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後因屈原殉國明志,演變成祭奠屈原及緬懷其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還是秋前祛病防疫的時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挂菖蒲的習俗。
懸菖葉形似劍,道家稱之為“水劍”, 懸菖也叫水劍草。端午時節,懸菖蒲于門窗,飲菖蒲酒,可避邪祛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葉,能驅蚊滅蟲,習俗至今還有。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過去有個窮秀才,妻子名青英,善吟詩作對,端午節也是青英的生日。因家裡一貧如洗,别無他物,節前青英隻能随手挖了幾棵馨香的菖蒲,挂在大門上,讓家中香飄四溢,充滿生機,還在門旁賦詩:“自嫌薄命嫁窮夫,明日端陽祭禮無。莫叫良辰錯過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秀才傍晚回家,在門口見詩,掩面羞去。恰見路邊一頭無人看管的黃牛,為度日,起了邪念,牽牛就走,沒走多遠就被牛主人抓住見官。公堂上,秀才羞愧難當,将家境貧困,妻子賢德,痛哭流淚向知縣訴說。知縣對鄉下女子能作好詩,十分好奇,就傳青英也上公堂,将秀才偷牛事情對青英說了,問她:“你丈夫應如何判處?”青英聽後,淚如泉湧,說:“相公知法犯法,理應重判!”
知縣對她說:“你是弱女,丈夫坐牢,今後難以繼日,若你能現做一首七絕。本縣不僅開釋你丈夫,還賞你白銀五十兩。”
青英略加思索,當場就吟了四句:“滔滔黃水向東流,難洗今朝滿面羞。自笑妾身非織女,郎君何事效牽牛?”知縣聽了,哈哈大笑!叫人取出五十兩銀子,送二人回家。
此事廣為流傳後,端午節挂菖蒲的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一種習俗。
端午節挂菖蒲的傳說有很多,但是挂菖蒲能夠作為一種習俗流傳下來,還是和菖蒲的實際功效有很大關系。
菖蒲形美,莖和花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挂在家中能夠驅避蚊蟲,還能讓整個屋中充滿清香,全家提神醒腦,對端午來說,這無異于是增加節日氛圍的好植物。
菖蒲作藥用,性苦、辛,溫。化痰開竅,健脾利濕,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常用于治療癫痫,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滞痞脹,洩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等病症。
曆代中醫典籍均把菖蒲作為益智開竅、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上品中藥。
《神農本草經》将菖蒲列為上品,并雲其可“開心孔,補五髒,透九竅,明耳目,久服不忘,不迷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
菖蒲不僅作為傳統醫學的上品中藥,也被道家頗為推崇,很多道家典籍多有記載,故菖蒲葉宿有“水劍”之名,用來避邪。
《仙經》稱石菖蒲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
《道藏經》雲:“菖蒲風幹為丸,每日酒飲服下30丸,臨卧更服30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顔色澤,白發黑,落齒更生。”
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很多,如石菖蒲、水菖蒲、九節菖蒲、海菖蒲、唐菖蒲、錢菖蒲等。其中九節菖蒲就有同名2種,一是指質量上乘的石菖蒲,二是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也可藥用,有毒)。
自古主要有2種菖蒲入藥:
1、石菖蒲
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狀莖。性溫,味辛、苦,功效化濕開竅,開胃豁痰,醒神益智。
2、水菖蒲
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根狀莖。性溫,味苦、苦,功效化痰開竅,健脾利濕,殺蟲止癢。
石菖蒲和水菖蒲為天南星科菖蒲屬植物,其味苦、辛、性溫,現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痰濕蒙閉清竅、神志不清、濕濁中阻等症,功用大同小異。
中醫曆來習慣較多用石菖蒲入藥,水菖蒲入藥少,甚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也隻收載了石菖蒲。
我個人而言,更加鼓勵使用水菖蒲,為什麼呢?
1.水菖蒲入藥的實際曆史較石菖蒲要早的多。水菖蒲入藥,首載于秦漢以前的《神農本草經》(即泥菖蒲),而石菖蒲入藥的記載,首見于宋代陳承所著《本草别說》。
2.兩藥經現代科學分析發現,石菖蒲和水菖蒲僅在形态和組織結構方面有某些微小的差異,兩者所含揮發油中的化學成分等基本相同。
3.從自然界資源來看,水菖蒲的資源已遠遠多過石菖蒲。
4.從價格上來看,水菖蒲也要比石菖蒲便宜一半還多。
綜合對比不難看出,水菖蒲藥效和石菖蒲基本接近,使用水菖蒲能夠更加節省患者醫療費用和自然資源。
因菖蒲花有特殊芳香,而且菖蒲具有很好的吸塵淨化空氣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既可以可以醒神,又可以吸附油燈煙塵,免去燈煙熏眼之苦。
現代家中不妨養一盆菖蒲盆景,欣賞美色之餘,芳香滿屋,提神醒腦,既富詩意,又抗污染,在霧霾盛行的季節非常實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