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钰來說,貴州很親切也很陌生,雖然在這裡長大,但是從小好像就和本地孩子不一樣。
“我們家是因為長輩支援‘三線建設’來的,所以我就在貴州出生長大,但是從小我說的就是普通話,我不會說本地方言。”祖籍沈陽的他,有着北方男生的個高和壯實,疫情之前他過年會去媽媽的老家——江蘇過年。
“後來我去廣州讀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我很矛盾,别人問我是哪裡人,我說貴州人,别人就會說你口音就是北方人啊。後來我都不解釋了,我說我是長在貴州的北方人。”
在這裡長大這麼些年,其實張钰的口味已經“很貴州”了,能吃辣、能吃折耳根。但是真正讓他覺得自己是貴州人的時候,應該是大學畢業以後。
“2017年剛畢業的時候,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其實機會很多,但是那裡城市太大了,我找不到方向,機會多但是厲害的人更多,對我們這些小白來說還是很難定下來。”經過幾番思考,他還是決定回到貴陽,“這裡雖然沒有廣州那麼發達,但是這裡正在快速發展,對我來說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張钰正在給學生上課
回到貴陽以後,他搬了三次家,換了三份工作,“現在我考上了白雲區一個小學當教師,事業穩定了。現在租的房子是貴陽市人才青年公寓,我和我女朋友租的兩室一廳,房租才1000多,民用水電,管理也很好。整個公寓封閉式管理,樓下什麼都有,還有活動室,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張钰現在居住的貴陽市青年人才社區
租房内部
他也很感謝女朋友陪他這麼多年,“我女朋友也不是貴陽的,我們來到這裡都是‘漂’,在這裡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度過了許多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貴陽見證了我和我們的故事。”
今年是張钰在貴陽奮鬥的第五年,去年他買了屬于自己的車,而他買的婚房也将在今年年底交房,“買了房,買了車,我也和女朋友求婚成功了,我覺得我在貴陽就是定下來了,這裡就是我以後的家。”
曾經他會有一種自己不屬于貴陽的陌生感,“現在不會了,因為現在都穩定了。”現在說到貴陽好吃的、好玩的,他都能一一推薦給别人,“這幾年,在貴陽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對貴陽熟悉了,現貴陽的發展也很好,生活都很方便,我能感覺到我融入這個城市了。”
張钰最愛的貴陽辣子雞
去年張钰朋友的同學來貴陽旅遊,找他做攻略,他推薦了許多美食,但最後他還是帶着大家去吃了一家辣子雞,“我覺得這是能代表貴陽的食物,就像我在廣州讀書的時候,我會很想念媽媽做的菜。如果我離開貴陽,那我也會想念這口辣子雞的味道。”
2022年,張钰最期待的就是得到新房,他也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态,“工作已經進入了正軌,現在就想好好工作、努力賺錢,能給女朋友一個溫暖的家。我最慶幸的就是在貴陽這個城市,在這個人才公寓裡,認識了許多很好的朋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祖嘉
設計 成桂紅
編輯 郭睆秋
編審 田旻佳 施昱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