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
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單純的“對症”治療,也就是單純的“治标”。
就那孩子胃口不好來舉個例子吧,用單純的“治标”思想會怎麼用藥呢?
那就是用開胃藥,山楂,神曲,麥芽,雞内金。。。。。。他們都開胃消食,但是這是最簡單的對症治療,可以有一時的作用,特别是對于吃多了導緻食積的寶寶是有效果的,但是停藥以後,寶寶的脾胃功能卻又會回到從前。這是因為,單純的依靠藥物去消食,并沒有改變孩子的脾胃功能(對大人也一樣)。其實嚴格來說,此時的山楂、麥芽、神曲等甚至不能算作是中藥。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驚訝,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藥指的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的藥,而中醫理論最根本的一點,是要辨證論治。
脾胃氣虛,我們要補氣健脾。脾胃陰虛,我們要滋陰養胃。脾胃濕熱,我們要清熱化濕。。。。。。而現代人的體質常常是混合體質,需要仔細辨證,才能用藥精當,從根本上改變患者體質,讓患者的五髒六腑功能恢複,才能藥到病除,減少反複。
相反,用簡單的對症思維去治療。例如以為山楂可以健胃,就喝山楂水,吃山楂片,反而會傷脾胃,《随息居飲食譜》中就說山楂“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後忌之。”山楂隻能消食,但是不能健胃,甚至空腹吃,或者體弱的人單獨吃它,還會傷胃。它是适合在調理脾胃的時候的輔助用藥。很多熱愛中醫的人說中藥不像西藥沒有副作用,而批評中醫的人說中藥有副作用要傷肝腎,其實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使用,切勿本末倒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