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離開了媽媽的子宮,宣告正式降臨到這個世界,一切皆陌生,唯有媽媽的體溫和心跳,能讓他倍感安全,對媽媽的依戀成為他的本能。
分娩之後,剛晉級的新手媽媽,還沒來得及感慨分娩不易,就要投入到新生兒喂養的“新篇章”,作為一個過來人,那種痛并快樂着的感覺,至今還記憶猶新。
新手媽媽照顧寶寶很疲憊,所求不過是孩子的平安健康。照料中如果看到寶寶不舒服,寶媽總是最自責的那個人,例如,喂養中常見的吐奶問題。
新生兒總吐奶是因為吃太飽?或是喂養環節出了錯我經常給組織育兒沙龍,跟寶媽探讨一些常見的養娃問題,給出一些專業的意見。但在兒子出生的時候,我自诩不錯的育兒專業,也在喂養上“翻車”了。
生一諾的時候是剖宮産,母乳喂養的難度要比順産媽媽大很多,當時忍着刀口的疼痛,給兒子喂母乳的經曆,至今還記憶猶新。好在母乳還算給力,沒有委屈了我家寶貝。
喂奶之後,寶寶吐奶了,吐的衣服上、床上到處都是。看見他難受哭鬧的樣子,當時心疼極了,反思一下發現,是我喂奶後的環節出了錯。
當時傷口太疼,實在沒有精力給一諾拍嗝,就急匆匆地放床上了,新生兒的胃部發育不完善,就出現了生理性吐奶。
新生兒吐奶寶媽不要忙着自責,這3個常見原因,可以對照一下新生兒喂養問題中,吐奶是很常見的,約有40%的嬰兒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吐奶。
未滿月的新生兒每天的喂奶頻率為10-12次,每次15-20分鐘,約1.5小時進行一次喂奶。這樣高的喂奶頻率,出現生理性吐奶實屬正常。
▪ 新手媽媽沒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勢。新生兒的胃容量小,胃部呈現呈現水平狀态,與成人的垂向下方不同,就像一個沒有瓶蓋的玻璃瓶。
媽媽喂奶時,需讓寶寶的頭部高于胃部的水平位置,否則寶寶費力吃進去的母乳,就會被這個沒蓋子的玻璃瓶,再倒出去,就是常見的吐奶。
▪ 保暖不到位寶寶腹部受涼。寶寶腸胃消化能力比較弱,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也未曾發育完全,吞咽乳汁的過程中夾雜空氣,都沒辦法靠自己排出體外,需要依靠大人拍嗝來舒緩。
腹部受涼會影響到寶寶的消化吸收,自然更容易出現吐奶問題。
▪ 寶寶生病不舒服導緻的吐奶。寶寶吐奶時,如果伴随着嘹亮的哭聲,看起來很有精神,寶媽就不用太過擔心。如若吐奶後,哭聲變弱,看起來沒精神,很有可能是生病導緻的,需要根據情況及時就醫。
堅持科學喂養“三環節”,預防寶寶吐奶頻發,讓娃吃得好更健康環節一:找準喂奶時機。避免在寶寶極度饑餓時喂奶,易造成吃奶過急,吞咽過程中摻雜大量空氣,導緻吐奶頻繁。
多數吐奶是因為喂奶過量導緻的,寶寶的胃容量小,寶媽可以減少1/3的喂奶量,調整間隔時間在2.5-3小時一次,能讓寶寶能夠更好的消化吸收,減少吐奶問題。
環節二: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勢。将新生兒抱在懷裡喂奶時,可以先檢查一下寶寶的尿不濕,不要勒得太緊,避免腹壓增高引發吐奶。
環節三:喂奶後要拍嗝,不要忙着放下娃。新生兒吃飽後,需要進行有耐心的拍嗝。讓寶寶的頭靠在你肩膀上,一隻手扶着寶寶頭和背,另一隻手輕輕拍打背部,需要5分鐘。
拍嗝後才能将寶寶放到床上平躺,不建議寶媽在這個時候逗寶寶玩,容易增高腹壓出現吐奶。
新手媽媽遇到寶寶吐奶,應該如何處理?新手媽媽看到寶寶吐奶,不要急着将他抱起來,可以拿寶寶的衣服疊起來,墊高頭部,或者扶起上半身,這樣可以避免進入氣管。
可以在吐奶30分鐘之後,用勺子嘗試給寶寶喂一點水,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如果寶寶的吐奶量過多,很快就會消化吸收完,寶媽要做好再次喂奶的準備,在喂奶量上要最好把控,減少到平時的一半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