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進的雛雞,從種雞群考慮:遺傳性疾病的檢查;孵化過程:孵化場所有沒有被污染;商品代雞舍是否徹底消毒;養殖環境是否良好,周圍的疫情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三個方面考慮影響雛雞死亡的原因,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提高雛雞成活率。
1. 加喂糖水
雛雞孵化後15小時内,讓其飲用8%的蔗糖水,可使雛雞死亡率降低50%。
雞白痢和球蟲病是造成雛雞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雛雞3周齡以前的飼料中添加0.2%土黴素,對預防白痢有特效;15日齡後在飼料中添加适量氯苯胍可預防球蟲病。
3.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
對孵化室、育雛室、種蛋及各種用具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可防止雛雞感染大腸杆菌和葡萄球菌。
4.調劑密度,防止擠壓
室内大批量育雛,應随着雞逐漸長大而調劑雞群密度,防止雞群堆疊擠壓。
5.精心管理,平衡營養
不要将飼料和農藥放在一起;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搞好室内通風換氣。育雛期供給全價平衡飼料,避免營養失衡或營養不良。
6.嚴加看管,防止敵害
嚴禁狗貓等偷吃雛雞。堵塞鼠洞,防止老鼠危害。
7.掌握好育雛的溫度和濕度
育雛溫度,育雛開始時第1-2天溫度35℃為宜,4-7天為32-34℃。但在實踐中育雛溫度要靈活掌握,及時調整。育雛濕度,前三天雞舍濕度越大越好,相對濕度最好達到80-85%,第4-6天,相對濕度60-6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