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的第一篇課文《沁園春·長沙》來說,這篇文章高考幾乎不會考,因為六分的古詩文填空不會涉及到現當代的内容,但是為什麼老師會詳細地分析這篇文章,學生也需要背誦呢?因為這篇文章的表現手法,如象征、借景抒情等;選詞用句,如“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等;寫景,如由遠及近、動靜結合等;風格,如恢宏壯闊、豪邁奔放等;情感,如激濁揚清、奮發向上等方面都流露出精湛高超的文學魅力,讓讀者産生心靈的共鳴和震撼。
圖片來源于網絡
再說文言作品,像《燭之武退秦師》《荊轲刺秦王》《鴻門宴》等,高考是肯定不會考原文的,但是有可能會涉及到這些作品中的某些知識,如果平時把這些文章學好了、吃透了,形成了一定的古文閱讀語感,那麼再做古文閱讀題型中的古今異義、斷句、翻譯等,就會比較輕松,至少不會那麼吃力。如果能圍繞課本上給出的這幾篇經典去拓展閱讀有關如春秋戰國的其他重要的文學作品,或了解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對答題也是有幫助的。
高中語文課本裡的文章和其他内容都是經過教育部門精挑細選的,都很有學習價值。所以這樣優秀的作品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的,就算最終高考不會考到,但我們在學習這些經典的過程中會收獲到如上述所說的許多語文知識。有時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收獲更重要,特别是針對語文這門學科,新高考背景下更加強調“語文素養”的提升,而素養的提升又是一個漸進式地過程,光背記、套路式地答題可不行,需要有知識、有文化才行,而這知識和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的就源于對經典的學習和掌握。
所以不要覺得課本沒有用,不要浪費了學習經典的機會,不要隻知道做真題或刷模拟題,你應該意識到隻有我們腦子裡有了知識和文化才能更好地做題,答題時才有話說,才不會顯得空洞和蒼白。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二、課本和學習資料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大量的“幹貨”。但我們考試又需要“幹貨”,既然這樣,那我們可以隻用資料而不用課本了嗎?這當然是不行的,因為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還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和文化的熏陶,比如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讓學生在品味經典中感受到文化的美,學習前人的智慧和思想,進一步愛上文學等。
所以盡管現在學習非常卷,學校和家庭也都非常關注學生的成績,但學生在功利化地學習之餘,應該注意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多品味經典,沉靜下來,在書籍中和優秀人物對話,這一過程對提升語文成績是有益而無一害的。
第三、把課本、資料和試卷結合起來。課本上的重點篇目是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像《出師表》《陳情表》《琵琶行》等經典作品,學好了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文采、素材等,甚至受益終身,但光學課本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優質的資料,另外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學習成果,那就是适當地做題,做了題之後要仔細地分析試卷,總結失分原因,整理錯題筆記。
圖片來源于網絡
總之語文課本是很重要的,也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其中的重要作品,一方面對提升成績有幫助,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