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的草坪 蔡琴 供圖
華龍網3月16日6時訊(通訊員 蔡琴)依托長江的一江清水,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豐都縣,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良好的生态環境,生态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今,一年四季,滿眼青翠、生機盎然:縣城四周群山環繞,綠地青翠欲滴,縱橫交錯的綠化帶花草溢香,日漸壯大的濱江公園風光旖旎……
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重慶市豐都縣從全面推行河長制、環保“五大行動”等措施入手,推動水生态文明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豐都的生動實踐。
回歸自然 讓綠意盎然城市
每天傍晚,濱江公園總是城内最熱鬧的一道風景線。優雅的音樂、歡快的舞步都融入在公園那醉人的綠意中。家住雪玉路社區的劉志國每天都喜歡吃完晚飯之後,從該縣城四環路散步到濱江公園,再沿着濱江公園的文化長廊散步,享受着公園裡郁郁蔥蔥的綠意。
“我喜歡在這綠意盎然的文化長廊上散步。”劉志國說,從峽南溪到龍河大橋,再從龍河大橋到峽南溪,他鐘愛文化長廊上“上善文化”的厚重,公園小路兩旁的青翠,迎着清新的微風,總會讓他留連忘返。
以前的濱江公園,路面坑坑窪窪的,路邊垃圾成堆,好多地方都是雜亂地開荒種菜,許多樹也是光秃秃的。如今錯落有緻的景觀綠化,寬闊的文化長廊,讓劉志國百看不厭,他向筆者介紹說:“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裡,心情格外舒暢。”
“按照天藍、地綠、水清的标準,深入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紮實開展減排治污,攻克大氣污染治理難題。”縣五成同創辦常務副主任王東告訴筆者,為了加強生态文明建設,近年來,我縣持續開展環境保護主題活動,大力宣傳生态文明理念,讓城市在回歸自然中做美做靓城區,使新型城鎮成為遊客與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間。
芳草依依,春華滿城。回眸2017年,全縣新增城區綠地3.5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轄區内未出現黑臭水體,空氣優良天數占全年天數的85%以上。
因地制宜 抓生态建設重點
“大家抓緊點啊,後面還有好幾公裡需要清理呢!”“好咧,好咧!”2017年,豐都縣多個鄉鎮組織人員對龍河流域開展環境清理整治工作。每一個治理現場,有的工作人員彎腰弓背認真地拾撿着垃圾;有的工作人員手拿竹竿挑着河道中間的垃圾;還有的工作人員穿梭在充滿着交叉樹枝的樹林裡尋找垃圾。
“這裡的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條件不比城裡差。”包鸾鎮花地堡村村民杜家惠告訴筆者,以前村裡的房子低矮不整齊,有些還沒有排污設施,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後,村裡大變樣,許多村民都住上了新樓房。
花地堡村流淌着歡欣,充溢着幸福,成為了豐都縣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17年,豐都縣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綠色示範村莊、2個市級美麗宜居示範村。
清水潺潺,才能流淌出更美的景色。2017年,豐都縣高度重視水污染治理,不斷改善大小湖泊、河流的水質。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此外,全縣完成3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信息調查及彈子台水庫1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推進彈子台水庫1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全縣3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标率100%。
一直以來,豐都人就有一個“生态夢”。為實現這一夙願,豐都縣将生态建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重點工作來抓,把全縣作為一個整體景區來打造,把生态規劃與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城區改造等有機結合起來。在城鎮道路、建築、園林、雕塑等景觀體現“生态 ”旅遊特色,真正實現移步皆景、處處水墨。
全民參與 把文明融入生活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标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你優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陰沉。近年來,豐都縣積極回應群衆對美好生活期待,高度重視生态文明創建工作,問診大街小巷,直擊管理頑疾,城市生态文明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媽媽,上次那個姐姐告訴我,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寶貝真棒!”近日,筆者在街上聽到了這樣一段令人溫暖、文明的話。
這位可愛的小朋友今年4歲,叫劉籽涵。她告訴筆者,在幼兒園裡,老師教導他們要愛護環境,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小朋友溫暖的話語讓筆者感受到文明之花正在茁壯的成長。
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豐都縣努力在城市文明創建上下功夫,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抓住一切可以傳遞文明的平台,将每一粒文明的種子灑到了群衆的心裡。
“2017年,全縣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市民素質得到提升,創建工作得到關注,市容市貌實現華麗轉身。”王東告訴筆者,同時,我縣深入挖掘城市生态文化内涵,喚醒人們自覺保護生态環境的意識,并利用宣傳欄、電視、網絡、報紙等形式,宣傳愛綠護綠,在全縣範圍内形成“建設綠色生态豐都”的濃厚氛圍。如今,豐都人正與自己休養生息的城市一起,張開臂膀,擁抱森林,擁抱綠色,擁抱更美好的新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