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少數民族過春節?中華民族傳統春節不僅是漢族的節日,也是少數民族以及海外華人的共同節日,那麼,滿族、白族與土家族等又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都有哪些少數民族過春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華民族傳統春節不僅是漢族的節日,也是少數民族以及海外華人的共同節日,那麼,滿族、白族與土家族等又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一、滿族春節習俗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挂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挂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挂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挂旗。這些挂旗象征着一年的吉祥開端。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源于漢族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
滿族春節源于漢族習俗,大批滿族與漢族雜居共處,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緻。
滿族春節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挂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
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内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
除夕夜家家院内豎燈籠杆,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于臘月二十四日挂“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二、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掃得幹幹淨淨,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
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抛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除夕的午夜時間,男女青年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
節日期間,白族人民結伴遊覽名勝古迹,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還要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
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這項具有千餘年曆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
三、土家族春節習俗土家族的調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他們要在調年期間舉行豐富的喜慶活動。調年活動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土家族的調年基本上與春節同步。
調年活動從臘月二十九開始,那一天是土家族人最快活的一天。他們早早吃過年夜飯,換上嶄新的衣服,一家老小便興高采烈地來到擺手堂來參加跳“擺手”。
擺手堂是調年會最熱鬧的地方。擺手堂在土家地區很普遍,每村必有,擺手堂有大有小,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
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有着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現在,擺手從内容上發生根本變化,涉及土家人生産、生活的各方面。跳擺手要擊鼓鳴鑼,還要伴以唱歌。随着一聲鼓點,土家人圍着場地擺起手來。
近年來,調年會越來越熱鬧。除在擺手堂擺手外,還有耍龍燈的,賣藝耍刀的,唱山歌的。在街道兩旁出售山貨的,叫賣小吃的。大力促進了民族貿易的發展,活躍了經濟文化市場。
總之,這些節日民俗文化源遠流長,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瑰寶,不論是哪個民族?也不管你身在何處?文化是大家有着共同的根源。各位看官,你說呢?
歡迎留言,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