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十多年英語,受過義務教育的群衆們都知道英語詞典第一個詞是abandon,但很少有人知道最後一個詞是什麼。為什麼學了10年英語,補了那麼多課,大多數國人一開口說英語還是把握不住呢?
畢業以後,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腦殼裡死去多年的英語會突然活過來襲擊你。最近一次就是東方甄選的直播,這次雙語直播爆火,就像當初很多人跟風訂閱China Daily一樣,純屬收藏了就當學過。
這就讓我們不禁想要回頭看看——多年的英語學習,給幾代中國人留下了什麼樣的烙印?今後,國人的英語教育又要走向何處?
如今,我們所熟悉的英語教育是現代化的産物,但其實,如果往前追溯,大清會英語的人也不少——前有發《Nature》的徐壽,後有慈禧太後的禦前女官德齡。我們最愛的空耳背單詞法,也是大清學英語的主流方法。
圖為德齡
這本距今160多年(1860,鹹豐10年)的英語課本上,從上到下分别标注漢語,英語和漢字注音,大家可以讀讀看。
這個老課本,主要是為了滿足晚清時期中外貿易的需求,放在今天約等于一本商務英語100句。
進入現代,外語真正系統性進入中國教育體系,是在中蘇建交後,不過當時俄語學習是主流。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破冰,英語在中國的地位才不斷回升。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87年9月,首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實施;
1989年1月,又有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
1992年,分科制改革,英語升級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
英語升級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的第二年,人教版《英語》在全國普及開來。這是在93年到03年之間上初中的一代人在課本上嗑過的CP。
标配教材CP李雷和韓梅梅
之後CP成為标配,比如冀教版的李明和恐龍丹尼,外研社版的大明和Amy,他們的對話在課本裡占很大篇幅,這是我們第一次強調英語這門學科的社會交際功能,學界和教育界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英語學習是為了運用。
遙記得我們最期待的英語課堂内容,就是小組展示自導自演的英語情景劇,可惜當時甄嬛傳還沒上映,要不然角色扮演絕對少不了各路娘娘。
校園裡其樂融融,學生懵懵懂懂,自然不知道外界關于英語的運用正是烈火烹油,鮮花着錦。
2000年前後,中國加入WTO、國足闖進世界杯、申奧成功,這些事件讓人們學習英語的願望足夠強烈。出國鍍金,外企進入中國,成了兩大主旋律。
上海人民拿着800月薪的時候,IBM惠普的員工就可以掙2-3萬的薪水。當時上海有一個買房退稅的政策,外企每個月可以退幾千塊的稅,完全可以作為貸款月供。于是很多外企人就這樣進入買房大軍,順利完成了早期的原始積累。
除了到氣派的外企謀職,出國留學也成為最時髦的選擇。2000年,中國留學人數飙到3.9萬人,想出國就得考托福,托福考口語,想進入外企就得口語過關,怎麼辦?
1990-2000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
李陽帶着他的瘋狂英語來了,他要“讓三億中國人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現在的小朋友可能不太知道瘋狂英語瘋在哪裡,可以這麼說,故宮裡辦講座,長城上開培訓課,是最不瘋狂的部分。
剛開始,李陽教給大家三最口腔肌肉訓練法——最大聲,最快速,最清晰。如今早讀課上,“越大聲看起來越認真”的評判标準,大概也出自這裡。
後來,他将學英語和愛國熱情綁定在一起,乍一看問題不大,和現在的“不轉不是中國人”沒什麼區别,但在李陽和感恩教育大師歐陽維建勾搭在一起後,越來越離譜。他曾在包頭演講讓三千學生群跪,他去武漢講學,鼓動女生們剃發明志。
現在看,這一場場培訓更像是包裝成英語教學的傳銷講座,賺錢手法也是老套的先煽情,後賣書。早在1998年,為期一周的培訓,每人就要交8000塊錢,這個價格真是高得讓人害怕。
俞敏洪的新東方是瘋狂英語以外,另一台斂财機器。2000年以前,新東方一個周末就能收50萬到100萬報名費,北京銀行的工作人員每到周末就把武裝押運車開到新東方報名處,把錢裝車拿走。
老師的待遇也高,2005年寒暑假旺季,上滿一個月可以到手8萬元。同期,北京房價一平米均價也就是7、8千,上兩天課就能買個一平米。
财聚人聚,所以,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甚至海歸都願意投身培訓學校,包括社會上的一群奇人異士。投資人徐小平、王強,币圈網紅李笑來,創辦跟誰學的陳向東,新航道胡敏,還有老羅,都是從新東方開枝散葉的。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新東方出來的老師,幹架嘴上都沒輸過?
其實源于新東方老師的打分制,學生打分的高低,決定了每個老師到底拿多少獎金。但這會産生另外一個問題,為了讨好學生,老師要不斷地活躍課堂氣氛。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容易變成妖魔,2006年老羅從新東方離開,據他本人說也是因為這個。
沒有一種文化的流行是無緣無故的。2000年初英語熱席卷各地的背後,當時的世界以貿易和融合為主調,機會看上去就像遍地黃金一樣俯拾皆是,而語言是了解世界,拿到機會的前提。
英語對中國來說是這樣,漢語對世界來說也是一樣,以對外漢語教學為主旨的孔子學院是在2004年成立,同一年,美國發布《國家外語能力行動倡議書》,号召公民學習美國需要的 “關鍵語言”,漢語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的目光在中國彙聚,全世界仿佛都在等待它的到來。臨近奧運,社會上的英語學習熱情來到頂峰,尤其在北京,出租車司機們都會講幾句地道的英語,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五尺幼童,也都在練習“Welcome to China.”
