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朝有金文嗎

夏朝有金文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03:20:42

目錄

一、古代彜族文字什麼樣

二、文字誕生的傳說

三、文字發展的一般規律

四、中國文字的發展史

五、對于陶文的再認識

六、曆史拟構

七、結論綜述

前言

本期我們将從城頭山開始一直追溯到二裡頭。今天提到的内容,可能會引起極度的不适,因為三觀盡毀,有關古代中國的很多基本内容基本觀念,今天都要調整。但以地下考古資料而非傳世現存文獻來建立理論框架,是我的觀點。前方高能,請摘掉所有有色眼鏡,放空大腦,勿謂言之不預也。

一、古代彜族文字什麼樣

洋洋三期文字都沒有說彜族文字,咱們先一睹為快吧。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

和漢字很像啊,由筆畫構成,方塊字,意音文字。要是一個外國人直接把彜文看成漢字也情有可原吧!

彜族文字特點是:

彜文是一種自源文字,方塊字,和漢字很像,由筆畫組成。沒有漢字那麼發達的偏旁部首結構,彜文的部首也可以稱為主筆和附筆。變形字體多。老彜文是和漢字一樣的意音文字。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現代标準彜文,文字發展方向已經是拼音化的音節文字了,不同于漢字的形聲化。

彜文擁有豐富的古代文獻

起初,彜族社會政教不分,畢摩的職司由擁有政權的“頭人”兼充;後來畢摩成為專門從事宗教職司和主持社會文化活動的階層。扮演着講述曆史、傳播知識、規範行為的文化教育角色,他們是掌握本民族曆史文化知識和傳授典籍的知識分子;是帶宗教意味的儀式和活動的唯一傳習者;是彜族文字的主要傳承者和彜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彜族民衆視畢摩為“智者”和“知識最豐富”的人。

許多文獻中都用父子聯名制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下文獻傳承的曆史。傳承中如遇文獻破損,則由當任畢摩用新載體轉抄謄寫。在近現代以前,畢摩文獻的書寫材料,主要是用自制竹筆蘸以作為犧牲的動物(如狐狸)血加鍋底灰調成的黑色液體書寫,也有用彩色天然石材磨成的粉末加水調成的液體書寫;畢摩文獻的載體主要有宣紙、綿紙、普通白紙、牛皮紙、木闆、木牍、皮書、骨簡等,而紙載體中,最大者長約240厘米、寬約50厘米,最小者長約10厘米、寬約15厘米,一般的紙質才學為A3紙規格大小,但略長略窄些。畢摩文獻的書寫、閱讀形式相當獨特:書寫時從上至下,閱讀時将文本向左調轉90度橫看,呈獨特的“左翻倒念”形式。(畢摩文獻:“彜族的百科全書”作者:陳 翔來源:中國檔案報)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

畢摩

“彜族将畢摩儀式和文獻分為“路上方”與“路下方”兩部分。

“路上方”文獻,彜稱“黎數”,主要内容為祖先崇拜、求育繁衍、部落生存、遠古史話等。以及祭祖、超度祖靈儀式。産生的年代久遠。

“黎數”lishu,這個詞和水族人稱呼水書為“泐睢”lesui,是一樣的。非常耐人尋味。

“路下方”文獻,是指一般的文獻。文字簡明,語言“白話”。

彜族文獻浩如煙海,含有大量的曆史、自然文獻,這其中仔細挖掘不難找到彜文和漢文獻二者之間的聯系。

比如上文夏文字的突破會不會在彜(三)彜與三星堆一文中提到《彜族源流》和《華陽國志》都有對杜宇的記載,漢之前文獻中根本沒有蜀國曆史詳細知識。《華陽國志》斷然是依據蜀國寫的。

還有對于宇宙的創生,《彜族源流》記載:

“遠古時期 天和地還沒有形成,哎和哺也沒有産生,先有清氣和濁氣。清氣青幽幽,濁氣紅彤彤,清青之氣變成哎,濁紅之氣變成哺。 高天十二層,哎與哎配合,滋生了哎之衆子。大地十二道,哺與哺交合,滋生哺之衆子。哎生天茫茫,哺生地茫茫。天和地的影出現了。哎與哎反複交合,哺與哺反複交合。哎和哺又相結合,産生了高天和大地。經過了很長一個時期,一對哎哺,又出現在天頂,哎哺的移動出現了風,風也是哎哺的結合形成的。碧海青天的根源也是出自哎哺。先是高天影,後是大地影,末才是人影。哎哺的根源是從宇宙中産生。哎哺兩陰陽同出一源。哎轉化成尼,尼出如高天,哺轉化尼,尼生如大地。哎産生什,哺生成勺,哎産生斯,哺産生裡,哎産生魯,哺産生朵,哎産生迷,哺産生覺。”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

