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在這個充斥着焦慮與浮躁的社會,如何獲得内心的平靜與幸福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面對的必修課。
哈佛大學的Robert Waldinger教授曾在他風靡網絡的幸福公開課當中談到,究竟是什麼能夠讓我們在漫長的生命進程當中保持健康和幸福?
可能每個人的回答都各不相同,畢竟每個人在一生中所孜孜以求的東西并不一樣,有的人傾慕那些富有、有聲望、建立起自己事業帝國的成功人士,有些人則終其一生在追求平凡、溫暖、安穩和知足常樂的生活。
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很多種,我們在被衆多難以計數的生活當中的重要圖景轟炸的同時,也應該扪心自問,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找尋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太久以來,我們總是被告誡要投入工作、努力奮鬥,去完成更多、追尋更多,我們似乎總在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質量的路上,認為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不惜将其奉為圭臬,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些真的是在我們的生命曆程中幫助我們保持幸福感的東西嗎?在心理學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也被稱為投入回報原則,“當你在給予的同時也拿到了回報”,即在我們奉獻與給予的同時,對方給到我們的善意的回應,就是我們獲得幸福感的源泉。
這一原則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尋幸福感的來源。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當人們做好事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同時也會變得活躍,就好比當我們經曆其他的獎勵時候,大腦所受到的刺激,這是一種正向反饋。
從這個角度說,那些關心别人的人要比不大關心别人的人更加開心。
“幸福”這個話題千百年以來一直未曾淡出我們的視野,是哲學、醫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探讨的熱點,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讨幸福更多的是為了幫助人們提高日常生活水平。
筆者始終認為,是否幸福與貧富無關、不分貴賤,與年齡無關、不分老少。根據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也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并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幸福與否,其實很多的是一種我們内心的主觀感受,外界的一切,無非是通過我們内心映射出來的一種假象而已,盡管有太多人以追求享樂為生活的目的,但是投入和意義遠比享樂重要。
蘇格拉底有過一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時常反思深省我們的生活,或許在其中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發現。
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GH)75年的不斷追蹤與研究,他們發現,身上有3個特征的人,往往活得最幸福拒絕情緒化、擁有充足的睡眠和保持适度運動的習慣。
我們在一生中會做出無數的取舍,這些選擇究竟是怎麼樣影響我們的,因人而異,我們也無從得知。
但我們對于人生當中發生的絕大多數事情的理解,都是通過回憶和經驗取得的,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發生過的事情我們都遺忘了,但有時我們記憶形成過程簡直充滿創造性。
在心理學上,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的一個理論就是“踢貓效應”,它指的是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産生的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所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着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鍊條依次傳遞。
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更嚴重的則會發展成為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争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緻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壞情緒若不加以控制,則會傷人傷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見那些讓我們暴跳如雷、想要拍桌子怒吼的人和事,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控制情緒,談何容易。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心理學家認為,識别自己的情緒、給它們打上準确的标記是情緒管理的開始。
這是因為,當情緒發生時,你需要知道自己經曆了什麼,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現的生理、行為反應,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應對每一種具體的情緒。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是人體最有效的免疫增強劑。
因為充足睡眠和适當運動,可以促進神經元的增生,讓大腦的神經網絡更加豐富,長期保持下去,不僅能塑造一個強健的體魄,更能提升頭腦的活躍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研究顯示,世界上27%的人有睡眠問題,失眠已經成為一個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問題,它不僅影響人的情緒,甚至能影響人的免疫系統,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體潛在某種疾病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躍升,我們不再需要為了生活必需品感到擔憂,精神世界也變得豐富并且滿足,但如果要說如何定義幸福,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但我們對于幸福的追尋和探索也從未停息,良好的社會關系、充足的睡眠和運動的習慣、穩定的情緒管理能力,這些都是我們自身幸福感的保證。
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用積極的人生态度去面對生活,激發自身的潛力,促進個人生活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豪想喝牛奶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美國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