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肖邦瑪祖卡舞曲

肖邦瑪祖卡舞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29:28

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松、拉赫瑪尼諾夫、柴科夫斯基、威爾第、西貝柳斯……這些音樂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聽說過,在這裡,我們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時代發展編撰的100張唱片分别介紹這些音樂家的作品,當你想了解他們的音樂作品,想走進博大恢弘的古典音樂世界,想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财富,但是又無從入手時,那麼,請從這裡開始。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1

◆ ◆

瑪祖卡舞曲——波蘭人民的靈魂

肖邦一生與鋼琴為伴,練習曲、前奏曲、奏鳴曲、諧谑曲、圓舞曲、夜曲、叙事曲、船歌、即興曲、瑪祖卡舞曲、波蘭舞曲、鋼琴協奏曲……他幾乎譜寫過所有形式的鋼琴作品,其中瑪祖卡舞曲的創作被認為是波蘭民族色彩最為突出的作品,肖邦借用了波蘭固有的民間舞曲形式,以他獨特的創意将這種鄉土舞曲在形态和内容上進行了升華,因此使瑪祖卡舞曲成為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偉大藝術。肖邦雖然使瑪祖卡舞曲更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棄它原有的泥土芳香,從肖邦的瑪祖卡舞曲中,我們可以強烈體會到波蘭這個美麗國家的形象,因此這些舞曲被公認為是“波蘭人民的靈魂”。

肖邦在生前一共出版了41首瑪祖卡舞曲,加上去世後作為遺作整理出版的10首,共計51首。瑪祖卡原文Mazurka,又稱Mazurek,波蘭鄉土舞曲,發源于瑪祖為塔(Mazovta),乃克拉科維克(Krakoviak)舞的一種,被稱為“乖僻的克拉科維克”。肖邦的瑪祖卡賦予更精煉的旋律,增加了跳躍感,在變化中賦予詩意。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2

這張專輯中按樂曲編号順序收錄了51首瑪祖卡中的前25首,其中包括:

1.升F小調,Op.6.1。Op.6的四首作于1830年,出版于1832年,呈獻給布拉蒂伯爵小姐。這首第一号為兩個插入部的回旋曲形式,A(升F小調)-B(升C大調)-A(升F小調)-C(升F小調)-A(升F小調)。著名的肖邦音樂評論家哈涅卡評價:“仿佛是鄉下人個個圍着跳合适的舞蹈。”

2.升C小調,Op.6.2,三段體,ABA。第一段升G大調開始轉入升C小調;第二段A大調,是典型的利地亞調式,活潑的鄉村風格;第三段升G大調、升C小調。

3.E大調,Op.6.3,ABA,三段體。第一段為E大調;第二段為B大調,伴有半音階的和聲裝飾;第三段A大調。

4.降E小調,Op.6.4,僅24小節,有一種憂郁情緒,三個8小節構成。

5.降B大調,Op.7.1。Op.7的五首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呈獻給約翰斯。這首五号是51首瑪祖卡中很精彩的一首,構成為回旋曲式:A(降B大調)-B(F大調)-A-C(降B小調)-A,哈涅卡評價說:“全曲到處是彈性速度(Rubato),最後為農夫愉快的腳步聲。”

6.A小調,Op.7.2,此曲為51首中的傑作,三段體。第一段A小調,第二段A大調,第三段A小調。哈涅卡評價說:“這像是墓場上的舞蹈,轉為大調還是不能避免紊亂,這是因為心情太沉重的緣故。”

7.F小調,Op.7.3,這是極為優美的一首,三段體。最初為序奏,中段為降A大調并經過多種轉調,第三段重複地一段。評論家庫勒普斯基評價說:“在深切悲痛的主題下,低音部分晴朗的節奏,中段具獨創性,洋溢着熱情與幻想。”

8.降A大調,Op.7.4。情緒如萬花筒般千變萬化,A-B-A-B-A-C-C的回旋曲式,其中A、B為C大調;A、C為降D大調。

9.C大調,Op.7.5,非常短小。四小節序奏後是8小節樂句,然後在屬調上反複,在屬調主音終了而往複回旋,反複的組合營造出詩的意境。

10.降B大調,Op.17.1。Op.17的四首創作于1832-1833年,出版于1834年,呈獻給胡勒帕夫人。自這首第十号瑪祖卡之後,樂曲結構更為豐富。此曲構成為三段體,第一段降B大調,有兩個樂句;第二段有四小節序奏,E大調;第三段重複第一段。尼克斯評價說:“此曲有一種威風凜凜的武士性格,起始部分大膽而燦爛,最終的部分以強烈的節奏表示馬刺及腳跟踏地的聲音。”

