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老的書,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在讀書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去反思,會有很大的裨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曾老的講解去學習認識,恍然大悟之中就能指導自己。很有意義!
分享一些曾老的智慧理念:
"曾老說:“孔子出生在山東,他最了解一句話,“人活着,就有價值” 。人不是有工作、有貢獻才有價值。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一個人活着,隻要修養好且不傷害他人,這個人就有價值,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人性的特點是,第一要創造,第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擺布。不要把人當做工具,因為人不是工具。
罵人是最沒有用的,罵人是傷害自己的事情,對别人一點好處都沒有。一個會翻臉的人不大會罵人,他隻要臉色顯示不好就足夠了。所以,會帶人的人,基本上是用臉色來暗示對方的,他不會用言語去罵對方。
你問任何一個中國人“你講不講道理”,他都很生氣地回答你:“我怎麼不講道理?我哪裡不講道理?”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承認自己不講道理——不講道理就是不要臉。
沒有一個中國人是不講道理的,但是你跟有些人講道理非常之困難,因為他們聽不進去。他們不是不想聽,而是根本聽不進去。所以,要讓他們自己講。隻要他們一章,自己就沉默了。
我的經驗是:不要說話,統統讓對方說。中國人非常講道理。”
這段體現了曾老的幽默感十足,用最輕松的語言描述了最深刻的道理,把人性講得生動形象,令人豁然開朗。
曾老說:
“很多人會說,這樣做很圓滑。那又大錯特錯了。中國人最讨厭的就是圓滑,我有時間常常會看看電視節目,我覺得在上面講話的人真的很丢臉,說什麼“做人要圓滑一點”,那完全是錯誤的。中國人最讨厭的就是圓滑、奸詐、不誠實,我們要的是圓通,絕對不可以圓滑。不圓通,就沒有一條路可以走得通 ”
這一點是教科書從沒有給我們解釋過得,少年不知好歹,總把圓通誤認為圓滑,似懂非懂跟着别人人雲亦雲,隻有到了中年才知處世之難,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也是讀了曾老才明白的。
曾老說: “推、拖、拉到最後沒有解決問題,就是圓滑;推、拖、拉到最後解決問題了,就是圓通。
我在英國讀書,英國人都告訴我,你們中國人沒有原則,你們都是個案處理。但是,我們問問所有的中國人;“你有沒有原則?”他會說:“除了有原則以外,我還有什麼?”
所有的中國人都有原則。我們是内方外圓。一個人裡面也方、外面也方,就會常常跟他人格格不入;一個人裡面圓、外面也圓,就會完全沒有做人的原則,誰都會看不起他。"
曾老說:
一個人有原則要很堅持,但是千萬記住,這個原則要經過考驗、經過實踐,不能是随随便便确定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有心理準備,不管你怎麼行得正,背後都有人批評你,不要太在乎。大家都說你好,你不一定好;大家都說你壞,你一定壞。
作為一個人,我們要讓壞的人說我們壞,但是要讓好的人說我們好。
如果好人、壞人都說我們好,我們就真糟糕了,那我們就是完全沒有原則的人。
所以曾老說,“瓜田李下”很重要。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争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而現代人,随着信息越來越開放,思維也變得越來越簡單,缺乏了古人顧全大局的視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高情商。做事經常隻看眼前,腦子一熱就一股腦地去做事了,有時候殊不知熱心用錯了地方也是會浪費的,并且由此讓别人産生懷疑,隻能說自己智慧不夠,忽略了真正的人性,要修正自己的行為才是。
曾師的話語藏着深深的智慧,令人不禁感歎:人呀!活到老學到老,感謝,感恩開智!
【喜歡看曾老的話加個關注哦 ❤ 後續會分享更多曾老的智慧和幽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