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清平樂》引起了廣大觀衆對于大宋朝的興趣,實際上,宋朝故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經風行神州大地,那時候,《楊家将》、《呼家将》、《包公案》、《水浒傳》、《嶽飛傳》等取材于宋朝曆史的故事堪稱脍炙人口,婦孺皆曉,甚至地球人都知道。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北宋南宋加在一起統治時間長達319年,超過了之前恢弘壯麗世界矚目的大唐王朝。但宋朝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統一王朝,北宋的疆域沒有越過長城,南宋更是偏安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了。當時,與兩宋對峙的政權先後有契丹族的遼,黨項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兩宋最後都是亡于少數民族政權,而且可謂異曲同悲。北宋于1125年和金聯兵滅遼,僅僅兩年後卻步遼後塵被金吞掉;南宋和蒙古(後改稱“元”)在1234年聯合滅掉了金,四十多年後,苟延殘喘的南宋被元滅亡。
兩宋的十八位皇帝中沒有暴君,但昏君不乏其人,膽怯畏敵的宋真宗,花天酒地的宋徽宗,殘害忠良的宋高宗,不問政事的宋理宗都是典型的例子。宋朝皇帝之中雖沒有幾個明君,卻有一個好傳統,那就是好學習,重讀書。宋太宗在位期間,組織編寫了《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三部内容豐富卷帙浩繁的大型叢書,而且給後世留下了“開卷有益”這個成語;宋真宗則在《勸學詩》中寫到: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宋徽宗愛好文藝,擅長書法,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宋高宗雖在曆史上遺臭萬年,卻也是個造詣頗深的書法家。
關于宋代皇帝還有一事很值得一談。想當初,宋太宗在“燭影斧聲”中神秘地繼承了其兄宋太祖趙匡胤的帝位,然後一路傳下來,傳到宋高宗手裡,卻因為無子将皇位還給了宋太祖的後世子孫宋孝宗,這豈不是機關算盡最終卻落得一場空?宋高宗死不瞑目時可能已經聽到了曆史老人的嘲笑聲。
既然皇帝大多昏庸暗弱,為什麼宋王朝還能在内憂外患天怒人怨的形勢下享祚三百多年呢?我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危急關頭總有忠臣良将出現,像北宋時期的寇準、楊業、包拯、狄青、範仲淹、韓琦、王安石、李綱、宗澤,南宋時期的嶽飛、韓世忠、張浚、向子湮、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這些仁人志士,文官不愛财,剛正清廉;武官不怕死,馬革裹屍,輔大宋,攘蠻夷,為宋王朝的延續立下了不朽功勳。如果沒有他們,隻有亂國害民的蔡京、秦桧、賈似道,趙宋王朝早就壽終正寝了。
兩宋時期湧現了很多江西籍的文化名人,如晏殊晏幾道父子,歐陽修,黃庭堅,王安石,曾鞏,楊萬裡,朱熹,姜夔,文天祥,原因何在呢?筆者思來想去得出兩個解釋,其一是晏殊歐陽修等前輩大力提攜獎掖家鄉的後起之秀,其二是江西在南宋時期接近京畿,經濟文化發展較快,情況和唐朝時期的甘肅有些相似。這當然是一家之言,是否有理敬請大家指教。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個時期,特别是北宋中後期,在呂姓中出現了很多高官顯貴,像呂蒙正,呂端,呂夷簡、呂惠卿,呂大防,呂頤浩,呂本中等,不知隻是曆史的巧合,還是别有原因。
縱觀兩宋三百多年的曆史,你會發現有三位女性在衆多須眉男子之間熠熠閃光,正是萬綠叢中幾點紅。這三個女子,一文,一武,一妓。一文自然是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與豪放派的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棄疾字幼安)。
一武自然不是穆桂英,因為她是虛構的人物,而是金山擊鼓戰金兵的梁紅玉。
一妓乃是李師師,她名滿京師,連宋徽宗都通過地道一近芳澤。李師師雖為青樓女子,卻重大義,輕生死,怒斥敵酋,飲劍自刎,遠非忍辱含垢,坐井觀天,最後老死五國城的徽欽宗可比。其實,梁紅玉也出身青樓,不過她比李師師幸運得多,遇到了重情重義的韓世忠。
悠悠三百年,彈指一揮間,但兩宋時的事兒卻不可能說完,就像當初宋太祖不可能想到燭影斧聲,皇位易主,不可能想到靖康之變,二帝北狩,不可能想到崖山兵敗,陸秀夫背負小皇帝投海殉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