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處高檔小區中,搬入一戶“特殊”的老人。
深夜,老人時常望着一張泛黃的照片,暗自落淚說道:“志德,老師隻是做了一件小事,你卻如此破費……”
一張泛黃的照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究竟會揭開怎樣的心酸往事?
張秀榮在懷念往昔
寒門學子陳志德,出生于呼和浩特武川縣尹家溝村。家裡一共六個孩子,一大家子全靠父母耕地過活,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即便家人省吃儉用,也要将陳志德送到學校,隻願日後能走出鄉村,賞盡世間萬千繁華。
其實,陳家父母并非“重男輕女”,可彼時他們的經濟條件,也隻能供得起一個孩子讀書。然而,陳志德的表現卻出乎衆人意料。
陳志德的家鄉
步入學堂後,陳志德深知自己背負着家人的希望和未來,一頭紮進知識海洋,仿佛饑餓的人趴在面包上,因此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課桌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将照亮未來的征途。
1%的靈感,注以99%的努力,便是古今之才。而陳志德在解答數學題時,總有着讓人眼前一亮的思路和方法,這也讓班主任張秀榮記住了他。
久而久之,張秀榮發現這孩子不僅學習勤奮刻苦,為人更是熱心善良,她便讓陳志德和其他同學組成學習小組,遇到不懂的題,可以相互探讨。
鄉村教室
是以,自幼乖巧懂事的陳志德不願辜負老師厚望,很快融入學習小組時而鑽研、時而歡快的氛圍,他學習的熱情也愈發高漲,漸漸懂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名言。
那時候的課間,總能看到陳志德給其他同學講題時的認真樣子。但是張秀榮也發現,隻要放學鈴一敲響,陳志德就迫不及待抓起書包往外跑。
張秀榮雖感到疑惑,但陳志德沒有逃過一節課,學習也很投入,就由他去了。但是張秀榮怎麼也沒有想到,解開自己心中疑惑的答案,竟是如此令人心酸。
鄉村教室
1979年9月,新的學期開始了,但陳志德卻不能如期回學校了。
窗外雪花飄落,仿佛在诠釋陳家經濟的雪上加霜。陳志德的母親卧病在床,父親的身體日漸不堪,家裡還有幾個兄弟姊妹,供陳志德上學這件事也成為“泰山壓身”般的負擔。
迫于無奈,陳志德的父親隻好讓他外出打工掙錢,以此補貼家用。雖然他舍不得離開那一方學堂、璀璨的書本知識、學習的小夥伴,但當他看到破落的房子、愁眉苦臉的父母,再多的舍不得也得斬斷。
傷心的少年
最終,陳志德含淚答應了父親。唯一的“心願”便是,允許他在家裡多待一些日子,等母親的病情好一點之後再走……
這是多麼孝順懂事的孩子啊,即便父親心如刀絞,卻又無可奈何,隻好将農活中最輕巧的放牛,交由陳志德負責,力所能及讓兒子少吃點苦、少流點汗。
夕陽墜入山間,陳志德牽着牛回家時,卻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放牛少年
恩師勸學張秀榮剛踏進陳志德的家門,淚水便悄然滑至臉頰。陳志德的家又小又破,屋裡隻點着一根蠟燭,光線非常昏暗,看東西也很費勁;家裡除了床,還擺滿了其他雜物,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張秀榮在家中等候,直到日落黃昏,瘦弱的陳志德才牽着牛慢慢走進家門,卻始終低頭沉默不語,大抵是自責愧對老師的厚望。
一切盡在不言中,張秀榮終于明白,這個本該前途璀璨的好學生,為何悄無聲息離開校園,可她接下來的做法,卻令人潸然淚下。
張秀榮
在陳志德回來之前,張秀榮已經從他父親口中得知所有情況了。一看到陳志德,張秀榮連忙拉住他,說道:“跟老師回學校上課去!”
話音剛落,陳志德眼含淚花、沉默不語,眼睛卻始終看着他的父親。張秀榮趕緊轉過頭勸他的父親:“不能讓他出去打工,志德還那麼小,正是讀書的年紀,您為什麼不讓他繼續上學呢?”
