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當年接連擊敗圍棋界頂尖棋手的那個 AI “ 阿爾法狗 ” 嗎?
可能我們對它的印象已經不深,但是它卻在這些年裡悄悄改變了整個圍棋界。
根據柯潔在最近一次采訪裡說的,現在的圍棋界 “ 内卷 ” 非常嚴重,以前他想要赢一盤棋很容易,現在确實異常艱難,甚至這幾年就 “ 隻拿了兩個冠軍 ” 。
這是因為職業圍棋選手現在都會和 AI 訓練,并且學習 AI 的前 50 手 “ 定式 ” 布局,極大地縮小了職業選手之間的差距。
除了像圍棋這樣 “ 費腦 ” 的項目,其他地方也經常可以看到 AI 的身影。
甚至連著名的沙雕跑步遊戲,同時也是被稱為 “ 史上最難跑步遊戲 ” 的《 QWOP 》,也被訓練了僅僅 40 小時的 AI 打破了世界紀錄。
不止是這些偏 “ 娛樂 ” 的競技項目,去年八月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DARPA )舉辦了一個叫 AlphaDogfight 的比賽,比賽内容是由美國軍方的王牌飛行員和 AI 在模拟駕駛戰鬥機的環境下對戰。
你猜結果如何?5 - 0 , AI 完勝。
它不止連一個小分都沒讓人類拿下, AI 駕駛的戰鬥機甚至都沒有被攻擊到過一次,血條一直保持滿值到了最後。
辛苦訓練幾年十幾年的王牌飛行員,被 AI 輕易打敗,這讓空軍訓練營教官們情何以堪?
這種新聞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衆視野,不免讓人産生了 “ AI 是否會替代人類 ” 的擔憂。
可是 AI 設計出來肯定不是為了來打擊人類的自尊心的,在這類新聞的發酵下,人們往往忽視了 AI 對于人類的幫助。
比如在科研領域,有個叫 CAMEO 的自學習 AI 算法,在沒有科學家額外訓練的情況下,就自主發現了一種全新的高性能材料。
CAMEO 尋找新材料的過程▼
在對給定的 177 種材料進行研究時, CAMEO 用了 10 小時就完成了 19 個不同的實驗,如果這些實驗讓人類科學家來做,要花掉大約 90 個小時。
CAMEO 算法不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實驗成本,甚至可以用于遠程工作,讓科學家們可以更安全地研究傳染病等項目,畢竟電腦總不用擔心得新冠吧?
其實除了這些專業領域, AI 的學習能力和運算能力早已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功能背後都有着 AI 的身影,隻是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比如我們經常用到的手機語音助手。
AI 甚至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剛開車沒多久的差友肯定都能感覺到,在開車的過程中,對于新手司機來說最艱難的就是停車環節了,尤其是當副駕上還有 “ 老司機 ” 對你指指點點的時候,他越說你就越緊張。
停車慢、停得歪都是正常操作,最後标準就是隻要整個車子在框裡就算成功。
隻不過這樣難免會對周圍其他車主産生妨礙,像我就經常停歪,我和副駕往往隻有一個人能正常下車。
我也不知道為啥,在駕校裡還停得挺好的一到實戰就拉胯,就想着去網上找找教程,結果卻發現有的車已經有自動泊車這種牛 X 的功能了。
問了問公司裡最懂車的 KK ,他卻說這個功能非常雞肋,尤其是一些傳統車企,加了這功能還不如沒加。
問題來了,有人說自動泊車很好用,有人卻說是雞肋,那這個功能到底能不能幫到我們這種停車苦手呢?
