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3 07:19:50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直接下載該文檔至手機。

我要的是葫蘆

文本分析:

本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卻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勸告他也不聽,後來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結果小葫蘆都落光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要聯系地看問題。如果隻顧結果,不考慮其他,有可能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共有4個自然段,以葫蘆的生長變化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課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确。課文的兩幅插圖形成鮮明的對比:圖一描繪了葫蘆長勢良好,種葫蘆人的欣喜之态;圖二描繪了葫蘆葉子飄落,小葫蘆掉落,種葫蘆人的驚訝之态。二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簡單概括一篇課文的主要内容,大緻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因此課堂上可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理解故事的過程。但學生可能對同一個意思能夠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且句中情感也不同的理解能力還稍有欠缺,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在學生的交流和朗讀中加以點撥。

【第一課時】

【課時目标】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盯、治、怪”4個左窄右寬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樣子,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3.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思考葫蘆的變化,初步體會植物生長過程中枝、葉、果實等的内在聯系。

【要點把握】

1.識記生字新詞。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感歎句,體會感歎句的特點。

3.結合課文插圖感受葫蘆的變化,懂得葫蘆的枝、葉、果實等的内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課前準備好的葫蘆實物,談話激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這是什麼?誰認識?(生答)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葫蘆的樣子?這個葫蘆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自由發言,師闆書:葫蘆,指導讀好輕聲)

2.課件出示相關葫蘆制品、葫蘆工藝品圖片,認一認,了解葫蘆的功用、葫蘆文化。

過渡:葫蘆不僅好看,還能制作成許多精美的工藝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葫蘆 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心髒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兩端一般呈圓球形,嫩時做蔬菜用,長老後硬殼可做器皿。

葫蘆文化 葫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衆多的吉祥含義。葫蘆本身形态各異,造型優美,給人喜氣祥和的美感;葫蘆與“福祿”諧音,因此人們常用葫蘆來表示福祿。枝葉繁茂、多果的藤蔓與多籽的葫蘆還有着“子孫萬代、繁茂吉祥”的美好寓意。

3.在闆書的“葫蘆”前補全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注意“葫蘆”要重讀。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葫蘆,了解了葫蘆文化。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一個與葫蘆有關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

4.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誰想要葫蘆?這個人為什麼要葫蘆?他最後得到葫蘆了嗎?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争取讀正确、讀通順、讀流利。

2.動筆圈一圈本課生字,同桌合作互讀,歸類識字。

(1)字音識記:“藤、盯”是後鼻音,“賽”是平舌音。

(2)結構識記:“葫、蘆、藤、賽、感”是上下結構;“蚜、盯、怪、慢”是左右結構。

(3)熟字加偏旁:胡 艹→葫;鹹 心→感;牙 蟲→蚜。

(4)對比識記:賽——比賽、賽過;寒——寒冷、寒風。指出“賽過”就是“比得過”的意思。

(5)同偏旁歸類識記:“葫、蘆、藤”都是草字頭,它們跟植物有關;“怪、慢”都是豎心旁,跟心裡的想法、感受有關。

(6)借助圖片識記: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絲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識記“藤”字。

3.擴詞練習。

藤:(葫蘆藤)(絲瓜藤) 謝:(謝謝)(感謝)

蘆:(葫蘆)(蘆葦) 盯:(盯住)(盯人)

賽:(比賽)(賽跑) 感:(感動)(感情)

怪:(奇怪)(古怪) 慢:(減慢)(快慢)

4.教師和學生合作串讀課文,相機正音,反饋評價。

三、書寫指導,練習提高

1.學寫漢字“棵、盯、治、怪”。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

一棵葫蘆 盯着 治一治 奇怪

2.學生看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記字形,歸納出“左窄右寬”的結構特點。

3.教師指導書寫,學生書空。

【盯】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目”橫間距均勻;“丁”字橫拉長,豎鈎收筆靠近豎中線。

【棵】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治】 左窄右寬,左低右高,第四筆撇折的折點在田字格中心的左側。

【怪】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橫撇、捺要舒展,右下部“土”的最後一橫不要超出橫撇、捺的寬度。

4.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中書寫。教師投影反饋學生作品,學生相互交流。

四、再讀課文,梳理因果

(一)學習第1自然段第1至3句。

1.學習第1自然段第1句: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蘆”和課題中的“葫蘆”意思一樣嗎?

2.觀察第一幅插圖,聯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蘆”包含:葫蘆藤、葫蘆葉、葫蘆花、小葫蘆。

3.感受葫蘆的生長順序。

(1)思考:這棵葫蘆長得怎麼樣呢?

