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雪原,一馬平川;巍巍唐古拉山,離天三尺三。
一路迎風冒雪,西藏日報社融媒體記者一行驅車數百公裡,探訪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養護點——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稱的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養護段109養護保通點(109道班)。
海拔5231米,氧含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年均氣溫零下8℃,最低可達零下40℃——這裡是當之無愧的“生命禁區”。
盡管自然環境極端惡劣,但這裡卻常年駐紮着一支精兵強将——109道班,這支由44人組成的隊伍,活躍在青藏公路k3331至k3397(66公裡)路段,開出了一條條“雪路”,保障了來往車輛的順利通行,也催動着藏北經濟的快速發展。
走進109道班大院,幾座稍顯破舊的建築孤零零地立在黃色的院牆内,顯得十分簡陋。視線移到設備間,鏟雪機、救援車和十字鎬、鐵鍬等工具一應俱全,并擦拭一新、擺放整齊,這與大院簡陋的布置形成鮮明反差。“這些都是我們吃飯的家夥,要格外珍惜!”接待我們的兩位副區長次仁多吉和地嘎話雖不多,但很熱情。
次仁多吉和地嘎都是子承父業的“路二代”,從小在公路上長大,父母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道班工人。“那時候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鏟雪車都是手推的;忙起來的時候,吃飯、睡覺也經常顧不上……”地嘎告訴記者,父親旺傑十八九歲就來道班工作,并在這裡遇到了母親嘎地,一家人曾以道班為家,生活簡單而幸福。
2014年,地嘎追随父輩的腳步,又來到這熟悉的院子;8年多時間裡,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普通工人做到了工段副區長。他說,要繼承父母的遺志,像他們一樣“甘當路石,奉獻終身”。
41歲的小弟(人名),是土生土長的安多縣人,以前在拉薩打過零工、做過餐飲,2014年來到道班,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2021年底,部分道班工人申請了40多天的年假,而留守的18人中,小弟名列其中。其實,小弟也非常牽挂家裡:年邁體弱的母親、每天辛苦工作的妻子,還有學業正緊的女兒,都是需要他盡職盡責關心關懷的至親。
“家是我最大的虧欠!”小弟說,父親10多年前就去世了,母親次仁今年75歲,吃穿住行全靠自己操持;妻子和女兒雖然也在拉薩,但妻子每天要上班,隻有周末才能抽空去看望母親;女兒索娜卓瑪也不止一次問爸爸藏曆新年是否回家……可就是這割舍不下的親情,他還是“割舍”了,“這裡也是家,這裡也有家人,這裡更需要我!”
新年期間,過往車輛減少了,但保障道路暢通依然是109道班的首要任務。連日來,大雪肆無忌憚地斷斷續續下了三四天,再次讓羌塘草原裹上了銀裝,也加重了109道班的負擔。
前不久,次仁多吉和小弟往唐古拉山方向除雪,一輛從唐古拉山口駛來的小車突然失去控制,滑到附近不遠處的一座涵洞下。兩人見狀,不顧天寒地凍的環境,趕緊下車,跑到涵洞旁,兩腿一伸,滑到涵洞底下開展救援。
好在人沒事,但車損壞嚴重,于是兩人又聯系安多交警,把車主送到安多縣安置。當記者問起車主詳細信息時,兩人面面相觑,竟答不上來。其實,不是他們粗心大意,而是像這種“一面之緣式”的救助情況非常多,真的記不過來!
一人一把鍬,從冬鏟到秋,這群“一直在路上”的養路工,就是這麼一鏟一鏟地把“養路為業、道班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艱苦創業、勤儉養路、甘當路石、奉獻終身”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屋外,又飄起了雪花;屋裡,談話的興緻更濃——此時此刻,風雪很冷,心裡很暖!
(記者 張宇 益西加措 陳荷花 邊珍)
轉自:中國西藏新聞網
來源: 西藏主要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