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神獸在家,經常玩手機遊戲有沒有?
父母的焦慮簡直如同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如何控制孩子玩遊戲?
遊戲就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怎麼才能巧妙地利用遊戲,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這位爸爸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小石頭是個十歲的男孩,喜歡玩手機遊戲,對學習興趣缺缺。
石頭媽媽特别焦慮,每次一看到兒子拿起手機,就會忍不住去幹預和制止。
而這樣幹預的結果,是小石頭對手機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幾乎是一逮到機會,就會去玩手機,根本無心學習。
母子關系劍拔弩張,幸好,這時候石頭爸爸從外地調回來了。
石頭爸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允許兒子玩手機。
石頭媽媽幾乎要瘋:平時做爸爸的離得遠不管兒子也就算了,回來了,好好管孩子是必須的,怎麼還放縱兒子呢?
夫妻倆大吵一架。
然而最後卻是石頭媽媽讓步了。
因為石頭爸爸說:你給我一個學期的時間,如果他期末的時候沒有明顯改善,我們再按照你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小石頭欣喜欲狂:天啊!爸爸太酷了,居然讓我玩手機!
可石頭爸爸随後就開始約法三章:
每天回家,必須先完成了作業,才能玩手機。
因為學習是小朋友的工作,必須要認真聽課。
玩手機遊戲每天不超過一個小時,并且,爸爸陪玩!
什麼?爸爸陪着玩手機?
我的天啊!别人家爸爸都不讓玩,自己家爸爸居然還陪着玩?
爸爸陪他吃雞,陪他打王者,還給他下載了一個《迷你世界》的遊戲,父子兩個聯機,開始一起玩。
媽媽不理解,又跟爸爸吵了起來。
學習心理學的爸爸說:其實每一個遊戲,都有它的特點,而很多遊戲,隻要合理利用,都是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能力的。
而《迷你世界》這種3D沙盒遊戲的類型為例,就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立體思維能力。
媽媽瞪眼:這種能力有什麼用?
爸爸笑:以學生為例,有些人寫作文總寫得不生動,就是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些人學習立體幾何,總學不明白,就是因為沒有立體思維能力。
不具備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孩子看到雲,就隻知道是雲,不會想象成棉花糖、小綿羊等等,作文枯燥無味。
因為他不具有空間想象力,沒辦法把一個立體圖形想象成一個立體的物件,而這種類型的沙盒遊戲,就可以提升人的立體思維能力。
媽媽楞了一下:那玩樂高也可以啊!為什麼非要玩手機遊戲?
爸爸攤手:是可以,但是他不樂意,不是嗎?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從他感興趣的角度切入,是最省力氣的。比如孩子都喜歡的手機遊戲。
媽媽想了想,答應了。
爸爸又說:其實現在網絡遊戲那麼多,有比較益智的,也有一些不适合孩子玩的。
做父母的,怎樣才能讓孩子少接觸、不接觸那些不好的遊戲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玩。
孩子玩什麼,做父母的也玩什麼,就能幫助判斷這個遊戲的價值觀是什麼,裡面有哪些對孩子好的東西,哪些對孩子不好。
其實,陪孩子一起玩遊戲,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一】,增進親子鍊接。
沒有什麼,比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更能增進親子感情了。
和低齡段的孩子一起做遊戲過家家是一種陪伴,陪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玩手機遊戲也是一種陪伴。
父母跟孩子的關系親近了,孩子也更容易聽得進去父母的話,父母也更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二】,減少溝通障礙。
很多父母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跟自己沒話說了。
其實這麼簡單一個行為表現,想要解決,卻很複雜。
孩子之所以覺得跟父母無話可說,就是因為自己說的父母不一定願意認同。
而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父母也不感興趣甚至反對。
父母最關注的成績,自己做的父母又都不滿意。
那呈現的狀态,就是孩子跟父母無話可說。
這種情況下,除了多多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外,陪孩子一起玩遊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每天放學回來,會很期待寫完作業後,跟你一起玩遊戲的時光,那還會跟父母無話可說嗎?
【三】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一玩遊戲,就會沉迷進去,根本沒有時間概念。
如果父母陪着玩,時間完全可以由父母來幫忙提醒。
時間快到時,就可以提前準備收工了,遊戲中該回城就回城,該收工就收工。
而随着時間一到就停下的習慣逐漸形成,後期孩子就對時間節奏比較适應了。不會一停下就渾身不适應。
慢慢的,就可以讓孩子嘗試自己去控制時間了。
【四】提升各種能力。
除了創造力、想象力、和立體思維能力,其實遊戲還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團隊協作、領導能力、統籌能力等等。
比如小石頭一家,就是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分工,這其實跟現實中家庭的生活方式差不多的。這也有利于孩子更加容易理解父母分工的不同。
小石頭爸爸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在每天陪着小石頭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慢慢跟小石頭拉近了距離,一些小道理,也在聊天中,慢慢地滲透進了孩子的觀念中。
兩個月過去,小石頭媽媽發現,雖然小石頭跟爸爸每天玩遊戲,作業卻完成得越來越及時、越來越好,而且老師也說,小石頭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數學成績也提升顯著了。
陪孩子一起玩遊戲真的有這麼好的作用嗎?
小石頭媽媽好奇之餘,也在爸爸的邀請之下,陪着孩子一起玩《迷你世界》。
媽媽隻喜歡種麥子、養花、養魚、砍樹種樹的田園生活,就做了一個房子,負責裝扮房子、種地、養雞豬牛羊和各種坐騎寵物。
爸爸采礦打怪刷地圖,有時候獨自去,有時候帶上兒子一起。
小石頭卻一個人搗鼓着各種匪夷所思的小機關和建築。
當一個個美輪美奂匪夷所思的建築和設施,逐漸從小石頭手中誕生時,爸爸媽媽都為他天才的創造力而高興。
期末時,小石頭成績上升了不少,老師說孩子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不少,跟同學們的關系也好了許多,成為許多同學的崇拜對象。
家長會上,老師好奇地問小石頭經曆了什麼。
小石頭爸爸笑着介紹了自己陪兒子玩手機遊戲《迷你世界》的經曆。
老師和家長們大吃一驚,都不敢置信:玩手機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小石頭爸爸笑了将自己的經驗介紹了一番。
其實單純隻讓孩子玩遊戲,是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的。
遊戲隻是一個工具。
在陪伴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父親巧妙地将做人、做事的道理,結合遊戲融入到溝通中,說給孩子聽,孩子不知不覺就能聽進去。
說到底,不過是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最基本的人格建設和能力培養。
這樣的變化無聲無息,孩子也能夠聽得進去,久而久之,自然就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狀态,而不單單體現在學習成績上。
最後,小石頭爸爸總結: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隻要善于利用,照樣能幫助孩子成長。
遊戲是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橋梁,遊戲内容,則是提升孩子各項能力的方式。
而在遊戲中跟孩子巧妙的溝通和引領,幫助孩子覺察和提升,才是讓孩子能構建正确三觀、人生緻勝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