①動筆畫出短語:(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小葫蘆

②課件突出“雪白”,引導學生說出“雪白”的近義詞。(潔白)思考:還有什麼東西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雲朵。)

(2)用“△”标出一連串的動詞。(種、長、開、謝、挂。)

(3)學生利用查字典選義項的方式,查一查“謝”字的不同意思。(在課文裡指葫蘆花開過了、花謝了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謝謝、感謝”。)

(教師相機闆書:種了葫蘆;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蘆。)

4.指導朗讀,規範學生語言。

(1)朗讀時,要強調動詞和“細長、雪白、小”等修飾性詞語,用喜愛的語氣讀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2)借助以下關鍵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種植經驗,嘗試有序表達。

①出示詞語:種了、長滿了、開出了、花謝以後、挂了。

②引導學生用以上詞語說說自己或他人種植瓜果的過程。

(二)學習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滿意之情。

指導:“啊”表示贊歎、贊美,“多麼可愛”表現了種葫蘆人非常喜愛剛長出來的小葫蘆。朗讀時,要表現出他對小葫蘆的贊美之情。(教師可以出示課前準備的小葫蘆,引發學生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2.關注種葫蘆人的行為,抓住關鍵詞“每天、看幾次”,指導重音朗讀,體會種葫蘆人内心對小葫蘆的喜愛與渴望。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交流。

2.出示蚜蟲圖片,感受蚜蟲的危害。

蚜蟲 昆蟲,又稱蜜蟲、膩蟲。身體卵圓形。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卷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植株死亡。

3.出示句子,比較發現,感受表達的生動。

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1)學生讀一讀,哪一句要好一些?為什麼?

明确:第三句更好,它寫出了葫蘆的變化。葫蘆不是一下子同時落下來的,首先是蚜蟲變多後,葉子被蟲蛀且變黃了,然後無法輸送營養給小葫蘆,小葫蘆也變黃了,最後葫蘆才是一個一個落下的。朗讀時要把節奏放慢,聲音放輕些。

(2)指導重音朗讀,抓住“慢慢地、一個一個”,感受蚜蟲、葉子、小葫蘆三者之間的聯系。

(四)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部編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學設計)1

【第二課時】

【課時目标】

1.複習11個生字,會寫“謝、想、言、鄰”4個字。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對比插圖,聯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道理。

【要點把握】

1.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後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玩葫蘆遊戲。

在括号裡填上合适的詞語。

葫蘆藤——( )的葫蘆藤(細長、美麗、綠色……)

葫蘆花——( )的葫蘆花(雪白、美麗、可愛……)

小葫蘆——( )的小葫蘆(可愛、綠色……)

2.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

謝了 蚜蟲 盯着 賽過 奇怪 感到 鄰居 慢慢地 治一治

自言自語

3.複習第1、4自然段。

學生認真觀察課本上的插圖,比較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個是面帶微笑,一個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個是綠綠的葉子,一個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個是綠油油的,挂在藤上,一個是黃黃的,落在地上。

過渡: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為什麼最後卻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一個葫蘆也沒得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關于葫蘆的故事。

二、着眼“葫蘆”,探究聯系

(一)學習第2自然段。

過渡:葫蘆在成長的過程中長出了幾個蚜蟲,種葫蘆的那個人看到蚜蟲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怎麼說的?

1.學生彙報“怎麼想的”。

預設: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心裡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1)自由讀讀這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明确:這是對種葫蘆的人看到蚜蟲時的心理描寫。這個人眼裡隻有小葫蘆,一心隻想着小葫蘆,至于葉子上的蟲子他毫不在意。“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突出了這個人的滿不在乎,這也為後文描寫小葫蘆都掉落埋下了伏筆。

(2)指導朗讀句子:感歎句可以反映出他對蚜蟲不屑一顧的态度,要用滿不在乎的語氣去讀。

(3)對比朗讀,進一步體會種葫蘆人滿不在乎的心理。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①學生反複朗讀,體會兩個句子語氣的異同。

②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這兩個句子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一個句子是感歎句,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2.學生彙報“怎麼做的”和“怎麼說的”。

預設: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1)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插圖中人物的神情、動作。思考:“盯”能不能換成“看”?

明确:“盯”指集中注意力看,突出了那個人對小葫蘆的重視程度,表示種葫蘆的人眼裡隻有小葫蘆。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2)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

指導:抓住反複的語言“快長啊,快長啊!”,指導學生讀出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的語氣和熱切期盼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快長啊,快長啊!”在語調上可以逐漸上揚。“呢”表示确定,表現出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長勢充滿期待。

(二)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種葫蘆的人的鄰居看到了葫蘆葉子上的蚜蟲時是怎麼說的?用橫線畫出鄰居說的話。

1.請學生朗讀鄰居的話。

朗讀指導:從“别”和“快”兩個字可以看出蚜蟲是很厲害的。朗讀時,“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重讀,表現出鄰居着急的心理。

2.思考:種葫蘆的人為什麼感到奇怪?他是怎麼想的?用波浪線畫出他說的話。(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1)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語氣。

(2)思考:“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的意思是什麼?(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3)出示下列一組句子,比較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同桌讨論交流。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明确:相同之處:這一組句子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不同之處: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陳述句;第一句所表達的語氣比第二句更為強烈。

(4)讀了這個人的話,你感受到了什麼?怎麼讀好這個人的話呢?(學生自由表達、練讀)