11.E小調,Op.17.2,三段體。第一段由兩個旋律組成;第二段為C大調,其最後部分被強調擴大;第三段反複第一段,有四小節尾聲。尼克斯認為,此曲可稱為《追求》,因為“從悲傷到閑談,無所不包,全曲以憧憬及悲哀為基調,第二段一次次反複,像是在質問,但沒有回答。然後開頭那段悲傷的旋律恢複,一切又都重新開始。”

12.降A大調,Op.17.3,三段體。第一段有降B小調的兩個樂句;第二段有E大調和B大調兩個樂句;第三段為第一段反複。尼克斯認為此曲表現的是“懷疑、不安、無可救藥”。

13.A小調,Op.17.4,此曲有《小猶太人》的标題,三段體。第一段有一段序奏,中段為C大調,第三段有28小節的尾聲。尼克斯評價:“在第一段轉入A大調之前,一切都是那麼凄涼,沒有歡樂。而滲透到心裡的顫音,使夢想也因殘酷而驚醒。開始的六和弦上方的終結、半音階的和聲、奇妙的回旋及跳躍,都帶來悲觀的性格。”

14.G小調,Op.24.1。Op.24由四首組成,作于1831-1835年,1836年出版,呈獻給貝爾德伯爵夫人。A-B-A三段體,第一段為降B大調,第二段為降E大調,第三段重複第一段。此曲使用增三度,充滿了異國情調。

15.C大調,Op.24.2,三段體。第一段有四小節序奏,C大調、F大調(利地亞調式);第二段降D大調;第三段重複第一段,最後是尾聲。

16.降A大調,Op.24.3,三段體。第二段為C大調,尾聲經裝飾後獨具魅力。

17.降B小調,Op.24.4,三段體,第一段有四小節序奏,降D大調;第二段為降B小調、降D大調;第三段重複第一段,尾聲為降B小調。

18.C小調,Op.30.1,Op.30的四首作于1836-1837年,1837年出版,呈獻給武爾登堡公爵夫人,三段體。中段為降E大調。

19.B小調,Op.30.2,三段體。第一段升F小調,第二段A大調,第三段升F小調。庫勒普斯基認為第三段不斷反複的樂句“有尤吉斯基(Vjejski)的詩《杜鵑》的特征”。

20.降E大調,Op.30.3,三段體。第一段A小調,有序奏;第二段降C大調、F小調、降B小調;第三段重複第一段。

21.升C小調,Op.30.4,這是51首瑪祖卡中最為重要的作品,三段體。第一段為四小節的序奏及反複,A小調;第二段升C小調、B大調;第三段四小節反複第一段,尾聲。哈涅卡評價說:“這是規模最大的一首瑪祖卡,它最後的連續五度、四度增強了其意圖的表達。”

22.升G小調,Op.33.1。Op。33的四首創作于1837-1838年,出版于1838年,呈獻給莫斯德卡伯爵小姐。這首第22号,三段體,中段為B大調,哈涅卡認為:“這是心地善良的瑪祖卡。”

23.D大調,Op.33.2,這首明朗的瑪祖卡後來由法國著名女高音薇阿德?卡爾夏(Garcia)改編成輕快的獨唱曲,為一般人所喜愛。該曲的結構為A-B-A三段體,第一段為D大調、A大調、D大調;第二段為降B大調、升F小調、A大調(這其中有一個小節被反複了16次);第三段D大調、A大調、D大調、尾聲。在16次反複處,鋼琴家庫勒普斯基評價道:“不管是悲傷還是痛苦,這裡都有強烈的舞蹈氣氛,或描繪出正為某一種思考而精力集中的孩子們,這是他們童稚無邪最純真的表現。”總之,這是一首極度顯示了瑪祖卡舞曲特質的樂曲。

24.C大調,Op.33.3,三段體。第一段C大調,第二段降A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重複。

25.B小調,Op.33.4,三段體。第一段為A-B(降B大調)-A-B;第二段為C(B大調)-D(B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的重複樂段,最後是尾聲。

