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朋友傾訴,說她是一名95後打工妹,剛辭去了一家小服裝廠車位的工作。
她還說,以後不會去找做衣服工作了。
這位打工妹哭訴:情願去電子廠拿4000的工資,也不願拿9000去小服裝廠上班。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看一下打工妹的自白,感覺雖然心疼,但是這件事也讓我們思考:
如今的年輕人不能吃苦了,還是制衣這個行業真的不适合90後、00後這批年輕一代?
如果年輕人不願做衣服,制衣行業會出現這種轉折嗎:
機器制作大衆化服裝,人力隻用于制作高檔服裝、奢侈品?
目前服裝産業正呈現兩極分化:勞動力廉價的地區做的服裝以低價出售,而發達地區做的服裝則加上“工匠手藝”、“某地制造”等附加價值高額售出。
年輕一代不再願意從事密集型手工勞動,服裝産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已不可回避。
我叫小雲,是一名95後,來自于農村家庭。因為家裡面比較窮,我很早就出來打工了,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剛開始出來工作的時候,因為年齡小的原因,隻能做一些服務員之類的臨時工,過了18歲年齡,我就去了一家電子廠。
那時候的工資并不高,每個月隻能拿4000左右的工資。
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左右,但好在包吃住,工作習慣了以後,倒也很輕松。就這樣在電子廠工作了三年。
後來因家裡的一些原因,我辭職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去年又開始重新找工作。
到大城市之前,聽老鄉說如果去服裝廠上班,每個月隻要夠努力,就可以拿到一萬多元的工資,還給我看過她以前的工資條。
我心動了,應聘了沿海城市的一家小制衣廠上班,主要也是自己沒有經驗的原因。
在這家制衣廠,第一個月還是比較輕松的,可能是學徒工的原因吧,每天也是跟在電子廠一樣的工作時間九個小時以内,但工資少了一點。
由于我工作努力,從剛開始學習車洗水唛、埋夾,到後來獨立完成上袖等工序,二、三個月後,我就已經成為熟手,跟那些老員工一起在大貨生産線上工作了。
但在這家服裝廠工作了半年,我發現這樣做衣服真的是非常辛苦。
分給我的某些工序,我才剛學會,就要和熟手們一起配合,導緻車位旁邊經常壓了一大堆衣服,自己要加班很長時間才趕完,就這樣還經常被那些老員工罵的一塌糊塗。
又持了三個月,我實在撐不住了,最累的那出貨旺季,為了趕貨,我們經常每天工作15-16個小時左右。
到最後一個月我雖然拿了10000多元的工資,但我還是決定辭職了。
心想這樣幹下去,身體肯定吃不消。還不如在電子廠拿4000多元的工資穩定一些,也能做的長久。
我們這一代人,和上一輩的人,在吃苦耐勞上,差距很大。以前物質條件匮乏,選擇也不多,隻有靠時間和力氣掙點錢
随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就業機會極大的增加,有了更輕松的工作選擇,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會選擇又苦又累的服裝加工,就算工資少點也無所謂。
前浪快到沙灘,後浪又沒人補上,未來服裝人工會越來越少,智能化的發展是必經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