明确:“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是反問句,意思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這個反問句語氣強烈,表現出種葫蘆的人的驚訝,他對鄰居的話感到不理解。“我要的是葫蘆”表明種葫蘆的人隻要葫蘆,對其他的都不放在眼裡,都不關心。鄰居的催促與種葫蘆的人的不以為然形成對比。朗讀時,問句語調上揚,一句強過一句,第三句要一字一詞地強調,尤其是“葫蘆”二字要重讀。

3.指導分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

4.想象說話,體會這個人的心理活動。

(1)課件出示。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認為:__________________。

②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自主交流。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認為有幾個小蟲子不要緊。

②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蟲子生在葉子上,又沒有生在葫蘆上,他隻要葫蘆,又不要葉子,所以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組織讨論:他想得對不對?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

(1)小組讨論,交流想法。

示例:他的想法不對,葉子上的蟲子不治,就會越來越多,這樣葉子就會被蟲子吃光,葫蘆就吸收不到營養,會慢慢掉落。

(2)補充資料:葫蘆變黃掉落的原因。

葉子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正是植物生長、發育、繁殖的主要物質來源和全部能量來源。如果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蚜蟲靠刺吸植物體内的汁液為食,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植物營養不良。随着葉子的皺縮、卷曲甚至枯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受到了影響,植物體内的營養物質進一步減少,小葫蘆就可能由于缺乏營養而變黃掉落。

三、觀察示範,書寫指導

1.書寫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範寫。

【想】上長下短。“木”末筆捺要變成點,“目”框内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心”要略扁,第二筆是卧鈎。

【謝】 “身”居中,較瘦長,下面的撇右端不出頭,“寸”的橫筆寫在橫中線上面,豎鈎的豎段寫長些。

【言】第一個長橫與中間兩個短橫是等距的。

【鄰】“令”的捺改為點;“阝”适當寫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勻稱。

2.學生自行練習并組詞。

3.聽寫詞語。

從前 細長 雪白 謝了 盯着 鄰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語

四、課後拓展,揭示寓意

1.再次出示兩幅插圖,讓學生觀察畫面并展開想象。

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落了,會想些什麼?他又會做些什麼呢?可以說給老師、同學或者家長聽一聽。

2.思考:學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小結: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要聯系地看問題,如果隻顧結果,不考慮其他,有可能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

3.續編《我要的是葫蘆》。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又會發生一個什麼新的故事呢?鼓勵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大膽編故事、講故事。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課後搜集其他寓言故事,讀一讀,與同學分享。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闆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部編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學設計)2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部編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學設計)3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角色扮演,以讀促悟(教學重點)

師: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都掉落了呢?現在讓我們走進故事,把自己當成種葫蘆的人或是那個鄰居,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

師:一天,那個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而可愛的小葫蘆還好好地挂在葫蘆藤上,心想——

(課件出示第一句話: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師:誰來讀讀種葫蘆的人說的這句話?

(生讀)

師:種葫蘆的人不管葉子,隻要葫蘆,從他的朗讀中,你能聽出來他是怎麼想的嗎?

生1:他想:葉子上長蚜蟲,又不是小葫蘆上長蚜蟲,我才不在乎呢!

生2:他想:葉子上有了蚜蟲,可我的小葫蘆還好好的,不用怕。

師:是的,他根本就沒把葉子上的蚜蟲放在心上,他是怎樣說的?

(課件出示第二句話: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這個人是怎麼對葫蘆說這句話的?

生:自言自語。

師:誰能說說“自言自語”的意思?

生: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

師:請大家試着自言自語說說這句話。

(生自由試讀這個句子。)

師:哪個同學願意來表演一下那個人是如何自言自語的?(指名讀并評議)

師:過了幾天,蚜蟲越來越多,熱心的鄰居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于是勸他說——

(課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女鄰居們來勸勸他吧!(女生讀,男生評)

師: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來不及了。請男鄰居再真誠地勸勸他。(男生讀)

師:種葫蘆的那個人聽了鄰居的話,頭腦中頓時冒出兩個大問号——

(課件出示: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哪位同學來表演一下,說說這三句話?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個種葫蘆的人。

(指名表演讀)

師:同學們,他表演得怎麼樣?(生評)

師:鄰居的話讓這個種葫蘆的人感到太奇怪了,還有哪個同學想說說這三句話?(指生讀)

師:同學們覺得哪位種葫蘆的人說得最好?那就讓我們像他一樣說說這三句話:聽了鄰居的話,那個人感到很奇怪——(生齊讀: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賞析:《我要的是葫蘆》一文内容短小,蘊含的哲理淺顯。因此,這個片段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力求使學生通過朗讀、評議、角色扮演等形式,感受到種葫蘆的人的自以為是和不以為然,品悟課文語句裡包含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在第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探究葫蘆所代表的不同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習“細長的葫蘆藤”等短語,積累語言,初步感受課文把内容寫得清楚、具體的方法。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通過對比句子,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确性,理解小葫蘆逐步變化、逐步掉落的過程。

讀圖也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圖文結合地研讀,學生可學會更加有理有據地進行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還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再聯系課文内容,讓學生自然地明白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直接下載該文檔至手機。

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課堂實錄(部編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學設計)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