再看郭店楚簡《太一生水》

“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天地〼1

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複相輔也,是以成侌昜;侌昜複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〼2

複輔也,是以成倉然;倉然複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複相輔也,成歲〼3

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寒熱之所生也;寒熱者,四時4

者,侌昜之所生;侌昜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〼5

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〼6

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

《楚辭》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

漢文的太一明顯就是彜文的哎哺,這兩本文獻是源于同一底本的。楚國文獻和彜族文獻,追溯上去必然要回到夏商時期才有交彙的時間點,就是夏後氏西遷的節點。

如果有更多的彜族文獻和上古文獻源于同一底本,是不是會更有力的支持彜文和中原古文字有關呢?

二、文字誕生的傳說

1古埃及

古埃及《圖特贊美詩》和柏拉圖的《斐德羅斯》中記載,文字是圖特神創造的,作用是幫助記憶。這是一個長着朱鹭鳥頭、人身的神。

2西亞

在蘇美爾(Sumerians)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寫道烏魯克國王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另一部典籍《伊楠娜與基恩》中說:智慧之神基恩的住處埃利都(Eridu)有“文化财産(me)”。埃利都是最早的城市,并沒有發現早期文字。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

蘇美爾泥闆上面有一艘方舟

考古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兩河流域楔形文字,記錄在小泥闆上。最早使用文字的人是記賬員,記錄牲畜和谷物數量。

3中國

中國傳說是倉颉造字。故事直到戰國晚期才出現。

《荀子·解蔽》稱:“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壹也”

《呂氏春秋·君守篇》亦記載有:“奚仲作車,倉颉作書,後稷作稼,臯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淮南子.本經訓》:“昔倉颉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也就是倉颉的故事大體源于淮河流域,傳統的東夷文化圈。正和最早期的“刻畫符号”發現地賈湖、雙墩在一個區域。

根據荀子的記載經過倉颉之手,文字統一,看來,倉颉是中國書同文第一人。荀子本來是趙國人,但主要在齊國楚國活動,最後定居蘭陵,台兒莊啊。話說蘭陵不是很好聽嗎,非改成一個接地氣的名字為了什麼啊?這個地方靠近徐州正是東夷之地。

《淮南子》也是東夷文化,記載了中國文字的産生與衆不同:天要下小米,鬼要唱歌!有人說,中國文字驚天地泣鬼神,差不多吧,但是不是被吓到了,而是慶祝與歌頌。上古時期的鬼,類似于彜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中的鬼,不是惡鬼,是和神一樣的存在,是逝者的魂魄。

彜族《指路經》,記載了彜族畢摩給亡者舉行祭祀活動時念誦的一種經文。畢摩“指引亡者從居住地沿着古代彜族遷移路線,回歸到祖先聚居的地方,與祖先的亡靈團聚。”

衆多文獻都指出:十八個彜族家族的《指路經》最後都指向茲茲樸窩,也就是雲南昭通。

如果沒有《指路經》死者魂魄無法回歸故裡,所以有了文字後,鬼夜啼,這是一種清脆優美的鳥叫啊!是贊美啊。注意作者沒有用嚎啕之類的詞彙,不應該理解為驚天地泣鬼神!

而是由于有了文字,有了《曆法書》,農業的生産可以得到保證,生者平安;有了文字就有了《指路經》,死者可以安息。從文法上說:天雨粟,鬼夜啼。這是一個對仗句式,分别說明了對活人和死人的意義。

小結:

古代文明有關文字産生的傳說剛好覆蓋了文字的核心作用:記錄、政治、生活。而中國文字産生傳說注重生活需要,也很好的體現了中國社會世俗化而不是神權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和西亞考古發現最初的文字用來記賬的作用是一緻。

三、文字發展的一般規律

我采信周有光先生的《世界文字發展史》向大家作介紹。

先有岩畫和刻畫符号,逐漸發展到文字性圖畫,然後從圖畫發展到圖畫性文字,之後是不成熟的文字,然後是成熟文字。文字一般會從象形表意,逐漸拼音化,發展到音節文字,最後是表音為主的字母文字。