一師一生緊緊痛哭相擁,父親心中仿佛萬根銀針穿刺,虧欠孩子的愧疚感愈發強烈,最終咬着牙答應下來,即便身體不堪重負、再苦再累,誓要供孩子拼搏一次!
寫字的少年
不久後,陳志德重新邁入校園,經過張秀榮老師的關注和幫助,陳志德比以往更加努力,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當地重點高中,向父親證明了抉擇的正确,向老師獻上彌足珍貴的“回報”。
在那個年代,對于貧苦人家而言,中途辍學實乃無可奈何。曾有無數孩童因家庭無法支撐讀書費用,被迫早早下地勞作,就此丢失了自己的理想。
陳志德算是幸運兒,遇到了心善負責的張秀榮老師,重新獲得了逐夢的機會。然而,命運似乎并沒有停止對陳志德的磨練。
張秀榮與陳志德
棉鞋之恩陳志德步入高中後,一如既往的發奮圖強,卻不料晚了母親的生命一步。
母親離世後,家中的一切重擔都落在父親身上,但為了扛起陳志德的讀書費用,即便筋疲力盡、白發漸生,這個農村漢子始終沒有掉過一滴眼淚。
坐在溫暖明亮的教室中,陳志德時常想起風吹日曬辛勤勞作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的張老師,可彼時的他惟有擦幹淚水,化悲傷為動力,全心全意進行學習,以便早日報答恩情。
鄉村教室
高中畢業後,陳志德以全縣第二的成績考上了長春地質學院(吉林大學),未來的曙光愈發明亮。
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張老師激動的徹夜難眠,倍感欣慰,同時為陳志德感到驕傲。陳志德也對即将到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似乎看到了生活為他展開的全新畫卷。
然而,錄取的幸福感并沒有維持很久,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同一盆冷水,徹底熄滅了燃燒的喜悅之情。
長春地質學院
父親突然病重離世,面對雙親皆去的雙重打擊,陳志德隻覺天旋地轉,徹底崩潰。
父親走後,家便散了,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斷了,陳志德為父親傷心送行之餘,也要面對現實,未來的路究竟何處找尋?
即便大學費用并不高昂,可對于寒門學子陳志德而言,卻是遙不可及,正當他陷入絕境之際,一雙溫暖的援手再次伸來。
陳志德的家鄉
張秀榮老師專程趕到陳志德家中,安慰他目前的灰暗是暫時的,一定要振作起來,否則父親日夜奮鬥的努力将付之東流。
陳志德是個孝順孩子,望着牆上父親慈祥的遺照,他擦幹淚水跪在地上,發誓此生定将以百折不撓之志,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絕不愧對父母、老師的恩情。
為了繼續自己的學業,陳志德在學校的時候節衣縮食,并且利用閑暇時間兼職家教、零工。隻要能夠掙到錢,無論多苦多累,陳志德從未皺過一次眉頭。
上世紀打工者
長春的冬天比呼和浩特還要冷,天空飄起鵝毛大雪。但陳志德每天都要外出賺錢,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最“省錢”的通行方式,便是身下雙足。
然而,陳志德卻連一雙保暖的棉鞋都不舍得買,依然穿着單薄的布鞋穿梭在大街小巷。以至于每晚回到宿舍脫下鞋,腳趾頭個個都凍得通紅,疼的他徹夜難眠。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陳志德始終銘記在心。然而,凍瘡雖在自身,卻疼在她人之心。
上世紀打工學生
張秀榮老師得知後,毫不猶豫地從自己剛發的四十元工資裡,拿出二十元準備寄給陳志德。
但細心的張秀榮老師考慮到,陳志德這孩子特别懂事,料想他不會直接收下,便用紙筆添了一封信,囑咐陳志德注意保暖、照顧好自己。
長春街頭寒風呼嘯,這封滿載希望與關愛的信,令陳志德倍感溫暖。彼時普天之下,除了已故父母,張秀榮老師也許是最關心他的人。
張秀榮
陳志德拆開信封後,望着紙條上“不收下錢去買棉鞋,就不認他這個學生”的字樣,内心久久不能平息,隻好遵從恩師之意。
陳志德深知,張老師的工資并不高,便和攤主讨價還價,最終以五塊錢的價格,買下一雙溫暖的棉鞋。
由于怕老師不相信,他又請求攤主給他寫了一個棉鞋的購買憑證,将它和剩餘的十五元一同寄還給張老師,已然将“棉鞋”之恩銘記于心。
紙币
穿上嶄新的棉鞋,一股前所未有的溫暖湧上心頭,如同一盆熊熊燃燒的木炭,不僅照亮了陳志德未來的路,也将長期以來的煎熬和辛苦,熨燙平整。
那個晚上,陳志德的心底滾燙似火,雙眸滿是堅定的希望。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努力讀書,做出好成績,以求将來回報張老師!
