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01 13:11:30
人吃五谷雜糧就離不開生老病死,死亡乍一想有點可怕,其實這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逃不掉,所以慢慢的就不可怕了。說起死亡,就不得不聊一下“葬禮”一事(民間也叫做白事),雖然有點晦氣,但是我們的心态放正就不可怕了。中國的文化包羅萬象,民間的“白事”也是一種文化,由于各地風土人情各不相同,所以就出現不同的“白事”文化,但是在華北和東北這片應該是大同小異的。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喪葬文化)1

這種“白事”文化在城裡已經絕迹了,在農村喪葬禮節程序繁多相當講究。當病人尚在彌留之際,便給病人洗臉、擦洗手腳、梳頭,男的剃發,穿上早已做好的壽衣(貼身的内衣、棉襖、棉褲、外套)壽鞋,戴上壽帽。

垂危之後,子女晚輩均披戴孝衣,焚紙祭奠,舉家痛哭(這個孝帽可是有區分的,什麼輩分的人戴什麼樣的孝帽,可不是一樣的)。

入殓

在入殓時,灰撒棺底,用銅錢擺放成北鬥七星狀,再将亡人裝棺,入殓時用布幔(或被子)遮天,忌諱日光照射死者。把面粉制的打狗餅和用麻繩拴系的打狗鞭放入棺中亡人手中。棺樞前置供桌,擺酒、點心、“倒頭飯”、油燈、香爐。桌前放焚紙盆。要不斷地燒香。亡者家人要隔一會兒就燒點紙,前來吊唁的人也在焚紙盆燒點紙。

棺屍停放3天,停屍期間,搭靈棚、設靈堂,請吹鼓手、道士不分晝夜地吹奏、念經。亡人家屬同親友到土地廟(或用幾塊土坯搭成的“小廟”)招魂,送漿水、燒紙,去時不哭,回時痛哭,一日早、午、晚3 次。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喪葬文化)2

出殡

出殡前打開棺蓋,親人們瞻仰遺容,然後用棉花蘸酒或白水擦洗死者的眼、耳、鼻、口,稱之為“開光”。焚紙盆的紙灰全放進棺裡,稱其為亡靈準備的“真錢”。蓋棺煞釘,出殡起靈,長子摔喪盆,扛“領魂幡”作前導,早已跪在靈前的親人們放聲痛哭送葬。靈樞送至野外當日提前挖好的墓穴下葬。根據擡靈樞的多少稱為多少杠(16人、32人、64人分别稱為16杠、32杠、64杠,路遠的還有兩撥(兩班)人替換)。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喪葬文化)3

下葬

埋葬時,“五谷囤”(草編的裝五樣糧食,囤口蓋面餅,餅中插秫稭(高粱穗下面的一節長杆)“筷子”)放棺後随同掩埋,作為死者“來世飯菜”;“下水罐”(陶罐裝水)放棺前随同入土,為死者來世“儲水”。埋葬時,先由孝子挖土埋棺角,而後送葬人添土掩埋。

送盤纏

出殡後的傍晚(落日前),喪家奉行“送盤纏”、“指路”儀式,焚燒紙人、紙馬(牛)、紙車及其它家用器具,其意為先前下葬的是屍身,這時送走的是亡靈。葬後三天,于日出前把墳培成圓錐形,叫“圓墳”,死後7天(頭七)、21天(三七)、35天(五七)、100天(百日),1、2、3周年日,家人到墳前舉哀、燒紙、祭奠。以後,每逢清明節和春節前到墳地燒紙。

這個在“送盤纏”時燒紙馬、紙牛這個傳統還和契丹這個民族有關。

為什麼土葬有些人骨頭還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喪葬文化)4

傳說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覺得雲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雲來到人間,坐着一頭青牛拉的車,從一個叫“平地森林”的地方,順潢水(西拉木倫河)而下。

一位“神人”,乘着一匹白馬,從“馬盂山”順土河(老哈河)向東。坐青牛車的天女和騎白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彙處[木葉山]相遇(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天女和神人,松開白馬,叱走青牛,結伴而遊。

白天碧波蕩漾、涔涔流水、鳥語花香好不惬意,夜晚萬籁寂靜、星辰點點,在篝火的映襯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孤男寡女、四目相對,男人不在謙和與本分,女人也不在嬌羞與矜持……………………。從此生下8個兒子,這就是契丹八部的雛形。契丹八部的子民開枝散葉,每年都會用馬和牛來到木葉山祭祀,後來演變成燒紙馬紙牛,就這樣這種祭祀祖先的傳統流傳下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