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發展演變
1.重商主義:工業革命前,西方國家普遍采用重商主義經濟政策,國家大力扶持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努力擴大出口,抑制進口,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自由主義: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最早制定了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和德國堅定地舉起了自由主義的大旗。自由主義信奉“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主張自由競争,自由經營,自由貿易,盡量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幹預,由市場自由調節社會經濟。
3.凱恩斯主義: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是對自由主義經濟的沉重打擊,之後美國首先摒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始對經濟進行全面幹預。二戰後,主張國家幹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進一步發展,成為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基本原則。
4.後凱恩斯主義: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暴露了凱恩斯主義存在的問題,出現了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國家财政不堪重負的問題。之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減少了對經濟的幹預,壓縮了國有經濟的規模(私有化),使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經濟的繁榮。
(二)二戰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變化
1.對外政策上的非殖民化:二戰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殖民體系崩潰,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西方國家轉而依靠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優勢繼續剝削亞非拉國家,形成了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
2.經濟結構上的後工業化:二戰後,西方國家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第三産業,服務業成為國家經濟的主導,西方傳統工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方面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的轉移。
3.居民生活上的逆城市化:二戰後,由于科技進步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鎮或者鄉村轉移,緩解了城市的就業和環境壓力,工業革命後,首次出現了逆城市化趨勢。
4.資本結構上的社會化:二戰後,股份制企業繼續發展,随着股票市場的日趨完善,企業所有權進一步分散,單一所有者的企業成為個例,大部分企業成為社會的公共産品,資本社會化趨勢更加明顯。
5.财富分配上的國家化:二戰後,随着福利國家的建立,國家通過各種稅收等手段将社會财富進行二次分配,保證了社會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緩解了社會的貧富分化趨勢,緩和了社會矛盾。
6.企業管理上的專業化:二戰後,随着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管理日漸繁雜,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日漸分離,一批經過專業培訓的企業管理人員應運而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