你隻管努力,待千錘百煉磨難之後,美好終将如你所願。
棉鞋
贈房報恩陳志德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順利考上了大慶石油研究院。自幼刻苦用功的他,在研究生畢業後,一鼓作氣讀到博士。
讀書為陳志德打開了逆襲之門,看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也讓他擺脫了貧窮,曾經連一雙棉鞋都穿不起的窮日子,終于苦盡甘來。
随着學曆增長和刻苦鑽研,陳志德榮獲的成就越來越多,生活也逐漸穩定寬裕。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如今的幸福因何而起。
大慶石油研究院
每逢節假日,陳志德都會回到故鄉,看望人生恩師——張秀榮。
彼時,張秀榮已經五十多歲了,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些許痕迹。由于常年站着上課,身體也開始出現不适。卻依舊住在曾經的老房子,交通十分不便,每次去醫院都是一件難事。
這一切,陳志德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暗下決定為張秀榮老師做一件事情。
陳志德送的禮物,張秀榮一直保存着盒子
2007年,張老師六十大壽那天,同學們不惜重金大擺壽宴。因工作原因難以赴宴的陳志德打來電話,深表歉意,并聲稱已為張老師準備好了“大禮”。
通話期間,張秀榮心中十分感動:“看到你們各有所成,老師就覺得很開心了,不必有所回報。”
面對同學們的勸告,張秀榮始終不願接受回報。陳志德也隻好暫且“答應”,畢竟張秀榮是一位隻計付出、不計回報的好老師,隻好與老師約定相聚之日,心中卻悄然生出“妙計”。
合影
幾天後,陳志德回到武川縣看望張老師,張秀榮也是惦記他的身體狀況,開口第一句話,便是關照他有沒有吃飯。
然而,陳志德卻神神秘秘地說,要帶張老師去看禮物。陳志德驅車進入平整開闊的大道後,來到一處高檔小區。随後從包中拿出房産證,鄭重地交到張老師手上。
張秀榮連忙拒絕:“房子太貴重了,我不能收!”。陳志德眼含熱淚:“老師,這就是為您準備的!房子面積再大,也大不過您給我的恩情!沒有您,哪來今天的我啊!”
張秀榮
一番勸說後,張秀榮還是不願收下房子:“我隻是做了一位老師該做的事情,你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努力啊!”。
陳志德何嘗不知那段歲月的艱辛,但若沒有張老師的勸學,他根本無法蛻變成蝶,大抵終生留在鄉村,難以看到外界的繁華。
最終,張秀榮老師推脫不得,隻好和家人搬進了陳志德給她準備的房子,日常生活也終于得到保障。
陳志德給張老師買藥的聊天記錄
2016年,張老師的老伴去世了,陳志德擔心她生活不便,即便工作繁忙,仍然經常打電話關心張老師的身體狀況。
每逢春節,陳志德便帶着大包禮品、營養品看望張秀容,對他而言,張秀榮就是自己的親人!
如今,張秀榮仍生活在那間房子,每天鍛煉身體、散步聊天,精神狀态也越來越好,這對感人肺腑的師生,成為當地廣為人知的正能量報恩佳話。
張秀榮
結語世人常說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而張秀榮的鼓勵和幫助,便是助陳志德走出人生低谷、寒冬困境的“火炭”。
一聲老師,一生老師,日行一善,其福必厚,善良之人,一世心安!
參考資料:
内蒙古晨報:《恩情難忘!呼和浩特一學生送了老師一套房》
往期精彩推薦:
15年,安徽女孩街頭“扮牛”任人騎,5元一次,背後原因催人淚下
湘潭大學女教授和校外擺攤的丈夫,女教授:他是我最寶貴的"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