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有一種食物非常火爆,它就是“自熱鍋”,經常在電視節目裡看到自熱鍋的廣告。
和老大哥方便面相比,自熱鍋更加方便,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愉快地吃飯了。
自熱鍋的種類很多,有火鍋、米飯、面條,能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需求,成功抓住了市場。
僅自嗨鍋一個品牌,一年就賣出了10億元,主要的賣點就是“一人食經濟”,不用再去吃小火鍋了,在家就能滿足你。
雖然自熱鍋的宣傳力度很大,但熱度卻在不斷降低,大家沒有以前那麼喜歡它吃了,為什麼自熱鍋逐漸“涼涼“了呢?
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下面幾個原因,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01
内行人說出5點原因
1、性價比太低
第一次見到自熱鍋,是在早些年做火車的時候,那時候很多人都還是吃泡面。一份自熱米飯20元,隻夠一個人吃,還不一定能吃飽,但這些錢卻能買4桶泡面,夠一家三口吃了,還吃得很飽。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泡面,有面有湯吃得舒服,就連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也開始回歸泡面了。其實自熱鍋的成本并不高,錢都花在宣傳上了。
2、口味、質量争議大
自熱鍋無論是火鍋,還是米飯、面條,都是濃油赤醬的,味道确實不錯,大多數人都愛吃,但無一例外都是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
尤其是火鍋,油、鹽的含量就更高了,偶爾吃一次還可以,經常吃是不利于健康的。
現在大家都對健康非常重視,泡面都不能經常吃,更何況是更貴的自熱鍋呢。
3、競争太激烈
一年賣出10億元,擱誰誰不眼紅呀,所以有大量的資本進入市場,展開了激烈競争。你有火鍋、米飯、面條,我也有;我還有你沒有的,比如螺蛳粉、臭豆腐、熱幹面等等。
幾乎“萬物皆可自熱”,把市面上所有的小吃都做成自嗨鍋,把市場瓜分,自熱鍋的受歡迎程度就降低了。
在買自熱鍋時,你要從幾十種産品中選擇一個,覺得每個都想吃,又擔心不好吃。但泡面不同,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口味都固定了,沒有選擇的問題。
4、不如點外賣實惠
雖然外賣也是高油高鹽的食物,不僅建議常吃,但和自熱鍋比起來,還是有優勢的,起碼外賣都是現做的,不會添加防腐劑等添加劑,量還比較大。
但自熱鍋為了長時間保存,添加了很多添加劑,甚至是亞硝酸鈉,這是一種不利于健康的物質。口味也不如現炒的好吃。
剛開始我特别喜歡吃自熱鍋,覺得它非常方便,也隻是出門在外,不方便就餐時才吃的,平時不會去吃的。
所以喜歡吃自熱鍋的人越來越少了,這就是自熱鍋“熱”不起來的原因了。大多數人自己做飯,像電視節目裡那樣人人都吃自熱鍋是不現實的。
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懶人”,尤其是學生,可能會經常吃自熱鍋,這種做法不可取,會嚴重損害健康,别再犯錯了。
5、受衆範圍小
對于美味的食物,人們講究食材新鮮和烹饪得當,而自熱鍋隻需要加入自熱包、水,便能利用水蒸氣将食物加熱。
但是,大多數人一時間并不能完全接受,所以違反了人們對美食烹饪的認知,願意嘗試購買自熱鍋的大多數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
相對于泡面來講,自熱鍋的受衆範圍就小很多。想讓一種美食一直受歡迎,好吃還是其次,人們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營養、健康。
同時,把一種味道做好,然後加量不加價,把實惠留給消費者,即使不宣傳也會有人吃的,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
02
大單品隻是突破口,品類注定橫向擴張
那麼,自熱火鍋品牌還能靠什麼實現增長?
