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應讀幾本“大部頭”的書
王營(特約評論員)
近日,著名作家葉開與一位母親的對話引起了我對當前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反思。葉開認為,孩子在十二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該讀幾本“大部頭”的書。據他觀察,讀過“大部頭”書籍的學生确實與衆不同:眼神更專注,聽課更耐心,思考更深入,表達更有信心,寫作更自如。
當前,由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有限,中小學閱讀教學大多局限于語文課本提供的名家名篇,除此之外,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時間閱讀“大部頭”書籍。一些對讀書有興趣的學生,節假日常常被家長送到課外補習班,即使想讀也沒有時間。僅僅讀課本上有限的幾篇文章,其實與讀雜志、網絡文章并沒有本質區别,這種閱讀方式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碎片化閱讀”。
葉開對“大部頭”的定義是厚厚的、沉甸甸的、三四百頁以上的好書,經典名著如上中下三冊的《西遊記》,多達七冊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等。書應當是正裝正版,而非市面上流行的青少年版、簡寫版、縮寫版。
閱讀“大部頭”書籍能豐富青少年的知識。“大部頭”是系統化的知識,精萃了寫作者最豐富、最深刻的經驗和見識,是這些優秀作者的獨特判斷和認識的綜合體現。一些久經考驗的經典名著,是知識的寶庫,閱讀這些“大部頭”,是青少年學習知識、研究問題的最好方式。對“大部頭”能夠保持一個小時以上的長時段閱讀,可以更高效地汲取“大部頭”所傳遞的豐富知識。
閱讀“大部頭”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綜合經驗的調用,其中所需的整合能力是非常複雜的,隻有“大部頭”的閱讀經驗,才能夠不斷提升和整合一個人的思維能力。閱讀一個小時以上甚至連續好幾個小時,并不是記住書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個細節,而是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思考和積累認識,最終形成對這一大段内容的歸納和總結。長時間閱讀“大部頭”,是一種高濃度的學習模式,歸納理解并表達出來,才是高效率學習。閱讀“大部頭”,可以更好地鍛煉孩子的思考歸納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閱讀“大部頭”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閱讀“大部頭”的能力僅僅是基礎,最終目标是讓孩子積累語言和見識,形成良好的輸出能力,也就是寫作能力。葉開認為,寫作能力是人的通用能力。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孩子更容易脫穎而出。
近年來,為落實語文新課标要求,各地也在積極探索整本書閱讀的策略,要求學生依據課标推薦的書目,在規定的時間内讀完一本書。但葉開明确反對把四大名著和新課标推薦的書目硬塞給學生、強迫學生閱讀的做法,主張因人而異,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為孩子找到适合其年齡特點的“大部頭”。
為此,他從深閱讀和激發型寫作的角度,将基礎教育十二年的閱讀劃分為三個階段:6-10歲的幻想期,适合閱讀動物類小說、幻想作品,提倡寫幻想類作品;10-14歲的探索期,适合閱讀冒險的、探險的、成長類的作品,以幻想類寫作為主,應用寫作為輔;14-18歲的邏輯期,适合閱讀科幻、科普、人文社科類作品,強調邏輯思維訓練,強調批判性思維的寫作。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大部頭”并非隻看熱鬧,而是讓孩子依據興趣進行深閱讀。不同的孩子閱讀興趣不同,有些喜歡幻想,有些喜歡冒險,家長和教師要反複嘗試,找到與孩子天性相符的書,讓孩子反複閱讀,精讀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閱讀,把相關類型的作品不斷地囊括進來,這才是更好的深閱讀。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标注來源,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