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工作原因去了一趟敦煌,返程回北京的時候興許是旅遊淡季所以并沒有直達回家的飛機,就隻能在蘭州進行中轉。11月初的蘭州并沒有讓我感受到寒意,反而有一種熟悉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小生活在大山裡,每到入冬未下雪時空氣中總會隐約飄着泥土塵埃,蘭州的味道和這個很相似。行程比較緊張,隻能選擇在附近的賓館休息,第二天吃過早飯便匆匆的趕到機場,都沒有機會買些特産什麼的。
我是一個一旦閑下來便喜歡聽音樂的人,正巧聽到《董小姐》中唱到“陌生的人,請給我一支蘭州”,對呀,就買些煙吧。這就是我的第一次蘭州行。
時隔4個月,我再一次踏上了這片我熟悉它,但是它不認識我的土地。并且有少量的時間可以進一步的走近它的身旁。從中川機場站乘坐動車大概40分鐘左右到達蘭州西站,然後乘坐31路車到西湖公園站下車,附近景點有黃河母親雕像、蘭州水車博覽園,其實時間上還是有些緊張,所以隻逛了這兩個地方便掃了輛自行車往蘭州站去。
這座長6米有餘的雕像現在已經成為蘭州的标志性雕塑,是由“母親”和“男嬰”組成的。神态娴雅的母親側卧黃河岸邊,看護着懷抱中遊泳的幼兒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黃河母親秀發飄拂,神态慈祥,身軀颀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擡頭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着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曆史文化。
在黃河母親雕像處順樓梯而下,便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我們的母親河了。有遊覽車停留在岸邊,附近還有羊皮艇相依。浪花拍打着河岸,堆在岸邊的小石子圓潤光滑。有孩童拿着小鐵鍬在玩沙子,廣場上大多是放風筝的人群,還有駐唱的歌手,低沉着嗓音唱到“再不見風樣的少年格子襯衫一角揚起,從此寂寞了的白塔後山今夜悄悄落雨”。
蘭州水車博覽園在黃河母親雕像的東邊4.5公裡處,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從南門進入,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個造形獨特的木架結構的大門,它寓意着兩個意思:1是是抽象化了的蘭州水車的一個組成部分,以此來表達蘭州水車這個主題;
2寓意着蘭州是一個兩山一水的山水城市。因為大門是由木架組成的,形似兩座“山“。它分别代表蘭州的蘭山和白塔山;左邊的水池代表黃河。寓意着蘭州是山水相連的美麗城市。
接着再往裡走就到了水車廣場,這裡有數十輪風格迥異的水車。廣場中心有雕像一座,是蘭州水車的創始人段續,早年他任湖廣參議時,見當地竹木所制的筒車,利用水力激輪旋轉,提水灌田,功效顯著,便詳察其構造原理,繪制圖樣,走訪農戶,求教工匠,學習制造方法。
晚年辭官後,返回蘭州,深感黃河兩岸農民屢遭幹旱之苦,便自備木料,聘請工匠,按圖仿制。但因對構造原理未盡精通,幾番失敗,幾經修改圖紙,終告成功。此後,蘭州黃河兩岸農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車澆灌農田,收效顯著,至1949年蘭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車252輪,提灌面積達10萬餘畝。
水車澆灌,具有節省人力、畜力,成本低,好管理等優點。段續因地制宜,創制水車,為發展水利,推進農業生産,造福桑梓,做出了重要貢獻,蘭州人民至今仍末忘其功績。
因為時間問題并沒有盡情的領略到古人的智慧,也沒能浏覽到更多造型的水車。不過有遺憾才能有動力不是嗎?
春天到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做點什麼了,比如——旅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