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有了更多機會,跳出自己的小圈圈看外面的世界。隻不過,外面的世界,可能真的不一定很精彩,也有着太多的無奈是我們第一次感知到的。
比如,通過互聯網特别是移動互聯網,我們了解到了太多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一下子難辨信息真假。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世界還是那個樣子,真正看清一個事物、一個人,還得下一番功夫。
就像我們今天要說到的西南科技大學。很容易能查到學校各方面的信息,但是真正想多了解一些這個高校,那恐怕就不是簡單的搜索就能完成,還是需要一些反複思考對比的。
現在,我們就先從綿陽談起,來更加深入認識一下西南科技大學。
綿陽,聽過但未必了解的城市,低調的科技城綿陽,不就是長虹的所在地嗎?對,一點兒毛病都沒有。除此之外呢?很多人可能并不太熟悉這個四川的城市。
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綿陽是我們國家唯一得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經濟體和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轄5縣3區1市,面積2.02萬平方公裡,人口528.5萬,其中主城區建成面積167.5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41.97萬人。
剛剛過去的2021年,綿陽地區生産總值3350.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兩年平均增長6.5%。不到4000億元的産值,是不是不太高,然而這是妥妥的四川第二。隻不過,與第一名成都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2021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91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兩年平均增長6.3%。換句話說,成都的經濟總量基本上是綿陽的6倍。
但是,與其他省内的老二不同,外界還是很看好綿陽的,不像其他的老二在那苦苦掙紮吃老大的剩飯。之所以這樣說,得益于綿陽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5所,國省重點實驗室26個,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個,國省企業技術中心104個,國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6個,“兩院”院士28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7萬。全市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6.5%以上、居全國城市前列。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達74%、居西部城市前列。
然而綿陽卻是低調的,在各種紛繁熱鬧的城市比拼中,很少有人提及綿陽。實際上,在這個科技創新或者說創新驅動發展顯得愈發重要的年代,綿陽所擁有的科技優勢,具有較大潛力轉化為強勁增長動力,綿陽的未來不可小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南科技大學發展情況如何,可以說對于綿陽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西南科技大學:老牌建材高校為主體發展而來西南科技大學,不少人感到陌生,但西南工學院建材屆的老人都知道。那曾經是建材總局直屬的幾所高校之一,曾經的武漢工業大學,合并成立了武漢理工大學;曾經的西南工學院,合并成立了西南科技大學;曾經的山東建材工業學院,合并成立了濟南大學;曾經的上海建材學院,則并入同濟大學。本來地位就不完全相同的四所建材高校,如今更早已經不是曾經的樣子,也都處于不同的賽道之上,未來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西南工學院的發展曆史,幾經變遷,落子綿陽,積累了建築材料、紡織材料等為基礎的大材料學科專業基礎。
1939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1949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1950年,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幹部學校,後更名為西南建築工程學校。1952年,西南建築工程學校、重慶第一土木建築學校合并組建重慶建築工程學校。1958年,重慶建築工程學校升格為重慶建築材料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同年搬遷至原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校址辦學。1979年,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37名教職工轉入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1993年,更名為西南工學院。1998年,綿陽市紡織技工學校、綿陽市絲綢技工學校并入。
不久後的2000年,西南工學院和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西南科技大學。從此,西南地區多了一所大區名為前綴的科技大學,綿陽終于有了一所屬于自己的真正“大學”。至于合并的那所專科學校,其實就是綿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1995年更名為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合并更多是為了更名大學。更名大學之後的西南科技大學,的确實現了加速發展:如今已經成為省部共建高校,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校園現占地更是達到了5463畝,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達到119萬平方米。其中,圖書館建築面積3.78萬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53萬餘冊。應當說,作為一所地方大學,如此大的校園和龐大的建築群,算是比較優秀了。當然,這些都是硬件,關鍵還要看學科專業這樣的軟件發展情況。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南科技大學表現總體一般,隻有5個學科進入榜單,且最好成績的環境科學與工程隻有B-。這樣的成績,與一所有着十幾年“大學”辦學史(評價當年為2017年)的高校身份不太相符。
當然,西南科技大學一直很努力,近年來學科建設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比如,剛剛過去的2021年,獲批新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0802機械工程),新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0502外國語言文學、0701數學),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3個(0858能源動力、0860生物與醫藥、1351藝術)。至此,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增至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增至2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别增至15個。
同時,還有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群)2個、省級優勢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和工程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5‰。
至于有的家長和考生看重的師資,西南科技大學現有教職工269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324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29人;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75人。
這樣一所軟硬件實力還算過得去的高校,對于中等考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别是西南地區的考生。
4成左右畢業生到成都工作,說明西南科技大學在成都也受到認可西南科技大學對外公布了2021年度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裡面内容很豐富,可惜并沒有給出分專業的就業情況,但是有就業發展趨勢分析。
在小編看來,有了這個趨勢分析,對于是否報考該校是個重要參考。至于報考專業的問題,稍後我們還是關注一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比較好。
從畢業生從事職業情況看,西南科技大學2021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較高的職業類為建築工程,達到17.8%,然後依次為财務類8%,計算機類7%。近三屆畢業生計算機、電氣、生産運營、工業安全與質量等職業類别呈上升趨勢。總的來說,跟其他工科院校沒有多大區别,除了傳統的建築行業,都是其他高校工科高校畢業生常見的就業職業。
從用人單位情況看,西南科技大學2021屆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的用人單位是民營企業和個體,占比超過50%;主要就業企業規模為1000人以上,占比達到50%。近三年來,總體變化不大。也就是說,畢業生主要去了民營企業,并且都是大型民營企業。
從大家關心的就業地區來看,西南科技大學畢業生6成左右在四川就業,其中占主體的是到成都市就業,基本保持在總量的4成左右。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很多畢業生畢業後更願意到省會成都就業,并且能夠在成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對于大家比較關心的考研問題,西南科技大學2021屆本科畢業生中有1642人選擇升學,其中的1607人在國内繼續攻讀研究生,占到了所有畢業生總數的22.3%,這也就延續了近幾年來該校20%以上的考研錄取率。
最後,向大家通報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去向落實率:截至2021年8月31日為89.1%,其中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超過50%,達到55.8%。
有條件的話,還是上個一流本科專業,但喜歡和未來才是王道西南科技大學官網說得很清楚,在工學、農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本科專業81個,其中有28個國家和四川省一流專業,土木工程等7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當然,也提到了有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等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不過都是老提法了,小編建議還是關注28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比較好。
28個專業中有13個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分别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環境工程、經濟學、應用化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土木工程、農學、工商管理。
還有15個,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主要是地質工程、采礦工程、工業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力學、生物技術、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輻射防護、電子商務、法學、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翻譯、西班牙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小編認為,西南科技大學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顯得比較散,兩極分化嚴重,要麼是大家都喜歡的計算機類等熱門專業,要麼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天坑專業,還有西班牙語、廣播電視學這樣的理工科大學少見專業。
一流本科專業尚且如此,其他專業開設情況之參差不齊更是可想而知,所以在報考選擇專業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将來出來的主要去向是哪裡。
有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可以咨詢小編,偶會耐心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