剛好最近我聽說比亞迪漢新上線了自動泊車,于是就想拿它來做個測試,看看這功能到底有沒有用。
在借來了一台車之後,我又從公司抽出了三名不同水平的司機,分為 “ 新手司機 ” “ 普通司機 ” “ 老司機 ” 三組,分别記錄下三個人的停車情況,科學上我們管這叫對照組實驗。
首先上場的是拿了駕照但是基本沒開過車的新手司機 A ,從這個一停一頓的啟動階段我們就能看出來, A 選手和車輛還處于磨合期。
所幸駕校教的東西還沒忘光,再加上車位邊上也比較空曠, A 選手倒了兩三把車,磕磕絆絆地完成了泊車,停得還算正。
接下來上場的選手 B ,駕齡大概一年左右,開起來就比較順暢了,此時車位邊上多了一輛車,對于 B 選手的選位判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從無人機視角來看, B 選手這次的選位明顯不太好,但是好在 B 選手在倒車過程中進行了多次調整,也成功地把車給停好了。
最後登場的,就是駕齡約 7~8 年的選手 C 了,他一出場就顯示出了高手風範,選位精準,隻不過因為對新車不太熟悉所以方向打得慢了一點。
随後選手 C 倒了第二把,操作十分流暢地一把停好了車,隻不過這個位置對于副駕不太友好,明顯是操之過急了。
最後,我們讓三位選手分别使用了比亞迪漢的 AI 全自動泊車功能,讓他們自己感覺一下比亞迪漢的自動泊車和人類泊車的區别在哪。
這裡要說明一下自動泊車的操作流程,首先我們要在中控界面提前打開搜索車位,這樣在前進的時候攝像頭檢測到附近有車位就會給出提示。
随後我們把車停下,按下屏幕上的開始自動泊車按鈕,同時松開腳刹,手離開方向盤,AI 就會開啟自動泊車。
總體而言,現在的自動泊車系統的泊車速度比我們想象中的快很多,原本我以為它少說也要花個一兩分鐘時間,結果幾十秒就完事兒了,三位選手都覺得這個泊車功能并不算雞肋。
這個速度比起很多普通司機都要快了,而且它停車的位置和路線都是由 AI 計算好的,停好之後車都會在車位正中間,非常準确。
我們公司目前測試的狀況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般司機和 AI 自動泊車相比,比它快的沒它準,比它準的沒它快,看來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自動泊車功能确實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
比亞迪漢這個車型其實在一開始就預埋了自動泊車的功能和硬件,隻是最近在内部安全測試之後才由比亞迪通過 OTA 升級給車輛加入了這個功能。
說到 OTA 升級,這個詞最近幾年被提起的也很多,它的全稱是 Over the Air Technology ,中文叫空中下載技術。
像是我們手機上的升級,就是通過 OTA 實現的。
而汽車的更新叠代,原本都需要由廠商召回,讓車主把車開去 4S 店進廠升級,人力物力的成本花費都很大。
近幾年,許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終于實現了汽車 OTA 升級技術,相較于手機 OTA ,汽車 OTA 的難度更大,因為它需要考慮不同車型、不同品牌、不同車載系統的适配問題。
畢竟每個品牌少說也有好幾款車型,每個車型還有不同版本,比如比亞迪漢就有漢 EV 和漢 DM 兩款。
而且 OTA 升級的實現,還需要考慮到汽車的架構問題、汽車的安全問題等等,可不是下載個安裝包那麼簡單。
廠商之所以花這麼大力氣研發 OTA ,就是為了不斷優化你的用車體驗。
除了 AI 全自動泊車輔助系統,比亞迪漢還通過 OTA 升級增加了許多貼心的功能。
比如新手司機經常會忘記在下車熄火後關車窗,于是比亞迪就在一次 OTA 升級中加入了雨天關窗記憶功能,再也不用擔心第二天醒來發現車裡被 “ 水漫金山 ” 了。
同時優化的空調壓縮機控制策略則可以讓車内的空調制熱更加舒适,不會過于悶熱。
比亞迪漢 DM 還通過 OTA 升級加入了一項全新的智能保電技術,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保電模式,讓汽車的續航更加持久穩定,有效降低油耗。
比亞迪漢之前還通過 OTA 升級對車内的聽音品質進行了優化,同時提升了操作系統的流暢性和語音識别能力,讓車主和智能語音的交流更加地流暢。
雖然現在的新能源車智能化已經非常普遍,但是能像比亞迪一樣在半年中進行了 13 次 OTA 升級的汽車廠商還是少數。
這些升級雖然看似細小,可都非常 “ 實在 ” ,也給車主帶來了更好的駕駛體驗。
比亞迪漢更是通過大量傳感器等智能硬件實現了整車 OTA ,它的 DiPilot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擁有 12 個超聲波雷達、3 個高精毫米波雷達、4 個智能駕駛環視攝像頭、1 個智能駕駛高感知攝像頭。
這樣的硬件基礎和同級别主流車型相比也是不相上下,大量的智能硬件讓比亞迪漢的未來升級的想象空間變得更大,更有潛力。
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些智能硬件全方位地提高了車主的駕駛體驗,比亞迪之後的升級也會針對車主的體驗進行不斷優化,對産品不斷更新叠代,讓車主沒有後顧之憂。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漢未來很可能會搭載華為的 HiCar 和 5G 技術,雙方都是各自領域的 “ 大佬 ” ,随着他們之間在車機聯網上合作的深入,一定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
從這一點上其實我們也能看出比亞迪在智能化汽車領域的布局和實力,相對來說這個全新的市場對于所有車企來說都是公平的,大家的起跑線差不多。
比亞迪對于智能化汽車的大力投入,不僅表現出了他們對于這個市場的重視,更是在加速智能化汽車的發展,讓那些原本隻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