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00:49:24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陳夢謠)也許,每個小男孩都曾經有一個造飛機的夢,來自清華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李京陽從小也有這樣一個夢想,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的舞台上,他展示了自己團隊打造的“交叉雙旋翼複合推力尾槳無人直升機”,并不無風趣地說:“我來自一個小城市,小時候老看天上的飛機,就跟父母說想坐飛機,但飛機票又很貴,買不起可以造嘛,于是就造飛機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創新創業人才濟濟)1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若幹措施

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陳夢謠)也許,每個小男孩都曾經有一個造飛機的夢,來自清華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李京陽從小也有這樣一個夢想,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的舞台上,他展示了自己團隊打造的“交叉雙旋翼複合推力尾槳無人直升機”,并不無風趣地說:“我來自一個小城市,小時候老看天上的飛機,就跟父母說想坐飛機,但飛機票又很貴,買不起可以造嘛,于是就造飛機了。”

在今年的大賽中,像李京陽這樣的青年創客有很多,他們執着又有幹勁兒,品嘗着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他們增長了智慧才幹,錘煉了意志品質。日前,本屆大賽已圓滿落幕,可青年創客們的故事依舊熠熠發光,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保持樂觀”

“在創業中,有四個字比較重要,那就是‘保持樂觀’!”獲得總冠軍後的李京陽這樣說。提到“樂觀”,取得亞軍的浙江大學易昊翔仿佛更有發言權。在三強争奪賽的路演環節中,他輕松幽默的風格逗得觀衆捧腹大笑,從事全腦智能行業的他時不時拿自己這個“90後”的發際線開玩笑,“創業很苦,生活再不嘻哈一點,怎麼能行?”

與其說是保持樂觀,不如說是耐得住寂寞,吃得住苦。從事尖端科技的研發,個中艱辛是不言而喻的。李京陽用了四年時間突破了技術瓶頸,那幾年,團隊五位博士赤膊上陣,光着膀子幹活是經常的事,泥瓦工匠都是他們幹過的工種,哪怕腿受傷纏着繃帶,李京陽也“輕傷不下火線”,依然堅持坐在電腦旁工作。雖然過程相當艱苦,但當直升機起飛的那一瞬間,整個團隊都非常激動。“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我們團隊所有人都已經成家了,但是,我們總與家人聚少離多。我想對大學生們說一句,創新是必要的,創業需慎重斟酌,這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所有的成就都包含着汗水和淚水。”李京陽更是化用汪國真的詩句說,在創業的日子裡,“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甜,什麼是苦,隻知道,确定了就義無反顧。”

作為典型的本科生創業,易昊翔将現在總結為整個人生中最适合創業的年齡段,他說:“現在恰恰是人生壓力最小的時候,父母健康,不需過多擔心,自己還沒有結婚生子。哪怕失敗了,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有人問,所有的大學生都适合創業嗎?易昊翔笑着說:“我也不知道,我也很年輕,那就試試吧。”為了這個“試試”,易昊翔訓練了自己各方面能力,專門學習了财務、人事、經營管理甚至溝通技巧,而這些都是在學校裡不可能學到的。“這些都是創業後不得不學,逼着把自己學成整個公司在這方面最優秀的人,因為CEO是整個企業的天花闆。”

來自貴州理工學院的本科畢業生蔡君坦言,現在創業趕上了好時機,學校提供了一些技術指導,社會也提供政策支持。這個從大學社團成長起來的BIM技術創業項目現在才剛剛發展兩年,但提到最苦最難的時刻,蔡君回憶說,2017年底公司六個創始人面臨各方面壓力,人走了一大半,心裡倍感壓力。随着公司運行走上正軌,蔡君的心态也越來越好,剛剛走下賽場的她看起來非常自信,她說:“我們此行來參賽,就是希望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回去進行改進,另外也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了解我們,能有新鮮血液加入我們,大家共同懷着一份期待和夢想把這件事情做下去。”

有想法,更有擔當

“很多人問我,你們公司為什麼叫‘NOLO’,其實它取自單詞‘technology’中間的四個字母,寓意是以科技為核心。在5G VR領域,我們要做更多底層技術的創新。”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張道甯在比賽現場說道。

在創業的賽場上,大學生們拼的是前沿技術,拼的是獨特創意。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特意強調,本屆“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項目數量超預期,很多項目都已經進入行業發展的“無人區”,或者是行業領跑者。

“要求一個人既能文又能武,這是很難的。”李京陽說,“傳統的直升機設計是主旋翼不能耦合,既提供升力,又提供推力,我們這個是突破常規,采用交叉雙旋翼提供升力,采用複合推力尾槳提供推力,兩項功能解耦,得到最大限度釋放。”

創新成果來源于創新思想,新的構型就要有新的算法,不過這都沒有難倒李京陽。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這架既有載重又有速度的直升機騰飛而起,讓整個團隊都興奮起來,“把技術應用于産品,這是工科生的‘使命’。”李京陽說。

除了技術革新的“使命”,賽場上的大學生們還肩負着另一份使命擔當。在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評委郭羽講述了帶給他點點滴滴的感動。

