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5 08:51:27

投影機憑借其靈活便攜的特點,受到了許多都市年輕人,特别是租房一族的追捧。投影機可以輕松投射出幾十甚至上百英寸的大屏畫面,而且不占地方,價格比大屏電視也要實惠很多。


而在選購投影産品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亮度了。亮度越高,投影機投出的畫面就越亮,相當于“屏幕”比其他産品更大。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1


此前中國家電網對市面上4款便攜式投影機産品進行了橫屏,發現這4款産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亮度“虛标”的現象,最嚴重的峰米X1虛标超過100%,相當于亮度比宣傳的直接砍半。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2


那麼,投影機亮度“虛标”的現象是否普遍呢?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市面上5款家用投影機産品的測試結果,測試表明當貝、海信、極米、峰米、堅果等5款市面主流品牌的家用投影機除了海信一款産品之外,其餘四款在亮度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虛标”。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3


亮度對于投影機畫面大小的影響非常直觀,但亮度還會影響投影的畫面質量,在中國家電網的投影橫評中可以發現,由于亮度不足,投影的對比度也打了折扣,表現在具體畫面上,就是容易出現圖像發灰或是在黑暗處一片死黑沒有細節的情況。另外,亮度不足也會影響投影的色彩水平,表現為顔色發色不正,色彩不純,飽和度低等。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4


那麼,現在投影機出現的虛标現象是怎麼産生的呢?通常來說,廠商選擇的“标稱亮度”有兩種,一種是光源亮度,就是投影機發光光源處的亮度,但是用戶實際使用時還要經過鏡片的折損,最終投射在幕布上才是實際亮度,因此标稱光源亮度往往數值很高,但實際效果則大打折扣,這就是第一種虛标。光源亮度屬于誇大宣傳,現在大品牌基本不采用光源流明标稱亮度。


取而代之的則是另一種标稱亮度,ANSI流明。ANSI流明是美國國家标準化協會制定的測量投影機光通量的方法,現在也被大多數實驗室和評測機構選用,大多數廠商也選擇ANSI流明作為投影機亮度的标準,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産品标稱的“流明”,大多數都指的是ANSI流明。


ANSI流明的測試方法簡單說就是将屏幕分成3×3的九等分,測量9點亮度後取平均值,這樣就能得到大緻與觀感一緻的亮度标準。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5

(ANSI流明測試環境)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選擇的都是ANSI流明,又為什麼會出現虛标的現象呢?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在投影商品的詳情頁的小字或是注釋部分往往都會寫明“亮度數值僅供參考”或“數據來源為XX實驗室”,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6


正如上文所說,ANSI标準是在幕布上檢測的“真實标準”,但ANSI流明測試本身比較寬松,僅對測試環境溫濕度等有所要求,對于投影機、幕布本身的狀态則沒有限制,這就給了“虛标”很大的空間。比如家用投影大多采用普通白幕,或者直接投在牆壁上,而當廠商采用抗光幕等“科技”材料時,其對于亮度的增益相比普通幕布可達到1.5倍以上,相當于1000流明秒變1500流明。


另外,廠商在實驗室測試環境中采用的都是工程機,相比于市面上流通的量産機,硬件不一定完全相同,軟件差距就更大了,測試版固件常常會加入一些性能增強但并不穩定的功能。比如說在測試亮度時,采用專用的實驗室“跑分版”固件,就可以增加投影的白屏輸出亮度,但同時噪音、發熱、色準、色域等指标都不如量産穩定版固件,長期高亮度輸出也會影響投影的使用壽命,但為了更高的流明數值,這樣的“狠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投影機調亮度的原理(揭秘投影機的科技與狠活)7


這也可以看出,ANSI流明其實并不嚴謹,消費者在選購時,面對廠商的宣傳,流明這一項真的也隻能“僅供參考”了。其實消費者在實際使用時,1000流明以上就基本可以滿足日常舒适觀看的需求,實際上現在的主流價位的家用投影,也就是插電的投影機大多都可以滿足。實際上,抛開虛标問題不談,北京市消協測試的5款投影機在亮度上保證正常觀看都是沒有問題的。


而為了遏制住虛标亂象,國際标準化組織ISO聯合日本投影機廠商在2005年推出了ISO流明的标準,這一标準納入了更多的規範性内容,例如投影機的狀态,照度計的位置等都做了規定或調整,比ANSI流明嚴謹得多。由于ISO流明标準是日本廠商主導,因此現在使用ISO流明的大多是日系品牌,歐美以及國内的科技品牌依然是沿用ANSI标準為主。


最後,雖然ANSI流明“僅供參考”,但從北京市消協的測試中可以看出,像海信這樣的老牌家電企業還是比較有“操守”的,宣傳的流明基本和實測數據一緻,甚至有“反向虛标”的趨勢,還是值得給個好評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