除非是自源文字,一般都會借用其他現成文字系統。具體到特定某種文字,也不一定所有階段都要經曆。就是表音化逐漸增加的過程。

接下來,咱們舉例說明。

四、中國文字的發展史

1.岩畫與刻符

a.岩畫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

廣西岩畫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

連雲港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

陰山

中國岩畫衆多曆史悠久這其中必然有後世文字的遠祖。南邊廣西貴州福建一線是智人北上路線,北部陰山内蒙大興安嶺是北方遊牧民族長期生活之地,也是文明傳播重要通道。所謂草原之路。南北交彙在中部在河南具茨山、安徽淮北北山、連雲港一帶,正是曆史悠久的黃河--淮河流域,最早的中國刻畫符号就是出現在這一帶。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

河南具茨山

具茨山地區已經發現岩畫點不少于3000處。具茨山的岩畫以圓形凹穴為基礎的抽象構圖為主,是最接近刻畫符号的岩畫。它在中國文字史上必定占據重要作用。

有意思的是具茨山的名字竟然有意義:修道之山。但是得用蒙古語。

魏文成翻譯:

在蒙古語中,具,[ju]道理,學理之意。茨,的古本音為:caun,其實是蒙古語:[sauuh],漢語意思是修行修煉而居住。[uul]山。

所以具茨山就是[ju sauhu uul],修道之山。用漢語不知道什麼意思。

這個說法和具茨山的傳說正相吻合!

《莊子·徐無鬼》:“黃帝将見大騩乎具茨之山。” 《水經·潩水》:“潩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 郦道元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黃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圖于黃蓋童子,即是山也。潩水出其阿,而流為陂,俗謂之玉女池。”

我根據周有光先生著作制作了這張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4

中國岩畫分布圖

圖中,鄂西,河南,連雲港等處特别值得重視,他們貼近早期的刻畫符号出土地點。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5

彩陶之路

甘肅、青海到西藏的岩畫正好和彩陶之路相合,也同東夷西遷之路相合。馬家窯文化南下就經過四川甘孜石渠岩畫,再往南就是寶墩文化。這個路線就是蜀山氏遷徙路線。

b.刻畫符号

與岩畫相輔相成的是中國的刻畫符号相當豐富,時間跨度巨大,地理分布廣泛,在新石器時代各個古文化中普遍存在,并且具有相當程度的聯系。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6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7

城頭山刻符

中國學者對于“文字”的界定異常嚴格。對“文字”界定得過于謹慎或者寬泛都會造成,對符号概念界定的不準确。過猶不及,定義不準确,就不能正确區分哪些是文字,哪些不是。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8

陶寺扁壺

陶寺的扁壺,隻發現了兩個字符,一個不認識,一個與甲骨文“文”字十分類似。為什麼不能推斷這就是甲骨文“文”字的前身呢?還是要用運動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啊!甲骨文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它這個字不得有個祖宗啊?那時間在前,地域接近的陶寺扁壺不正好是甲骨文中“文”字的源頭嗎?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9

現在認定的最早文字就是商代中期的甲骨文。這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一緻認為它應該有一個發展過程,就是怎麼找也找不到甲骨文的祖先。也找不到夏的文字。

其實,這裡有幾個認識上的誤區:

第一,夏商周一定是一種文字的繼承和發展嗎?

他們都不是一個民族,一定會使用同一種文字嗎?一定不會。所以,這個想法背離了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觀念,有點大逆不道。咱們先來讀一下聖人之言,再做打算,

《荀子·解蔽》稱:“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壹也”

荀子認為:曾經有很多種文字!你認為隻有一種,這合适嗎?

第二,甲骨文一定是自源文字嗎?

甲骨文的原始狀态一直沒有找到,為什麼不能設想它是從别的文字借用過來的呢?好像日文的片假名就是借了中國文字。這個想法也是大逆不道的。不破不立,老找不到就逼着人另辟蹊徑啊。

如果在甲骨文之前,還存在其他文字,那麼根據文明的傳播理論,這些周邊地區的文字一定會影響到商族地區。那麼商族的文字,不能排除借用的可能。

在甲骨文之前有其他地區的文字嗎?這個就取決于文字的定義了。如果甲骨文之前的所有刻畫符号都不是文字,那就還得努力尋找算是文字的祖先啊。如果判斷有些古代文化的刻畫符号,屬于文字發展史某一階段的文字,那麼剩下的工作就是對号入座了啊。總能找到甲骨文的祖先。

第三,夏文字一定沒找到嗎?會不會因為觀念上的偏差導緻視而不見?