“這無疑是一堂最溫暖的思政課。我沒想到大學生的公益創新能力有如此大的想象力。”郭羽說。他介紹,在中國傳媒大學的“光明影院”項目中,同學們用自己學到的傳媒知識,把普通電影變成了盲人可以觀看的電影,将沒有對白的過渡部分配以精煉的語言,讓盲人借助聲音去理解感受。目前,在這個項目中,至少有3000多位盲人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張電影票,兩年時間裡,團隊制作了170多部無障礙電影,為盲人朋友帶去了高雅的藝術享受。

做一個公益項目很難,持續多年做下去更是難上加難。溫州醫科大學“川藏青光明行”用六年多時間,幫助幾十萬邊疆地區人民進行眼科科普并讓部分患者重獲光明。該團隊負責人當年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還隻是大學四年級的本科生,如今卻已是一位三十歲的博士了,但她依然每年堅持去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原,用自己的所學為藏族同胞解決眼疾問題。

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的“小豬豪豪”項目負責人何永群是一位來自國家深度貧困地區雲南怒江的創業大學生,在養豬的五年中,她甚至睡過豬圈,隻為能夠帶着豪豬走出大山,為當地脫貧帶來機遇。何永群說:“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和我一樣,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根邊疆創業。”

作為國際賽道的冠軍團隊,由伊拉克、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的7名青年學子共同組成的國際團隊“iHe@r”能被評委認可,不僅僅是因為産品本身所具有的科技價值和商業價值,更多的是因為社會價值。團隊負責人Mustafa Khalid說:“我們這個項目主要是搜集使用者的身體信号,将身體信号轉換為語音信号,然後用語音信号下達指令。我們希望給殘障人士提供更多的信心,讓他們有勇氣、有信心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春風化雨 師者聲音

在賽場上,閃現着青春活力的是大學生創客,而幕後,一雙雙期盼的眼神在默默關注着他們,為他們加油打氣。他們是指導教師,是一個團隊的主心骨。

剛剛結束比賽,來自高教主賽道的中國醫科大學“肽諾平——新型腫瘤治療性多肽類藥物”項目團隊在場外合影留念,還沒有完全從緊張心情中平複的他們實時關注着成績排名。與成績相比,指導教師魏敏傑更希望學生們通過參加比賽的經曆獲得一份成長。

這是一支成立了十年的科研團隊,2018年還獲得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稱号,十年團隊接力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傳幫帶機制。“本科生以創新創業實訓小組的形式進課題組,學習研究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之後又有一部分本科生再讀我們的碩士、博士。”魏敏傑介紹,“參與這個項目的第一個博士現在都已經是副教授了。”

作為團隊的主心骨,十五年前,留學芝加哥大學的魏敏傑教授放棄了美國優渥的待遇與職位,放棄美國永久居住的綠卡毅然回國,率領團隊艱難創業、勤奮進取,緻力于研發應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藥物。魏敏傑說:“我的牽挂是學生。之所以回到母校,堅守沈陽,是源自一種情懷,是我們作為老師的責任。”她表示,在大學當教師,具備的責任是雙重的,一是教書育人,一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大學的靈魂,沒有科技創新,大學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而沒有認真的教育教學,又不能引導學生們将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所以,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是我們的雙肩挑責任。”今年是她帶領團隊第一次參加“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對研發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她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相關領域人士多關注了解,甚至加入進來共同合作,順利解決新藥研發前期需要大量經費投入的難點,她期待最終能在家鄉遼甯實現轉化。

胡冠宇是海南師範大學“結構衛士——大型工業結構健康監測與評估系統”項目的指導教師,談起這個項目,他介紹,僅算法研發就已經用了十幾年。

四年前組成團隊,三年前實現最終落地,這支團隊已經參加過三屆大賽了,今年從省賽挺進總決賽,最終取得銀獎。胡冠宇感慨,這幾年來,“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辦賽規模越來越大了,選手實力越來越強,競争也越來越激烈。經過之前的參賽經驗以及項目後續的實際落地,團隊對市場調研、商業模式逐步進行了深化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得越來越成熟。

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胡冠宇比較看重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包括執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而“技術隻是一方面”。項目團隊成員陳媛是胡冠宇指導的本科生,現已在火箭軍工程大學讀研究生,談起這次比賽,她感覺自己确實成長了許多,“在心态方面成熟了很多,以前參加比賽就會特别緊張、浮躁,但現在能控制住自己,懂得放松。”今年22歲的她說,“我們的項目是用來保障大型工業結構的,雖然它并不是特别接地氣,但是我覺得它意義非常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賽還新增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版塊。“便攜式脊柱形态檢測裝置”“基于人工智能聲音識别的親喂母乳攝入量的測定方法開發”“乒乓球收集器”等等,在中學生的“賽場”上,稚嫩又自信的他們帶給了人們諸多驚喜。來自杭州高級中學的高三學生葉于誠就設計了一款新穎的家用除菌液生成和霧化一體機,還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

“敢闖會創”的萌芽自然離不開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啟蒙。談起五年級就開始探索着做科學實驗的兒子,父親葉軍獻鼓勵他從小處入手、從生活入手,他說:“作為父母,我們主要是支持、引導。之前孩子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要在區、市、省逐級比賽,競争很激烈,每次都是他自己單獨面試答辯。這些都是他成長路上的鍛煉,能夠培養他的堅韌品格,打開他的思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