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是一種低成本,卻有高收獲的行為。掏出去的是耳屎,收獲的是快樂。
作為老祖宗留下來的一門手藝,采耳在曆史長河中被不斷發揚光大。尤其是成都的采耳,在業内堪稱一絕。
不少人為了讓自己爽一爽,就像朝聖一樣去到成都,隻為體驗這種“巴适的感jio”。
這隻是專業采耳用到的一部分工具
和我們常見的掏耳勺不同,專業采耳用到的工具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鏟、勺、扒、棒、環、刀……各種工具大顯神通。
在我們外行人的眼裡,采耳工具就像蟹八件一樣神乎其神,連用法都大相徑庭,都是在螺蛳殼裡做道場。
專業的師傅能把人掏得舒舒服服,而且還靠手藝掙了錢。普通人隻能用9塊9包郵的掏耳勺,在家裡自行摸索。
其實一個好的掏耳勺,不僅能讓你自己知道掏哪裡有收獲,而且還能發現耳道的潛在風險。
這隻bebird T5可視化掏耳勺,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一般的掏耳勺,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勺子。而它,還自帶了一個發光攝像頭。
連接專用的APP“蜂鳥采耳”,就能從手機裡看到耳道内的畫面,然後開始自己的耳道“探礦之旅”。
當采耳棒與耳道皮膚接觸的一刹那,仿佛就像正負極相接,一股令人舒爽的愉悅感像電流一樣瞬間導遍全身,那種感覺就像理發推子在耳朵旁剪發一樣,讓人全身酥麻。
采耳的舒爽就像喝第一口剛開瓶的汽水,令人上頭又快樂。
邊看、邊掏、邊爽,這種神奇的新體驗,一發便不可收拾。
在可視化采耳棒出來以前,大家在家隻能盲掏,而這是有風險的。
除了掏耳勺以外,很多人用的工具真的是讓人一言難盡。比如棉簽、擰成卷兒的衛生紙,不講究的甚至連火柴棒、鑰匙、充電線都用過。
這麼掏雖然解了一時的癢,但也讓耳朵裡的耳屎“得寸進尺”,越走越深。
也有不少人因為自己聽不清楚而去就診,一頓檢查下來,發現原來是耳屎堵滿了耳朵。
不講究的生活方式,總有一天會反過來報複自己,隻有平時多加注意,才能防患于未然。
聽力下降時,沒有一粒耳屎是無辜的。
采耳棒配合手機APP使用
邊看、邊掏、邊爽,給你不一樣的新體驗
之前我們推薦過的bebird B1采耳棒,工具特别多,多達18種。
但不少人買回去圖個新鮮之後,每次掏耳朵最多也就用個勺。
所以這款簡化了配件的bebird T5采耳棒,隻配了5個掏耳勺,不整那些一般人都用不着的配件了,價格也便宜了一半,入手門檻更低了!
掏耳勺分成4支PC塑料勺 1支矽膠勺,我最喜歡的就是淺綠色頭的矽膠勺。
矽膠勺的觸感比塑料勺要柔軟不少,放進耳朵裡掏久了也不疼,很适合給小孩子用。
使用前,先把要用的耳勺塞到機器的鏡頭上。
然後按下掏耳勺屁股上的開機按鈕,開機。
開機後你會發現耳勺頭會亮起,因為這個地方不僅有攝像頭,還有補光燈。
然後連接手機APP“蜂鳥采耳”,你就可以看到攝像頭下的畫面了。
你可以一邊看着手機屏幕,一邊在耳朵裡探索、發現。
APP還有拍照、錄像功能,如果發現異樣,直接拿着照片、視頻去就診,會省下不少事情。
之前有一次,我媽讓我幫她掏耳朵,明明肉眼看到很大一塊,但自己手藝不精,老掏不到。
因為勺子進去之後,手就會把視線擋住,自己無法估算勺子進去的深度,很怕掏壞耳朵。
所以,一支平價、好用的可視掏耳勺,就能解決這個尴尬的問題。
除了自己用,家裡其他人也可以用,随時随地檢查自己耳道健康。
不挑環境,幹耳、油耳都能用
鏡頭處IP67級防水防塵,用完洗洗就幹淨
掏耳勺剛寄到公司的時候,一幫号稱耳朵癢了好幾天的同事們就圍過來了,其中有兩個人還是1年前我們拍bebird B1時,沒有掏上的同事。
一眨眼,除了被我死死護住的矽膠耳勺外,另外幾個都已經“名勺有主”。
不得不說,這4位幸運選手各有各的名堂。
1号選手不愧是家裡有礦,全被藏在耳朵裡了。
挖出來的時候他自己都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竟然有如此富餘的存貨。
有的人啊,看上去一表人才,沒想到背地裡竟然有這麼多耳屎。
2号選手天賦秉異,一般人的耳道是風幹的礦洞,而他的則是一井油田。
我們一度為掏完後的耳勺捏了一把汗,差點就不敢用了。
3号選手因為去年沒排上,這回死活都要試一試,饑渴得就像晚上準備去吃自助,所以沒吃午飯而餓了一天的狀态。
不過最後耳朵算是正常發揮,并沒有前兩個人那麼驚心動魄。
Hello?這是耳屎們集體放鴿子了嗎?
