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菌接着推薦好口碑的傳記電影,今天推薦的是1982年上映的《甘地傳》,電影片長達到了191分鐘,三個小時出頭,雖然内容很多,但關乎這位偉人的一生,還是濃縮了太多的細節。觀看完之後真是惋惜不能與他同年代,見證這位偉人的奮鬥曆程。
說一下本片的成就,本片榮獲了1983年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另外獲得了三項提名。而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超四成的用戶給了五星評價,另外四成以上給的四星,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很少會給差評。
在分享菌看來,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兩點,一是竭盡所能還原當年的真實曆史,服裝和道具确實下血本了,另一點則是主演本•金斯利确實與聖雄甘地非常像,很多當地人都認為他是甘地的幽靈化身。
電影的主旨非常清晰,一方面通過電影盡可能還原甘地的生平事迹,好讓更多的人銘記這位帶領印度反抗英國統治的偉人,另一方面則是宣傳甘地貫徹一生的信念“在曆史上,隻有真理和愛才能得勝。”
甘地一生都在堅持着愛與和平,他的所作所為一直在倡導人們團結互助,追求美好,從沒有一次讓人通過武力獲取自由,他認為殺戮帶來的注定不是美好的。所以他的主要措施以絕食抗議為主,在他的領導下,印度人民也和他一同采用非暴力手段展現群衆的訴求,讓那些邪惡的統治者為自己的罪惡而羞愧。
電影展現了甘地多個時間段的不同事迹,甘地出身于信奉印度教的貴族家庭,在英國倫敦獲得了律師執照,但在當年前往同樣是英國附屬殖民地的南非時卻因為是有色人種而被趕出了頭等艙,有錢卻被趕下火車,這些經曆讓他明白印度人民的不幸。
在帶領南非的印度商人和工人通過非暴力手段獲得當局的妥協後,甘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但他并沒有聽從那些印度權貴的建議,權貴們想要建立一個印度人掌控的政權,而甘地在乎的卻一直都是印度最苦也最難生存的窮人的生活。在遊曆了印度的大多數地區後,甘地開始帶領印度人民反抗英國。
甘地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接觸過印度教、穆斯林、基督教以及猶太教,通過宗教的教義以及神明的約束來指導各地群衆互相協作,在他的指引下印度最大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攜手共進反抗英國統治者,手段非常神奇。
他們反抗的手段也是非常令人驚訝,對于英國軍隊與警察的行為從來不進行暴力反擊,警察可以随意打罵這些抗議者,但抗議的印度教群衆和穆斯林群衆攜手共同承受着英國警察的毆打,通過國際上的輿論來給英國進行施壓。
因為甘地了解印度的國情,他知道當地群衆沒有反擊的能力,而且甘地一直讨厭殺戮,向往和平,在各國媒體的報道下,英國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嘗試過将甘地抓進監獄,但失去甘地指引的群衆就會出現針對白人的恐怖襲擊,他們隻能放出甘地,在甘地的引導下,群衆才能和平抗争。
但甘地最令人敬佩的卻是他的生活,甘地當年的聲望達到了一句話決定國家領導人的程度,但甘地沒有任何官職,而且為了調節印度教與穆斯林的關系,讓總督的官職轉移到了穆斯林領導人的身上,自己卻在鄉下像個普通農家人一樣織布、養羊,沒有給自己圖謀任何權利與财富。
可惜,在印度獨立之後,印度教和穆斯林的關系越來越差,甘地前往沖突地區,通過絕食來進行抗議,感動了印度教和穆斯林的人民與領袖,甚至通過宗教手段勸解喪子的教徒,可惜最後死在了極端教徒的槍下,成也宗教、敗也宗教。
說實話,看完這部電影我最佩服的不是他的睿智,也不是他的善良,而是他的無私,雖然這與他信仰的宗教有關,但曆史上有很多獲得了權勢的人,舍得放下的卻僅有甘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和平,而且電影穿插的小細節中展現了甘地對于印度種姓制度和印度男尊女卑的敵視态度。甘地曾在南非建立過一個小農場,在那裡哪怕是他的貴族妻子也要輪流清理廁所,而給大人物開車的司機也能同桌共餐,可惜随着甘地遇害,他曾經的那些設想都成了泡影,如果甘地當初沒有被暗殺,或許印度也不是現在這樣子。
分享菌還是建議大家看看這部影片,很震撼。雖然片長三小時有點煎熬,但看完後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