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1:31:39

來源:【深圳僑報】

都說深圳是一座年輕且有活動的城市,其實深圳也有古老的村落和建築。龍崗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許多客家文化遺迹。

鶴湖新居

客家民俗民風沁潤遊客心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1

從充滿現代建築的龍園路拐進羅瑞合南街,沒走多遠,一座頗具規模的古宅頓時映入眼簾。6米多高的圍牆氣勢恢宏,蒼勁的古榕樹郁郁蔥蔥,點綴着“小金魚”玩偶的半月池中荷葉連連,引得遊人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2

這處有着200多年曆史的深宅大院就是鶴湖新居(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五一’假期提倡留深過節,聽說鶴湖新居是中國目前規模較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就帶着孩子來這邊逛一逛,既能欣賞到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築、放松了身心,又讓他對本地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市民陳良先在龍崗天安數碼城上班,平時工作較為繁忙,這次特意趁着小長假帶着8歲的兒子前來打卡。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3

據介紹,鶴湖新居的建築特色繼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築、贛南客家四角樓和粵東興梅客家圍龍屋的傳統,同時融合了當地廣府民系“鬥廊式”住房的優點,是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圍屋周邊平面呈梯形,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由内外兩圍環套而成,中心為府第式三堂二橫,有房三百多間,高峰時曾有上千名羅氏族人在此居住。圍屋以祠堂為中心,閣、樓、廳、堂、房、井、廊、院、天井、過道等建築錯落有緻,号稱“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4

“占地面積大,環境清幽,即使是在假期人也不多,逛起來很舒服。”今年65歲的退休人員張玉告訴記者,她跟随兒女移居深圳多年,由于不是本地人,一直對龍崗本土民俗和文化缺乏了解。“這裡不僅是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宅,還是客家民俗博物館。有很多關于龍崗客家源流、曆史沿革、民間風物、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題展覽和介紹,讓我收獲很多,十分有意義。”記者現場看到,當年羅氏族人在此居住的日常用品,榨油機、紡織機、榨糖機等經營舊物,水車、紡織機、犁耙等農耕舊物一應俱全,不僅展示着這座大宅曾經的曆史,也是客家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

“作為民俗類博物館,我們自2012年起,在每個客家傳統節日,采取展闆介紹、遊園活動、非遺專案現場展演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博物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市民朋友更好地歡度“五一”假期,4月30日—5月4日,鶴湖新居舉辦三場展覽活動,準備了豐富的禮品。“在指定時間内參加體驗區活動并領取印章,集齊三枚印章,便可在接待處領取書籍一本。”

開放時間:

9:00—17:30

地址:

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北街1号

防控要求:

1、采取人員限流措施,每日限1000人、瞬時流量不超過200人;

2、遊客需戴好口罩,配合掃碼測溫,持綠碼及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确保近期未到中高風險地區。

大田匠作文化村

沉浸式劇本殺為龍崗古建賦能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5

21歲的馮少清是一名劇本殺遊戲的愛好者,空閑時就愛約上幾個朋友,滿深圳地尋找玩劇本殺的好去處。“一群朋友或者陌生人圍着桌子一邊推理,一邊有哭有笑,簡直不要太歡樂!”聽說在龍崗就有一家沉浸式劇本殺體驗館,“五一”期間趕忙拉着朋友過了一回瘾。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6

“之前玩的是場地設在商場内的劇本殺,這次是在百年古建築内。相比來說,更容易‘入戲’,無論是劇情、場景還是演員,都更真實。穿着古裝,身處古宅,一秒穿越到古代,就算偶爾走神也會迅速拉回來,沉浸感極強,特别有感覺。”馮少清說。

10000平方米,古宅實景搜證 沉浸奔跑;100 ,上百種技能唯快不破;40多處不同場景,數字化體驗 真人NPC互動……這就是大田匠作文化村(大田世居)推出的客家風沉浸式劇本殺《大田秘境》。“随着人們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古建築的對外開放以及如何使用備受關注。傳統的參觀方式不能很好地滿足一些年輕人的參與體驗需求,進一步挖掘和開發古建築的價值尤為重要。如何打造更鮮明的文化IP?可嘗試在不改變古建築本身特點和特點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開發古建築的内容和形式,使古建築煥發出新的光彩,進一步實現其價值。”大田匠作文化村運營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7

大田匠作文化村就是龍崗古建活化利用的一大樣本。該文化村地處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号,規劃總面積23萬平方米,其中啟動區占地4萬平方米,以有着兩百多年曆史的客家圍龍屋——大田世居為核心,采用政府指導、市場經營、多元化合作模式,按“五園一坊”總體布局,将建設匠作博覽園(博物館集群)、當代藝術陶瓷博覽園、匠心公園、匠師工坊等幾大區域。

這也帶動了沉浸式體驗劇場産業的生根發芽。文化村的沉浸式體驗劇場以修繕完成後的大田世居為場景,立足于非遺文化、家風家訓文化及匠心文化,将傳統文化景區與沉浸式互動遊戲相結合,通過遊戲、情境感音視頻、戲劇、遊樂設施、數字裝置等途徑為參與者帶來沉浸式體驗。“這是一種将文物活化利用與文化旅遊相融合的新嘗試。通過對古建築多元化的再利用,讓遊客穿越時光,切身感受曆史建築的魅力、時空的錯位,讓古建築的靈魂得以延續。”該負責人表示,“沉浸式劇本殺有真實的場景開放書和陣營對抗書,玩家不僅可以享受到古建築的文化遺産和美麗的風景,還可以釋放工作壓力、凝聚向心力。”

客家圍屋革命故事(五一不離深客家大院内學曆史)8

“不得不說這裡太漂亮了,黛牆白瓦,還開了很多有特色的餐廳、奶茶店,拍照一流。裡面還有大田世居和木作博物館,可以做手工。下次做手工時一定要穿着漢服來拍照。”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劉慧嘉告訴記者。

“我們的目标是打造成集文博展示、非遺文創、手作體驗、親子教育、農耕體驗、藝術生活于一體的文博 文創 田園綜合體,”該負責人表示,“比如說木作博物館,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動畫的方式,全方位展出中國傳統木作工藝技術,并有榫卯體驗、多媒體沉浸式體驗、木作工坊體驗等多個體驗空間。再比如我們還打造了‘大田茶事’茶藝沙龍公益活動,并開設了多種親子手工課堂,緻力于為轄區居民帶來全新的人文體驗。”

開放時間:

正常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

大田世居:9:00—21:00

大田木作博物館:9:00—17:00

地址:

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号

防控要求:

1、提前在“大田匠作文化村”微信公衆号預約

2、現場出示“健康碼”“行程碼”, 掃“場地識别碼”

3、配合測量體溫,全程佩戴口罩

版權聲明:龍崗融媒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蔣欣 張星

本文來自【深圳僑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