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48:58

青春期的孩子确實複雜。

一方面,他們的身體發育快速,男生遺精、女生來例假,代表他們的身體已經發育至成人狀态,在古時候這個年齡就可以嫁娶、生兒育女了。

另一方面,他們心理上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還想賴在兒童階段,不太想那麼快地就和自己的童年告别,是有點憂傷的。(我還隻是個寶寶)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漫談青春期1)1

青春期是兒童和成年的過度期。

青春期一結束,這些兒童就要成為成人,與父母分離、經濟獨立、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這不僅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要從心理上,接受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同時要學習成長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為進入成人世界做好準備。

最有名人格發展理論是心理學家埃裡克林提出來的,他認為青春期最大的心理任務是發展“同一性“,如果這個任務沒發展好,則會出現“角色混亂”。

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自我能建立并保持同一感,這種同一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唯一性的認識,在時間、空間中存在的一緻性、連續性的感知。

“我是誰?”是一個人對自己認知的一個基本問題,如果一個對自己過去是誰、現在是誰、将來是誰,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裡、在異國還是他鄉……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有一個清晰而連續的認知,這就是有同一感的表現。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漫談青春期1)2

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可笑,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事實上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對自己是誰,非常模糊而搖擺。

我有個朋友,她家孩子上初一,今年開學第一天老師讓寫一篇作文《我》,向大家介紹自己我是誰。這個孩子就是寫不出來,我朋友都快瘋了,說你平常挺能說的,平時說的那些随便寫寫就可以了呀!

但孩子覺得他沒辦法定義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他說我今天是這樣,明天可能是那樣,此刻我很高興,但下一刻就不一定了,我一直在變化,所以沒法寫。

在我看來,他就是沒有同一感的,他對自我的認知在時間上是不穩定的。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小學五年級以前),他們的興趣大多在玩樂、遊戲上面,遇到的問題也很簡單。

現在他們開始要長大了,要準備經過青春期,而進入殘酷的成人世界。現實要求他們必須在此階段弄清楚“我是誰”。

所謂青春期“少年維特的煩惱“,其實很多都是這種煩惱:

“我到底是誰?“

“我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我到底以後想做什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再舉個例子。

有個孩子覺得自己是爸媽可愛的孩子,如果某天父母吵了一大架,或者因為他考試考得不好,爸媽在生氣時對他怒吼:“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這無疑會導緻他的認知動搖:“那我還是他們可愛的孩子嗎?”

雖然這種心理通常是潛意識的活動,但很多孩子其實多少能意識到一些。

孩子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太确定的時候,他們通常是從周圍人眼中去看,如父母、老師同學、鄰居、好友、異性……等等。

這樣,你就能想象一個孩子,如果今天老師批評了一下,明天好朋友對自己有點冷漠,後天喜歡的女生給自己翻了個白眼,再來一天爸媽又吼了一頓……他對自己正面的評價會動搖,他肯定會想:“我是好的嗎?可他們的反饋似乎都在說我不太好?那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他對自我的認知會随着他人的反應而改變、搖擺不定。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漫談青春期1)3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跟父母在一起已經比較久,一般他們非常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這個時期,他們更多會從同伴、師長眼中去看到自己,以更多豐富的視角來反觀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身體的發育,荷爾蒙的分泌會促使他們格外青春萌動,他們會很渴望從異性眼中去看到自己:“在他(她)眼中,我是不是可愛的?帥氣的?有吸引力的?”

這就是很多青春期孩子“早戀”的原因。其實他們不是戀對方,更多是戀對方眼中的那個自己。

說了這麼多,希望我把青春期“同一性”的發展任務說清楚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當青春期結束的時候,孩子就成人了,他在青春期必須做好獨立成人的準備,所以他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身份角色,以清晰的自我認知進入成人世界。

幫孩子清楚而樂觀自信地認知自己,并确定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就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

具體如何做呢?且聽下回分解。

#心理咨詢師說#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闡述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五大任務(漫談青春期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