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母親節,我們都知道每年國曆5月第二個星期日,人們通常都會在這一天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養育之情,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傳統節日,而是上世紀末逐漸與外界文化滲透交融而形成的。
在我們中華文明史上,湧現了諸多偉大的母親,家喻戶曉的有孟子的母親為兒三遷,嶽飛的母親為嶽飛刺背“精忠報國”。古詩中也有不少是關于偉大母親的,最耳熟能詳的是唐詩人孟效的《遊子吟》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年近五十歲才中進士,任溧陽縣尉。昔年苦讀經典,家道貧窮,物質上不盡如意,直到入仕為官之後,不忘母親數十年的關懷,于是便把老母親接到身邊盡孝。
詩人腦海裡總是浮現以前離别時,母親為自己縫衣送别,這首詩言語平白,既非五絕也五律,便卻非常貼近生活,情感十分真摯自然,清新而流暢,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崇高的敬意,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俨然就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宋大文豪蘇轼贊孟效“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在古今衆多贊美母愛的詩歌中,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堪稱榜首。
《孝經》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當今的母親節,是世人一個表達母愛的日子,少年讀孟郊的《遊子吟》不識其中味,如今再讀已是詩中人!
孟郊通過這首詩給我們很好地上了一節德育課,告訴我們為人子女,當須懂得父母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願尊老敬老的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世界将變得美好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