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十大權謀思維

道德經十大權謀思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8:25:45

最早接觸馬太效應這個詞是來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一句話——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原來的都拿走,當時覺得這個解釋很有意思,馬太效應來自《馬太福音》,常被應用于社會學和經濟學,反映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後來随着對《遙遠救世主》/《天道》的深入考究,學習到老子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當時立馬就聯想到了馬太效應,二八法則,原來我們的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類似的思想,《道德經》是世界文化名著,西方有《聖經》,中方有《道德經》,在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經》排名第二,僅次于《聖經》。

道德經十大權謀思維(馬太效應與道德經中的人道)1

道德經中的天道與人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是減損有餘的,增補不足的。人道就不是這樣,而是減損不足的,增補有餘的。

天道即自然規律,自然整體是保持一個平衡狀态的,有陰就有陽,有盈就有虧。我們可以從物極必反,萬事萬物都有盛衰變化的角度去理解。

人道不同于天道,人道有階級壓迫,富人壓榨窮人創造更多的利益,還有就是人的嫌貧愛富、媚上谄下的風氣等原因讓我們看到了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越沒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二八法則,馬太效應。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誰能把多餘的東西拿出來奉獻給天下百姓,隻有得道的人才會這麼做。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聖人把多餘的東西拿出來分給天下百姓,對百姓也沒有任何要求,百姓生活好了他也不要功勞,聖人也不想百姓看到他的賢能。

遵循天道之人當為那些修道之士,常聽到修道之人下山修行,曆練,解決所遇到的不平衡,不和諧的事物。

道德經十大權謀思維(馬太效應與道德經中的人道)2

天道與人道的對立統一在當今的體現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體現的是天道的客觀,公正性。人道有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天之道"可用國家整體意志來比喻,表現為削弱強的個體,補足其他弱勢個體,兩者正好是既對立又統一。馬太效應隻是提到消極的一面,而道德經中的天道就可以消除馬太效應的不利影響,天道與人道體現了老子的辯證思想。

強者還是愈強,但弱者未必是愈弱,還可能是淘汰!努力才會被好運眷顧,馬太效應對不思進取的人就是馬汰,馬上淘汰,時代向前發展,競争與機會同在,多反思自己,投資自己,提升自己。

道德經十大權謀思維(馬太效應與道德經中的人道)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