(曲目太多,先推薦以上四首~)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3

波蘭腔最濃的語言:瑪祖卡

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的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因此被世人稱之為“鋼琴詩人”。他的鋼琴作品是世界上普及範圍最廣的古典音樂作品,特别是其中最具波蘭特色的瑪祖卡舞曲,不僅充滿了他自由奔放的個性,更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多彩而妙想紛呈的世界,是肖邦使瑪祖卡舞曲成為有史以來未曾有過的偉大藝術。如果說波蘭人肖邦能夠代表他的民族講話,那麼“瑪祖卡”就是波蘭腔最濃的語言。

出生于波蘭的鋼琴巨匠魯賓斯坦,其氣質與肖邦有很深的淵源,他明快、強弱有度的演繹,将肖邦《瑪祖卡舞曲》表現得無與倫比,因此這款錄音被公認為《瑪祖卡舞曲》最佳的演奏版本。

魯賓斯坦曾不止一次錄制過肖邦的瑪祖卡舞曲,這張唱片就是他在1965-1966年之間,将近80歲時在美國唱片公司RCA的錄音。相比其他人的演奏,魯賓斯坦的觸鍵已經沒有了任何砸琴的成分,他彈的不是很重,他特别注重的是把音彈準,所以顯得有些小心翼翼,這和霍洛維茨的風格迥異。魯賓的演奏聽起來一點也不誇張,天然而淳樸,速度稍慢,指法偏向簡單明了,好像娓娓道來的傾訴,有着面對面閑聊般的親切與溫暖,且略帶點憂郁的搖曳感……這種感覺讓我們聯想到鋼琴大師傅聰演奏的版本,亦有相同的氛圍,至于傅聰,那也許是東方人特有的氣質造成的含蓄效果,而至于魯賓斯坦,亦可能體現出理解程度的差異,所謂“有意為之”和“無為而至”,應該就在于此。

魯賓斯坦的演奏正如肖邦本人明确的那樣——這樣的舞曲并不适合跳舞,因為它們都很短,最長的不到六分鐘,舞曲的特征并不明顯,節奏上也比較自由,變化也很豐富。這些瑪祖卡舞曲雖然很短小,但肖邦的感情内容卻是十分豐富的,而且層次很分明。正因如此,越是短小的樂曲也就越難彈奏,因為稍有差錯就會盡露無遺。但魯賓斯坦十分精準地把握了這種短小的舞曲,他處理的非常好,音色上稍微弱一點,就很容易凸現對節奏和力度的控制,這樣的處理并不意味着進行了音色上的犧牲,正相反,由于相對含蓄,魯賓斯坦瑪祖卡的音色之美不但令别的鋼琴家望塵莫及,就是比較他自己演奏的其他肖邦作品,也難有相提并論之作。因此可以說,魯賓斯坦這樣做就是為了把音樂中的波蘭特色演奏出來,而這也正是他所具備的無可比拟的優勢之一。

這套錄音中充滿了原始的即興趣味和抒情氣質,也因此隽永而特别耐聽。尤其是其中的B小調(Op.33-4)和升C小調(Op.50-3),妩媚、多情、十分迷人。魯賓斯坦很成功的捕捉了瑪祖卡舞曲的天真自然和流暢感——這正是所謂的遊刃有餘。我們從魯賓斯坦的錄音版本中,發現他始終在追尋他所鐘愛樂曲細節上和整體上的完美。很少有瑪祖卡舞曲的演奏,能夠像這套錄音是從長年的經驗中逐漸茁壯而成熟的。

但肖邦的《瑪祖卡舞曲》都不是很長,卻形态各異,樂曲表達的内容、心情、高度和節奏出入很大,雖然連起來聽很是過瘾的,但對于演奏者的藝術造詣也是十分嚴峻的考驗。魯賓斯坦本人則是以戒慎恐懼的心情在面對這份挑戰的,要将每一首性格不同的瑪祖卡舞曲的表情都揣摩正确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在這套錄音中,我們能夠在每一首瑪祖卡舞曲中找到熱情和喜悅。魯賓斯坦的每個句子,每顆琴音,都像是用心醞釀過的,每每透出那多少都帶點憂郁的肖邦式的自戀,你可以想象這是肖邦本人在彈。

▼《瑪祖卡舞曲》最佳的演奏錄音 最具收藏價值的終極版本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4

80歲高齡魯賓斯坦傾其畢生心血的研究力作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5

RCA出品的

《肖邦[瑪祖卡舞曲]全集Ⅰ(1-25)》

曆史錄音

高逼格的音樂享受!

你值得擁有~

點擊閱讀原文

你懂的

肖邦瑪祖卡舞曲(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37輯)6

文字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圖片來源 | 星外星資料庫 & 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星外星古典小鎮

愛音樂,不孤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