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是一個多維度、多要素、多環節的專業系統,要增進14億多人民的健康福祉,需堅持系統觀念,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各項工作,将衛生健康工作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全局。
并駕齊驅 有機融合
衛生健康工作是系統工程,涵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生态環境、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科技創新、全民健身、國民教育等多個領域、多個行業。
“我們将準确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注重從系統外部諸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從系統内部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上系統把握,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更加注重資源整合,更加注重均衡發展。”江蘇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譚穎表示,具體到工作,江蘇将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堅持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分布;堅持中西醫并重,推進名醫、名科、名院建設,創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堅持“三醫聯動”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衆健康,實施積極的人口政策,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深化醫養結合,增進老年人健康福祉;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搭建高層次創新平台,推動科研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不斷增加人才資源總量,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重點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整體性推進全市衛生健康各項工作,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表示,“整體性推進”有3層含義:一是注重統籌性,統籌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醫療、公衛、科研、人才等方面。比如,優質醫療資源既要在面上擴容,又要在不同區域實現均衡布局;公立醫院要體現公益性,民營醫院重在規範和錯位發展;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在學科評審、等級創建、人才引進等方面,要并駕齊驅、有機融合。二是注重連續性,關注不同群體的各種健康需求,從預防、診療、康複等全鍊條着眼,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高質量健康服務。比如,落實好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解決“願生不敢生”的問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通過醫養結合、安甯療護等,加快提升全市老年健康服務水平。三是注重可持續性,衛生健康各項政策要相互銜接,醫保、醫療、醫藥要協同發展,事業發展與行業安全要“兩手抓、兩手硬”。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通過建設一批科研平台,産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攻克一批重大疾病技術難點,提升一批臨床專科能力,不斷彙聚醫學科研創新合力,提升科研創新水平;在人才隊伍方面,着重引進高端、培育中端、夯實基層,加快推進人才強衛建設。
“我們始終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堅持把不斷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陝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勤社表示,陝西在衛生健康領域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持續推動“三醫聯動”,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破解人才和信息化瓶頸,着力在強基層、建機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同時,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健康陝西建設、疫情防控、健康扶貧、綜合醫改、“一老一小”健康保障、中醫藥傳承創新、行風建設等各項重點業務工作,确保事業發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斷前進。
全方位 全周期
當前,人民群衆對健康服務有了更高的期盼。全面滿足民衆和社會的需求,織密服務網,為的是确保每一個人都不被落下。
“我們深入推進健康陝西17項行動和8類‘健康細胞’示範建設,努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斷提升健康服務能力和健康治理能力。”陝西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劉寶琴介紹,陝西還持續鞏固健康扶貧成果,加強因病因疫返貧緻貧人群風險監測和精準幫扶,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做好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積極構建“12 6 N”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全力提升縣域“五大中心”和醫共體運行水平;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大力開展醫養結合,認真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加強婦幼健康服務保障,發展嬰幼兒照護和托育服務;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持續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山西省正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設中醫藥強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健全老年健康支撐體系,聚焦建高地、兜網底、提能力,着力打造“369”工作矩陣。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武晉介紹,“3”是以夯實醫療救治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醫藥服務體系“三大基礎”為支撐,築牢健康保障和事業發展根基;“6”是以深入推進“136”興醫增量提質工程、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固本強基工程、縣級三所公立醫療機構賦能增效工程、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工程、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程、清廉醫院建設工程等“六項工程”為抓手,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9”是以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國家級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基層衛生健康綜合改革試驗區、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衛生應急綜合試驗區、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試點、“5G 遠程醫療”試點建設等“九個試點”為突破,全面激發事業發展活力。
青海省正持續推動健康工作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綜合防治,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能力。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蘇全仁表示,青海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健康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全覆蓋、青南和環湖支醫、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等重點工作,多舉措提升健康治理水平;整體科學謀劃,優化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進老年人健康服務,加大普惠托育和婦幼健康服務保障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持續增長的多層次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強化底線思維,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
集中政策 集中資金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全面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重點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甯夏回族自治區受地理位置、人口規模、經濟基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短缺。“随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高質量醫療健康需求,推動縮小城鄉、區域、人群間資源配置和服務水平差距,既是推進健康甯夏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甯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田豐年表示,甯夏将加快建設優質均衡、布局合理、協同服務、資源共享的醫療服務體系,集中政策和資金全面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自治區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醫療資源下沉。不斷強化衛生人才科技支撐,實施骨幹人才專項培養計劃,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培養。按照“基層下訂單、上級送服務”和“診療 技術”組合式培訓模式,為基層培訓一批複合型骨幹人才。同時,将“建設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衛生健康行業特色基地”作為深化“互聯網 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載體,提升新發展階段衛生健康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治理水平。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主任顧清介紹,天津市以加強院前醫療急救為核心,通過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産婦、危重新生兒和中毒檢測救治“六大中心”,實現急救綠色通道“一路暢通”。院前醫療急救電話10秒接聽率維持在100%,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率先開展胸痛中心建設,全市有28家醫院通過國家級胸痛中心認證。全市24家醫院創建卒中中心,走在全國前列。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專科核心作用,建立了胸痛、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腫瘤、眼科、口腔、精神、兒科、婦産科等15個跨區域專科聯盟,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為加強京津冀區域專科協作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在全國首批試點開展“互聯網 護理服務”,2022年增加項目數至55項。在全國先行試點開展護士區域注冊,減少護士執業束縛和審批環節,護士執業環境不斷優化。通過實施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城鎮區域初步形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
“我們要繼續堅持‘動态清零’不動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底線。深入推進健康兵團15項專項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構建具有兵團特色的衛生應急救援體系,保障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闫衛華認為,在強基層方面,要加快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滿足群衆疾病預防和救治需要,做到病有所醫。“一方面,要不斷健全兵團醫療服務體系,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服務與精神心理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使群衆看病就醫首診在基層;不斷加強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健康管理服務,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同時,做好兵地融合工作,推動兵地醫療衛生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融合發展。”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記者 王潇雨 郭蕾 吳倩 張曉東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闫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