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很強調“意象”,這是一個常識。所謂“意象”,顧名思義,即是“意”與“象”的結合,規範一點說,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是一種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心裡物象。唐代理論家司空圖《詩品·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強調了意象對于詩歌創造的重要性。
意象論的重點在“意餘于象”,即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應超越于作品提供的畫面與表象,而引發更多的聯想,這又稱為“象外之象”或“象外之境”。唐代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雲:“詩者其文章之蘊邪?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合。”道出了詩歌的特點在于“境生象外”和“意在言外”。
以這樣的标準考察中國古代詩詞,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詞無疑是一首上品佳作。
《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驿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
此詞作于紹聖四年(1097)春,這一年由于新舊黨争,秦觀被削去官職,流放郴州。
上阙前三句主要有三個“意象”構成,“樓台”、“津渡”和“桃源”。此三象在現實中都存在,因此是實有其“象”,但這三象并非單純客觀之象,而屬“象外有象”。在中國文化中,樓台有時與思婦相關,如“春日凝妝上翠樓”、“獨倚望江樓”“樓台紅樹杪”之類,有時也指官宦或富貴人家閑居之地,如“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等。因此“霧失樓台”既可隐喻失去安定的生活,也可暗示愛情之失落。“津渡”是碼頭和渡口,即交通要道,既可暗指仕途,也可比喻前程。故“月迷津渡”暗喻仕途蹭蹬或前途渺茫。“桃源”即陶淵明筆下之世外桃源,指代人間仙境。“桃源望斷無尋處”有家園難歸、仙鄉難期、歸隐無望等多重意味。此三個意象,乃集合構成人生失落之境。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兩句,主要意象是料峭春寒中之“孤館”和杜鵑聲裡之“斜陽”。“孤館”之象暗含他鄉之客的處境,“斜陽”之象暗喻芳華已逝之遲暮之年。或有人以為此句之“斜陽”與前文之“月迷”時間上有矛盾,其實一則詩詞可以因情造景,不必限于一時一地;二者此處斜陽象征暮年,與前文之樓台、津渡、桃源、孤館諸象連成一片境,暗寓作者生活颠沛、情感失意、鄉關難越、隐居無望、烈士暮年等境況。王國維雲:“少遊詞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人間詞話》)此論極當。由于作者對“象外之象”的巧妙運用,這些困頓失意之感全以“象”來呈現,并無一語直接道及,隻用“可堪”二字略作引逗,這就是古人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也接近所謂的“羚羊挂角,無迹可求”。
下阙同樣将“象外之象”的表現手法發揮到極緻。“驿寄梅花”的意象來源于典故。《荊州記》:陸凱自江南寄梅花與範晔,并贈詩曰:“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梅花之意象代指朋友間的書信。若從《西洲曲》之“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之句來理解,則梅花意象也似可指情人間之書信往來。
“魚傳尺素”也是用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是一尺長的素綢,用來寫信的,此處“尺素”當做家信解。所以此兩句之象,分别指稱給朋友和家人的書信,作者以此暗示當時親情與友情的缺失,也是下句“砌成此恨無重數”的原因。
“郴江”兩句為絕妙好句,郴山和郴江俱為郴州實景,郴江北流和耒水同入湘水;同時此兩句又實中有虛,因為山水在中國文化中,有着極為深刻的意蘊,乃是一種“大象”。大山穩重,流水蜿蜒,既可暗示男女之象、君臣上下之象,也可構成仁智之象,主客知音之象。《周易》“鹹”卦闡述山水之象意義最妙。“鹹”卦乃澤在山上之象,或澤在山前之象,山體剛硬,水性柔弱,其《彖》辭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湖水是流動的,山嶽是靜止的,山不轉而水轉,如流行歌曲所唱“綠水常繞着青山轉”,而山亦為水所感。“鹹”卦既暗示男女相感,又進一步引申為上下相感,君臣相感、萬物相感等。
由于山水之象的多義性,遂造成了此詞末兩句意蘊的豐富性。郴江繞郴山而轉,卻直下潇湘而去,其一可寓意郴州地處偏遠,遠離朝廷,作者憂讒畏譏。唐戴叔倫《湘南即事》雲:“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或為此詞所本,表達的正是這層意思。清黃蘇雲:“郴水自繞郴山,不能下潇湘以向北遊也。……‘霧失’、‘月迷’總是被讒寫照。”(《蓼園詩話》),也将此詞理解為抒發被讒去國之痛。其二可寓意音信不痛,知音難覓。據載,蘇東坡絕愛此詞末尾兩句,“嘗書此于扇,雲:‘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由此可見,東坡是從知音難遇的角度理解此詞的。其三可寓意生活無着,愛情無望。清趙翼《陔餘叢考》曾記有一段傳聞,甚為奇特。“秦少遊南遷至長沙,有妓平生酷愛秦學士詞,至是知其為少遊,請于母,願托以終身。少遊贈詞,所謂“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者也。念時事嚴切,不敢偕往貶所。及少遊卒于藤,喪還,将至長沙,妓前一夕得諸夢,即逆于途。祭畢,歸而自缢以殉。” 若此說為真,則是一則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了。
總體來看,這首詞将中國傳統詩歌“象外之象”、“韻外之緻”的特點發揮到十分,涵蘊豐富,将失意人的無歸屬感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來。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蘇唯
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