田野考古,大的區域上應該說沒有遺漏的地方,就是布點多少,揭露面積多少的問題。也就是該發現的已經發現了,但是認不出來。識别不出夏文字的原因就是判斷夏文字的标準有誤!

現在我按照周有光先生的理論,從新界定文字概念。用文字發展的眼光去對比古代刻畫符号,識别它們處于文字發展史的哪個階段,以此來鑒别這種符号能否稱為文字。

文字,就是記錄語言的工具。

它得可讀,而不能是畫。可讀,就意味着表音。所以讨論文字不能脫離語言。成熟的文字必然是可以準确的記錄語言的細節。反之,越是不能準确記錄語言的文字就越原始。根本不能讀的叫符号,特别具象的就是畫了。

符号是一種象征物,用來代表事物。同時符号是一種載體,承載着某種信息。但是它不能讀。能讀的符号,都應該叫文字。除非這個文化圈是自我封閉的,完全不和外界交流的,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你無法判斷它是否可能借用了其他文字。

沒有這種完全自我封閉的文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0

科潘懷抱兔子的月亮女神神似《楚辭·天問》“顧菟在腹”

美洲的文化就算是獨立發展的了。瑪雅的文字造字法卻與漢字絕像。有形旁有聲符,有象形字,形聲字等。瑪雅文化雨神是飛龍形象,月亮裡有隻兔子。把文字寫在陶碗上。這些也都與中國文化一緻。

分子生物學已經直截了當的說明了,現代智人有共同的祖先。我們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即便是東亞人群保持了鏟形門齒的遺傳特征,那也是混血,而不能是與世隔絕。

所以界定文字和符号的标準有兩條:

(1)是否可讀;

可讀的标準為:1否多個符号一起出現,線性排列,成句成篇。有肯定是可讀;2是否類似後世文字,因而可讀;3是否類似其他地區文字,因而可讀;

(2)出現時間是否在其他文字之後;

能否排除文字的借用?不能排除,就得承認是借用。可以用其他文字讀。或者借用其他文字的音,或者是意,或者是形。

按這個标準,咱們來重新檢視新石器時期的刻畫符号,然後咱們嘗試着用周有光先生的理論來衡量各種刻畫符号的發展階段。由于中國新石器時代刻畫符号實在太多了,我隻按周先生理論給出主要脈絡。

1刻符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1

這是中國最早的骨刻符号,出于哈爾濱閻家崗遺址,閻家崗舊石器遺址考古報告中,稱"可能為人工刻痕",經碳—14測定,化石年代為距今22370±300年。

如果您接受不了,2萬年前現代智人就有了某種“文字”,那咱們談一談賈湖文化吧。

賈湖文化

經碳14測定,河南賈湖遺址年代範圍為BC7000-BC5800年,分為三期,第三期為BC6200-BC5800年。

遺址共發現契刻符号十七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4

可以看出賈湖的刻畫符号與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關系,特别是目字,如出一轍,曆經大約5000年到商代沒有什麼變化。

這些刻符簡練,規整,可以分解成筆畫,容易複制。有些可以直接用後代漢字來讀。至少可以讀出一、二、八、目幾個字吧。也有學者用彜文來讀,也可以讀出音和意來。

距今5500年前的蘇美爾楔形文字,有一個從象形圖畫,逐漸減筆,簡化成符号的過程。

賈湖刻畫符号,完全沒有圖畫的樣子,直接就是字符式的符号,已經非常成熟。隻是還沒有成句成篇,使用程度上不發達。同在一塊龜甲上的九個符号,很像殷墟龜甲上文字的使用。殷墟龜甲也有文字單獨排布在龜甲四周的情況。雖然由于用途特殊,賈湖這幾個字符沒有連在一起,但是清楚顯示了符号用于占蔔标記!如果這塊龜甲是在殷墟發現的,那這九個字就會被認為是甲骨文了,隻不過有些字不認識。

賈湖字符中同時也有符号雜亂、不規整。但總體水平明顯超越了岩畫、文字畫、圖畫字的階段,接近水族水書的程度,可以稱為文字,由于有不規整符号存在,因而可以說賈湖文字是比水書更原始的幼年期文字。

在賈湖之前會不會存在更不成熟的刻畫符号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由于 賈湖的符号過于成熟,很可能在此之前還有更原始的符号,等待挖掘。