我們将目光放到自熱火鍋背後的整個産業來看,自熱火鍋其實是整個速食品類中的一個細分。或者說是速食産業中,高端化的分支。
速食行業向來集中度非常高,方便面市場幾乎是康師傅、統一、今麥郎三分天下。自熱火鍋同樣如此。
數據顯示,淘寶前五品牌銷量占比達44.6%,海底撈、自嗨鍋、莫小仙位居前三。自嗨鍋自從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已經陸續完成5輪融資;潮流速食品牌“莫小仙”宣布完成B輪融資過億元,亞洲食品基金獨家投資,這也是莫小仙的第二次融資。
從中可以看到,自熱火鍋的新品牌并不多,而資本也隻是着眼于這兩家品牌。這也說明,在被頭部餐飲品牌占據優勢之後,留給自主品牌的空位越來越少。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經營自熱火鍋的品牌大概78家,但對于諸多中小品牌而言,不具備自建工廠的時間和能力,而在效率就是生命的新經濟下,選擇代工廠是最快的方式。在品牌和産品之間隔着加工廠,難以對産品的質量進行把控。
雖然具備了市場先發優勢,但是要實現增長,就需要打開新的市場。
大部分新興品牌的發展,都曆經了2個過程:首先是從大單品切入,抓住當下風口上的機遇,打開市場;然後再橫向擴展品類。
如莫小仙、自嗨鍋這些自熱火鍋品牌,已經開始擴展産品品類。莫小仙去年的定位是“自熱火鍋品牌”,而今年已經改成“潮流速食品牌”。
有自熱米飯、自熱火鍋、速食粉絲、速食面條等四大系列産品,自熱米飯則是現階段主推産品。
品類橫向擴張,是整個消費市場的大趨勢。奶茶店賣咖啡,咖啡館做成書店,火鍋品牌做自熱火鍋,自熱火鍋品牌開展速食産業……自熱火鍋産業,已經進入新的競争階段。
03
超90%連鎖餐飲企業布局“預制菜”
與自熱火鍋遇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預制菜走火,近年來更多從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滲透到外賣餐飲平台,并逐漸從B端走向C端。
受疫情影響,連鎖餐飲企業為解決現金流,也面向消費者推出了更多“方便菜肴”,推行“中央廚房 預制菜”的模式。
其中,海底撈旗下的蜀海供應鍊推出“開飯了”系列。此外,“西南零售王”步步高也與蜀海供應鍊達成合作,雙方将在淨菜、預制菜工廠場景優化合作。
此外,西貝則推出專門售賣“預制菜”的品牌——“賈國龍功夫菜”,更是重金投入中央廚房項目,項目一期預計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産,年産值50億元。
另一方面,“為保證年輕消費者下廚不翻車”,盒馬在“3R”(即烹、即熱、即食)領域加大投資,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平台也通過“快手菜”入局。
近年來,蜀海更是積極拓展下遊客戶,在全國廣泛布局物流網絡、重點打造冷鍊系統。截至目前,蜀海供應鍊已成為七天便利店、九毛九等品牌的食材提供方。
而在這一階段,正大、味知香等食品企業也得以快速發展,專攻預制菜的味知香更是有面向C端的“味知香”與服務B端的“馔玉”兩大品牌。
預制菜出圈也是近兩年的事兒,電商平台、便利店、甚至餐廳裡有越來越多的預制菜身影。
預制菜興起的背後,是B端廚房工業化降成本和提效率的要求,以及C端生活方式的變革——人變得更忙、更懶的現實需求。
在标準化、規範化的流水線生産中,包括溫度、濕度等在内的幾乎所有過程都可以被量化。
從酸菜魚的酸度,到小龍蝦的辣度,再到糖醋排骨的甜度,都可以經過反複的研究和調試,這也極大提升了半成品菜肴在口味、營養、品質等方面的表現。
有實力的連鎖餐飲企業投入重金打造中央廚房,集中采購食材、标準化産出預制菜,并通過冷鍊運送到各連鎖門店,以提升菜品的穩定性及出菜時效,同時降低門店成本、人工成本。
而小餐館、外賣店沒有足夠資源自建預制菜供應鍊,則主要通過外購模式。這催生了一批專門從事預制菜研發、生産、批量銷售的to B企業。
半成品、預制品、高品質零售零食都是未來餐飲零售的主要發力點,但真正的預制作菜全國性大企業很有可能出現在食品零售行業,就像鹵味的火爆一樣,由于原材料單一、産品線單一,都增強了餐飲零售屬性。
比如,現如今90後、00後逐漸成為小龍蝦的消費主力,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就餐習慣也随之改變。
從這一角度來看,預制菜和休閑食品的加工轉型既有利于消化小龍蝦庫存,更能夠培養大衆的消費習慣,豐富小龍蝦的消費場景。小龍蝦連鎖品牌松哥等企業已經在布局零售市場。
小結:
自熱鍋前兩年坐在了風口上,銷售額節節攀升,但人們嘗過鮮之後,對其價格、口感、方便程度都不是太滿意,購買的興趣也是大幅下降,很難替代方便面、粉絲、螺蛳粉等方便食品。
但在戶外探險、缺乏熱水等特殊領域,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也并不會一下子消亡掉,隻會優勝劣汰,保留一些真正有實力的自熱鍋廠家。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