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1 05:12:13

十二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紀年法。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的習俗。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古人依據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特點來安排的,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十二時辰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便有了: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十二個組合。

子鼠:夜半又名子夜、中夜(二十三點至淩晨一點),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深人靜,是鼠類出沒最頻繁最活躍的時刻。老鼠偷吃糧食說明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1

醜牛:“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醜時(淩晨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牛身上,“俯首甘為孺子牛”。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2

寅虎:虎是百獸之王。寅時(淩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孩子們戴虎頭帽,穿虎頭鞋,虎是孩子的保護神。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3

卯兔:卯時(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着露水的青草。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亮的象征。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4

辰龍:辰時(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龍是象征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5

巳蛇: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體溫不恒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蛇最活躍的時刻。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6

午馬:午時(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常用千裡馬比喻人才。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7

未羊: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幹,可别忘了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在歲首用“三羊開泰”寓示吉祥平安。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8

申猴:申時(十五點至十七點)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猴愛吃桃,桃子象征長壽,民間常用猴桃瑞壽圖表示長壽之意。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9

酉雞: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再不回窩,天一黑就會找不見,四處呼喚着,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10

戌狗: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随他們巡視的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狗。狗的忠誠傳說和現實比比皆是。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11

亥豬: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豬是财富标志,豬的肥頭大耳是福氣象征。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12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十二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除傳統的日曆、春聯、年畫、剪紙,帶生肖的"狗年旺旺","猴賽雷"成時尚拜年語,各級春節聯歡晚會都不乏生肖題材,生肖文物、藝術品展覽琳琅滿目,新聞媒體争相普及生肖知識。生肖郵票、錢币、貴金屬成收藏新寵,名家創作生肖藝術新品,生肖民間工藝推陳出新,生肖文化在現代不斷開發創新,在創造更高經濟價值的同時,把中國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發揚。

十二生肖剪紙100種(民間剪紙藝術之屬相)13

子夜鼠歡爆竹樂 門庭燕舞笑聲喧

玉鼠回宮傳捷報 金牛奮地湧春潮

虎踞龍盤今勝昔 花得鳥語舊更新

卯至東方逢勃日 兔來華夏振興時

九天攬月中華志 四海騰龍民族魂

金蛇狂舞春添彩 紫燕翻飛柳泛青

奔彼岸千帆競渡 越坦途萬馬揚鞭

五羊銜穗年豐稔 雙燕迎春歲吉祥

花果飄香美哉樂土 猴年增色換了人間

雞聲窗前月 人笑福裡春

雞鳴知日上 犬吠報春來

亥時看入戶 豬歲喜盈門

本文出自【老帥民間藝術】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