2.文字畫

這個中國沒有,外國有。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5

車偃部落父子彙款信

北美印第安車偃部落父親名字叫鼈随妻,托人帶信給兒子并捎去銀元53元。53個小圈代表53元,父親口中有回曲的線條表示叫兒子“回來”。

這個階段的“文字”還不能叫文字,隻能叫畫,其中内容完全是不固定的,根據需要畫,而且也是完全讀不出來的,不能記錄語言,隻能根據畫來理解。

3.圖畫字

涼山爾蘇人沙巴巫師占蔔書屬于此類。其中主要的一種叫做“虐曼史答”,意思是“看太陽的”或者是“看日子的”。這種經書乍一看很像一套連環冊,可是它卻是實實在在的文字——爾蘇沙巴文。是一種“圖畫文字”,總共隻有二百多個單字,當然不能如實地記錄爾蘇語。人們在利用這種連環畫看天氣的時候,必須自己加進大量的詞語才能念出完整的句子來。色彩也是可以表達意義的,如白色代表金,綠色代表木,藍色代表水,紅色代表火,黃色代表土。這個特點在世界所有文字中是極為罕見的。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6

沙巴占蔔書

沙巴文有固定的符号,這是區别于畫的主要特點,但是符号還是複雜,就是一幅簡單的畫,而且記錄語言不完整,需要心口相傳,基本上達到了埃及傳說幫助記憶的程度。

4幼年期文字

a.東巴文字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7

納西族的東巴文,像連環畫,是自源文字。有字2274個,其中1340個是基本字。發展水平比較高,但還是不能按照語序記錄語言,需要閱讀時口頭補充說明。

b.水書

字數少算100多個,多算400個,除去異體字有200餘個單字,一字多形,多音,多意。大多象形,很多假借字,借音借意,很少複合符号,隻寫實詞,不寫虛詞,沒有寫出的部分依然需要講解者口頭補充。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8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2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1

水書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4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5

水族自稱sui睢,文字古老。水族稱自己的文字為“泐睢”(lesui),這個和彜族自稱老彜文祭祀文獻為“黎數”,就是一個詞啊。說明這水書和彜文之間還有密切聯系。

在水族文獻中有一個十日的故事:

“開天辟地後,為讓天地間有光亮,給萬物生存創造條件,牙巫又奮起神威,制造日月。 辛苦的勞動使她手臂酸痛,她一甩臂膀,手中的寶貝撤遍天空,變成閃爍的星辰。牙巫太性急,一下造出十個太陽,好心做了壞事,十個太陽高懸天空,給大地帶來無窮災難,曬得樹木枯黃,岩石溶化,人獸都無法生存了。大地的痛苦使得牙巫看到自己的失誤,于是,她又送銅箭鐵箭給人類,讓他們射落多餘的太陽,隻留“一個是太陽,一個變月亮”。”

這是一個水族版的後羿射日啊。射日月的神話在南方各民族中普遍流傳,内容大同小異。這些故事應該和後羿射日有一個共同的源頭。而無論是源于夏或者源于商,用箭射日的故事總是離不開東夷文化。大體上是東夷-夏人南遷的結果。

水族人的頭飾更是驚人,"男女椎髻,以綁束之”與彜族有類。

還有學者認為水書文獻中有五卷就是傳說中的夏代文獻《連山易》。

總之,水族文化與夏商時期中原文化有密切的關系。

如果100個單字就可以支撐起一種文字,那古代中國有那些刻畫符号有這個數量級呢?我們用數學來幫助判斷哪些刻符可以達到水書發展程度。

考古文化刻畫符号表(一)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6

這些陶文從符号種類和發現的字符數量綜合考慮,都達到了上百的水平。理論上可以像水書一樣搭配成書了。也就是他們具備了通過組合表達語言的基本條件。而且符号形狀規整,完全是一副幼年文字的樣子。超越了沙巴經文文字性圖畫的樣子,很多甚至超越了東巴經圖畫字的水平,非常簡練抽象,接近用筆畫方式完成書寫的水平。

所以尋找中國文字之源應該超越賈湖再往上找。而且既然時間在前的賈湖,達到了接近水書的水平,那麼時間在後的文化都有可能受到賈湖文字的影響,借用賈湖文字,接近或超越賈湖的發展水平。

我們逐一領略一下:

(1)蚌埠雙墩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7

雙墩紋面人像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8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3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1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2