根據北京市政府公告,2006年底,31.6%的北京常住人口都能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
一切仿佛都在發生變化,課堂之外不學英語,好像也不太正常了,所有人都想讓你學英語。段永平“步步高複讀機,學英語更容易”、杜國楹的好記星,“别讓英語拉了孩子後腿”,輪番上陣。
最受觸動的是家長,之後學校裡電子詞典和複讀機人手一台,家長以為我們會拿它們學習,隻有我們自己知道,英語磁帶隻有這麼多,而周傑倫的磁帶可以塞滿床底,英語單詞沒查多少,電子辭典裡的貪吃蛇倒是可以玩一節課。
好在隻要能把成績搞上去,中國家長怎麼都願意花錢,步步高複讀機一年能賣800萬台,但真正讓市場眼饞的,是2005年,老虎基金帶給新東方的2250萬美元。在2006年新東方紐交所上市當天,老虎基金持有股票價值直接超過了1億美元。
所有投資人突然意識到,原來投資教育領域也是能賺錢的,隻要一個産業中有一家公司上市,後面一定會跟上數十家。
所有資本一下子湧入了線下教育,後來學大、好未來、安博陸續上市,錢有了,廣告投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突然發現,到處都是英語培訓。如果當前沒個正在上的英語班,就有一種“把英語落下”的恐懼,好像本就少得可憐的英語知識在離你遠去。
于是,我們中小學生時期人人找名師補英語,上大學了補四六級,有人還得花錢買這種2千塊錢一根的鉛筆。工作了,也得在周末出入美聯、英孚、華爾街,生了孩子之後,也不忘給孩子從三歲起就報個英語早教課,好像學英語成為我們的潛意識動作。有沒有效果不重要,關鍵是一定要有這個動作。
變化發生在近幾年,外企的發展漸漸跟不上我們本土企業的速度,褪去了當初的神聖光環,我們把學好一種語言當作救贖的心态逐漸消失。
早在雙減之前,曾經作為朋友圈打卡利器的薄荷英語、流利說的經營狀況就不太妙,雙減之後,手機上裝着滬江英語百詞斬,電腦上有着猿輔導、DaDa英語的課,周末還要上線下補習班的學生也稍微松了口氣,至于焦慮,就留給家長們吧。
也是在這幾年,英語從一種信仰一步步變回為一門語言、一門學科,要不是東方甄選的雙語帶貨火了,重新激發了很多人邊買東西邊學習的熱情,估計很多人連abandon怎麼拼都忘了。不信你現在就拼拼看。
從小到大一直在被英語支配,但一邊忘一邊學,一邊學一邊忘,英語水平一直保持在小學畢業,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在全世界母語非英語的國家中,中國的英語能力僅排在第49位,低于韓國、印度,比俄羅斯好一點。
但其實,在這些英語熟練程度高的國家,底層人民大多需要靠英語來改變家庭命運,比如在印度,流利的英語是精英圈層的标配,因為高校幾乎全部采用英語教學,中央政府機構中英語的使用率在70%,在那兒你要想往上爬,必須會講英語。
中國的情況不同,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企業夠多,空間夠大,環境容許你不用英語也能有好的薪水。除了部分貿易和全球市場相關的崗位,英語好像隻是一個拿過證書就可以忘記的技能,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專家建議”,“将英語踢出高考”、“降低分數”、“廢除聽力”。
其實,如何組織一個國家的人學習英語,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既是教育界的,也是曆史的,更涉及個人規劃,即使在今天,我們也無法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學英語為了什麼?”這個問題的認識,一直再被讨論和重塑。
1986年的英語大綱(《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上強調,“外國語是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
1993 版大綱(《高中英語教學大綱》)針對教學目标的表述更改為要培養“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2001年大綱上更增加了“就業選擇”的關鍵詞,那現在呢?
如今遠離課堂的成年人,可能不太知道,小朋友在接受什麼樣的英語教育。現在全國有13個版本的小學課本,河北用的人教版和冀教版,南京用的蘇教版,上海部分用的牛津英語,雖然各不相同,各版教材的培養目的是統一的,2000年之後的各版大綱,都強調了一個中心思想:“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
其實無論學的是英語、日語還是韓語,乃至于世界語,都是為了多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畢竟從古至今,開眼看世界,一直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在英語學習的執念生根發芽的50年間,确實有很多人因為學好英語,改變了人生軌迹,甚至階級躍遷,真正打開了世界的窗。但對更多人來說,這門教育體系裡的主課,給我們留下的回憶并不那麼美妙。
當年懵懂,還不知道為何要學英語的時候,就被強按着頭讀音标,這中間,被很多畸形的學習方法毒害過,懂得自主學習後,考試為導向的英語背誦仍是主旋律,每個人都被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折磨。好在,英語教育發展到今天,似乎到了相對好的階段。
有一天我翻了翻表妹的外研版教材,第一次覺得課本很有意思,不僅看到了哈利波特的選段,還有《海底兩萬裡》、《小王子》這種經典書目的原著節選,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也更加靈活,有時候是繪本閱讀,有時候是更偏思辨性的作文,真正把英語學習當做一個了解世界的入口。
也許他們以後回憶時會發現,很多語法單詞都忘掉了,但是更多東西留下了。對于你,這部分東西是什麼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張歌、方婷,36氪經授權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