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規劃中,經常會出現道路紅線、用地紅線的概念,兩者歲名字相似,但其内涵不同。那麼,道路紅線是什麼意思呢?跟用地紅線有什麼區别呢?下面來看看吧。
一、道路紅線是什麼意思
道路紅線(boundary line of roads),指規劃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邊界線。道路紅線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邊界線。有時也把确定沿街建築位置的一條建築線謂之紅線,即建築紅線。它可與道路紅線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紅線之後,但絕不許超越道路紅線,在紅線内不允許建任何永久性建築。
基地與道路鄰近一側,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築控制線,如果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線以外另訂建築控制線,一般稱後退道路紅線建造。任何建築都不得超越給定的建築紅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規定建築物的台階、平台、窗井、地下建築及建築基礎,除基地内連通城市管線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線不允許突出道路紅線。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築突出物:
1)2.50m以上允許突出建築構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調機位,突出 的深度不應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許突出活動遮陽,突出寬度不應大于人行道寬度減1m,并不應大于3m;
3)3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應大于2m;
4)5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在無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許突出建築構件:窗罩,空調機位,突出深度不應大于0.50m
道路規劃紅線:一般稱道路紅線,指城市道路用地規劃控制線。
建築紅線由建築紅線和建築控制線形成的的相對位置關系,體現建築退界。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建築控制線是建築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條線,那麼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順序基本上為:道路紅線、用地紅線、建築紅線。
2、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鄰接。也就是說,基地某一邊的某一部分一定有道路紅線。
3、道路紅線與用地紅線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規劃邊線!這兩條線之間的用地由城市規劃部門确定,它屬城市用地,建設單位不得占用。建築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紅線。
4、各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常在用地紅線範圍之内另行劃定建築紅線(建築控制線),以控制建築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築控制線(請大家注意:這裡指的是“基底”二字)。兩條線之間的用地建設單位可以做為地面停車、綠化等功能使用。地下建築可以越過建築紅線,但萬萬不能超出用地紅線
用地紅線和建築控制線不是一回事,個别構件可以伸出紅線,相關規定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4.2 建築突出物。
二、道路紅線寬度
道路紅線的劃定是與城市規模、寬度标準道路性質、兩側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關的。但是,過寬的道路形成的空間阻隔已經成為城市規劃的弊端之一。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是人,而不是機動車。在大城市級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務于機動車通勤的交通性主幹路道路紅線以50~60米為宜,主幹道道路紅線以36~50米為宜,主要為道路兩側生活用地服務的次幹路不宜大于30米。支路的寬度在24米以下為宜,在規劃時必須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寬度的增加。道路具體紅線确定時,主幹道要考慮道路是交通性還是生活性、過境性還是區域性、是否為景觀性道路、流量對道路機動車道數的要求、兩側用地對人行道、自行車道寬度的要求等。
三、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的區别
用地紅線是圍起某個地塊的一些坐标點連成的線,紅線内土地面積就是取得使用權的用地範圍。
用地紅線(boundary line of land;property line):各類建築工程項目用地的使用權屬範圍的邊界線。
與建築紅線相比,用地紅線詞義明顯寬泛。隻要是在所屬用地紅線内的施工,都不受外界的影響(噪音、粉塵方面的污染除外)。
舉例說明
如果建築遠離城市或道路,建築豎向(不包括地上一層)可以不受道路紅線和建築紅線的約束,建築可以做成倒錐形的結構,下小上大的形式,是解決用地面積緊張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在香港、台灣、日本等用地緊張的地區較多。
以上文章對道路紅線是什麼意思做了解釋,想必你也有所了解。若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關注土巴兔裝修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