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是戰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他認為以法治國首先一定要講信用,他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說:“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即,隻有在小事上講信用,才能夠在大事上建立起信用,所以明君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積累聲望。賞罰不講信用,禁令就無法推行。書中舉了下面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很有警戒意義。
一、晉國攻原
晉文公攻打原國時,攜帶了十天的糧食,于是和大夫約定在十天内收兵。到達原國十天,卻沒有攻下原國,文公鳴金後退,準備收兵離開。有個從原國都城中出來的人說:“原國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進谏說:“原國城内已經糧食枯竭,力量耗盡了,君主暫且等一等吧。”文公說:“我和軍士約期十天,還不離開的話,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國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幹的。”于是收兵離去。原國人聽到後說:“像他那樣守信用的君主,怎好不歸順呢?”就向晉文公投降了。衛國人聽到後說:“像他那樣守信用的君主,怎麼能不跟從呢?”随後投降了晉文公。孔子聽到後記下來說:“攻打原國而得到衛國,靠的是信用。”
二、箕鄭救餓
晉文公問箕鄭說:“怎樣救濟饑荒?”箕鄭回答說:“守信用。”文公說:“怎樣守信用呢?”箕鄭說:“在名位、政事、道義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會盡職盡責,好的壞的不會混雜,各種政事不會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會錯過天時季節,百姓不會三心二意;道義上守信用,親近的人就會努力工作,疏遠的人就會前來歸順了。”
三、吳起須故人而食
吳起出門,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他一起吃飯。老朋友說:“好吧。馬上就會回來吃飯的。”吳起說:“我等您來吃飯。”老朋友到晚上還沒來,吳起不吃飯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請老朋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
四、文侯會虞人而獵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約定了打獵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風,近侍勸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聽,說:“不可因風大的緣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樣處身行事。”于是親自駕車前去,冒風告訴守山人将打獵的事取消。
五、曾子殺彘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兒子跟在後面哭泣。孩子母親說:“你回去,等我回來給你殺一頭豬吃。”她去集市回來,曾子打算抓豬來殺。妻子阻止說:“不過是和小孩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可不是開玩笑的對象。小孩沒什麼才智,要靠父母做出樣子才會跟着學,完全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了他,也就是教兒子學會騙人。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親了,這不是進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豬殺掉煮了。
六、厲王擊警鼓
楚厲王遇到軍情警報,就擊鼓作為号召,通知民衆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後,錯誤地敲響了軍鼓,民衆都非常驚慌。厲王派人安撫大家說:“我是醉酒後和近侍開玩笑,才錯誤地擊了鼓。”于是民衆都松懈了下來。過了幾個月,又遇到軍情警報,厲王擊鼓,民衆卻不去備戰。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這樣民衆才信從了。
七、李悝謾兩和
李悝警告左右守衛的軍隊說:“小心地警惕敵人,他們早晚就會來襲擊你們。”像這樣的警告說了好多次,但敵人卻沒有來。左右的軍隊都松懈了下來,不再相信李悝,過了幾個月,秦人前來襲擊他們,打起來後,幾乎消滅李悝全軍,這是不講信用的禍害。
另一種說法是: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戰。他對左邊守衛的軍隊說:“快上。右邊守衛的軍隊已經上陣了。”又騎馬到右邊守衛的軍隊說:“左邊守衛的軍隊已經上陣了。”兩翼軍隊都說:“上陣吧。”于是都争先恐後地上了陣。過後第二年,和秦人交戰。秦人前來偷襲,一交手,差點兒消滅魏軍。這是不講信用的禍害。
來源:微安塞-領導幹部學國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