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艾青:詩歌中寫愛情,生活中的情感同樣豐富多彩
文/老張在路上
艾青,現代文學家、詩人。他的詩歌作品,被選入中學和大學教材,是新時期代表性詩人之一。
1910年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畈田蔣村的一個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育到5歲。這個少年經曆成就了他1933年發表的名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1979年後,重新煥發寫作熱情。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土地等有象征性的事物,他的詩歌名篇成為許多朗誦會的保留節目,比如寫于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青年艾青)
艾青的愛情世界同樣多姿多彩。1935年10月,25歲的艾青從監獄出來,回到浙江金華老家,與小9歲的表妹張竹茹成婚。婚事由蔣家父母作主。在艾青尚在監獄時,張竹茹已住在蔣家,等着成親。
艾青自己布置了新房,給已灰暗的牆壁塗上舊報紙,擺設了家具。1937年7月,艾青與張竹茹的女兒在杭州出生,取乳名“七月”,除了出生在七月的意思外,艾青還對當時胡風編輯的《七月》很崇敬。
婚後不久,艾青去常州武進女子師範教書,教了一個學期,認識了女學生韋嫈。
(艾青和韋嫈)
韋嫈,原名張月琴,1922年5月31日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初中畢業後,張月琴因父親經商失利而中止了學業。1937年她與同學沈尹一起到一家陸軍醫院當救護員,這時的月琴改名為韋嫈。
艾青後來被學校辭退,去了上海,到上海後,曾給韋嫈寫過兩封信,傾訴思念之情,但年幼而不谙世事的韋嫈在父親的反對下中斷了兩人的聯系。
1939年6月,韋嫈在廣西桂林又見到了自己的老師艾青。這一次,艾青對韋嫈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艾青給韋嫈作詩:
小小的棕榈
結實又美麗
闊闊的綠葉
抖落着晨露
迎晨風翩翩
向朝霞擺舞
你擁抱太陽
你親吻大海
小小的棕榈
結實又美麗
褐色的腰肢
暮色中狂颠
(艾青一家)
在桂林期間,張竹茹回金華老家生孩子,艾青先是愛上了記者高灏。但是,高灏是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因為艾青有妻子,艾青對她的愛,她無法接受。就在這個時候,韋嫈來到了桂林,見到了艾青,很快,兩人同居。著名作家白薇那時也在桂林,不僅責備了艾青,也罵了韋嫈。
艾青給妻子張竹如寄去了離婚書,張竹茹從老家趕回來,到了晚上,艾青和張竹茹在房裡,韋嫈坐在窗外哭。不久,張竹茹生下一個男孩,把孩子留給艾青就走了。那是1939年的事。那一年,艾青29歲,韋嫈18歲。一年後,張竹茹所生的男孩夭折。
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韋嫈艾青先後去了延安。
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遷,詩人的浪漫氣質和感情的專一之間,要求個性解放和對家庭、子女負責的觀念之間,發生了日漸激烈的沖突,終于導緻艾青與韋嫈之間出現了不可彌合的裂痕。這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相濡以沫的恩愛夫妻,在和平年代以一紙離婚判決書為他們長達十六年的婚姻畫上了句号。
(艾青和高瑛)
1955年,45歲的艾青和33歲的韋嫈經法院判決離婚了。
上世紀50年代初,不滿18歲的高瑛和同鄉譚某結婚了。據說,譚某和高瑛結婚時隐瞞了已婚的事實,給二人婚姻蒙上了陰霾。1955年,高瑛與詩人艾青的相遇,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迹。
1955年,高瑛被調到中國作協工作,那時,艾青和韋嫈正鬧離婚。
(高瑛)
“每天都在小樓下做工間操。有一天,我發現在二樓的窗戶上,有一雙眼睛。一連幾天,那雙眼睛都随着我移動。一次偶遇,我終于見到了這雙眼睛的主人。後來我才知道,他就是艾青。有一次,我和艾青、艾青的妹妹去遊玩時,告訴他妹妹我已經結婚 了。艾青聽了愣了一下。他妹妹問:‘那你的婚姻生活幸福嗎?’我沒有吱聲。可能艾青察覺到了我有難言之隐,他一邊吸着煙,一邊陷入沉思。”這是多年後高瑛的自述。
過了幾天,艾青給高瑛遞了一張紙條,上寫着:“我從不玩弄女性,我都是認真地去愛。”
譚某知道了高瑛和艾青相愛的事,跑到單位告狀。這事鬧得滿城風雨。
(艾青和高瑛)
經過一番曆盡艱辛,高瑛與譚某離婚。
1956年3月27日,正是艾青的生日,艾青同小他23歲的高瑛結婚。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