4号選手是叫得最兇的那個,說自己已經1個月都沒掏過耳朵了,耳朵裡可能已經堵得水洩不通。
結果勺子一進去,啥都沒有看到。
她的個人解釋是耳屎比較怯場,希望組織能給個機會,晚上帶回家掏一掏。
有人可能會問,一個掏耳棒這麼多人用,不會很髒嗎?
其實沒關系,前端鏡頭處是IP67級防水防塵水平,用過之後洗洗再擦幹淨,就能繼續用了。
注:隻有鏡頭處防水,其他地方不防水,清洗時務必注意。
要更換耳勺,隻需要朝耳勺的左側或右側一掰即可取下,再一扣就可以裝上新的。
注:一定要從左邊或右邊掰,千萬不要從耳勺的前方或後方掰,以免将勺子頭掰斷。
可視化采耳,一種從專業到民間的技術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可視化采耳,感覺挺新穎,其實這就是專業領域的内鏡技術。
微博上有一個博主@耳科趙醫生,小編是它的“鐵粉”。
老趙的一門拿手好戲,就是幫人掏耳朵。
他們掏耳朵,用的是耳内鏡 各種專業工具,不僅能看到耳道,還能看到遍布其中的“金礦”。
他經手過的耳朵,取出的耵聍,狀如黑米粒、如黃油塊、如牛肉幹、如巧克力,各有千秋。
過程也很震撼,要麼像連根拔起、要麼像揭下牆皮,總之會讓人大呼過瘾。
很多人一想想就覺得惡心,但又壓抑不住自己的獵奇心理,忍不住去看。看完之後就像追劇一樣,每天盼着他更新。
真的是嘴上說着不要,身體卻蠻誠實的。
以前大家隻能盲掏,而盲掏掏破鼓膜的情況屢見不鮮。現在有了這個采耳棒,鼓膜終于擺脫了受害者的身份。
和老趙的工具一樣,采耳棒自帶内窺鏡。
這個高清内窺鏡,能把耳道裡的耳毛都看得清楚。
13重鏡頭組合,并且内置6顆LED補光燈,再小耳道掏耳也可以看得到畫面。
除了掏耳朵,這個小攝像頭也有很多用處。
比如檢查口腔、鼻孔、頭皮,甚至我還拿來看過我鍵盤縫裡有沒有髒東西(不好意思我好久沒有擦鍵盤了)。
采耳棒内置三軸定向陀螺儀,100Hz高頻輸出頻率,測量精度超高,正掏、反掏、回手掏,怎麼掏都可以準确定位。
定位精準很重要,如果沒有這個技術,采耳棒就容易掏歪。
打遊戲時如果畫面卡頓,最多就是被隊友噴而已。但采耳時如果屏幕卡頓了,那有可能會掏壞耳朵。在延遲這一點上,必須要萬分注意。
所以它内置了來自OPPO、VIVO的高端Wi-Fi芯片,延遲低、畫面傳輸迅速不卡頓。
所有的采耳勺都裝在一個小蓋子裡,起到防丢的作用,否則這麼小的勺子掉了,打着燈籠都難找。
耳勺前端柔軟、掏耳不傷耳。
自帶的矽膠頭還能用來幫耳朵敏感的小朋友掏,材質柔軟,不怕掏疼。
注:如果要給孩子采耳,建議使用年齡在3歲以上。
采耳棒上有恒溫溫控設計,讓你很快适應它。
耳鏡處的溫度是25℃,入耳時不會因為冰冷而感覺膈應。
機身手柄的溫度是32℃,比較接近人手溫度,握着完全無感。
手柄采用珍珠漆工藝,光照上去後能看到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效果,質感很好。
全身圓角設計,無棱角,使用放心。
開關和充電口都在屁股上。
内置锂電池,充滿電需要1.5小時,續航時間約80分鐘。
每周掏一次,每次10分鐘,可以用大概8次。
買一根采耳棒放在家裡,一家人都能享受到這種“全新體驗”。
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還在等什麼,快點進來看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