雙墩刻符

雙墩刻符,不僅具有連環畫式的動物形象,也有簡單的符号組合成複雜的符号。這簡直有點像偏旁部首的搭配了,接近彜文主筆和附筆的造字結構,還有些符号非常像後來的甲骨文。

(2)城背溪文化鄂西柳林溪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3

雙面人法器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4

類似雙墩的做法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5

支座圓盤刻畫文字

注意到柳林溪符号也是在碗底存在的,不由不讓人聯想柳林溪文字會不會從雙墩傳過來的?還有“文”字,在後來陶寺出現過,如果以字形追溯,那麼,柳林溪的“文”是“文”字最早的來源了。60多種符号與水書100-200個單字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圓盤文字的存在體現出柳林溪文字是可以多個共同出現,使用的。這比賈湖的龜甲上的文字,位置接近,數量更多,體現出“緻密”了許多,而且更加規整。有些刻符反複出現被認為是這些“符号”使用時具有某種特定格式的可能,也就是語法。因而我認為,柳林溪文字是接近雙墩的,還沒有達到水書的水平。

(3)大溪楊家灣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6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7

楊家灣直接繼承柳林溪而來,字符簡潔規整,字符種類大增,符号組合和多個字符成組出現,都意味着表達内容大大豐富了。如果這不是文字的使用,會是什麼呢?170種符号這完全是水書的字數程度啊。

(4)仰韶文化

半坡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8

零口、垣頭、莘野、李家溝、五樓遺址所出陶文

姜寨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49

仰韶刻符發現的地點多,時間跨度長,預示着仰韶是刻畫符号的一個中心。半坡簡單,姜寨複雜,到馬家窯更複雜,體現了文字的發展過程。姜寨幾十種符号組合使用,完全可以達到一種接近水書的水平。

(5)馬家窯--齊家文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0

馬廠類型早期和晚期出現的陶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1

青海樂都柳灣 1974年出土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2

柳灣遺址陶器上的兩種一組的陶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3

柳灣遺址彩陶上的陶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4

甘肅辛店出土的陶文 1923—1924年

139種符号,種類完全達到了水書的水平,所以理論上馬家窯人完全可以據此書寫典籍。符号種類與仰韶一脈相承。複合組合的符号不如雙墩文字豐富。類似甲骨文的字符也不在少數。

(6)良渚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5

上海馬橋 1960—1966年出土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6

馬橋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7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8

餘杭南湖陶罐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5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1

平湖莊橋墳石钺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2

澄湖貫耳壺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3

雙鼻壺

良渚陶文字符是中國陶文發展史的巅峰,達到最高水平。很多陶文都是多個字符一起出現,線性排列,顯然是一句話。書寫在陶質和石質禮器上,應該像後世甲骨文、金文一樣是銘文。而且良渚文字不僅有像水書式的簡單符号排列,如澄湖貫耳壺;也有像東巴文式的連環畫,如餘杭南湖陶罐;還有類似後世甲骨文式的陶文,如沙樂博物館收藏的雙鼻壺。刻符的種類達到300多,已經超越了水書的複雜程度。良渚當之無愧應當稱為文字。

多種形态的字符說明良渚不止有一種文字。這種情況也發生在納西族文字中。納西族先創造了自源文字,東巴文。這是一種連環畫式的形意文字。後來從東巴文簡化出哥巴文,這是一種音節文字,現在還在完善中,沒有規範化。後來又從哥巴文分化出另一種簡化音節文字,瑪麗馬薩文。所以從良渚文字多樣化的程度看,也許良渚人也在不斷簡化,發展着自己的文字。

五、對于陶文的再認識

對于陶文不是漢字的觀點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4

二裡頭陶文

二裡頭陶文雖然規整,但比較良渚,甚至龍虬莊的陶文,成句陶文消失了,代表了文字使用習慣的重大變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5

龍山至西周早期陶文刻符統計,表明,良渚之後再沒有一種文化,在使用陶文的字符種類和數量上達到與之相當的水平。吳城文化成句出現倒是秉承了良渚的風格。總體上陶文文化衰退了。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6

鄭州南關外陶文是商代陶文,侯馬是春秋時期陶文。可以直觀看到夏、商、周陶文與遠古時期一脈相承,沒有出現偏旁部首等複雜符号組合的成熟文字形象。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7

高明在《中國古文字學通論》一書中指出:“陶符出現的時間雖然比漢字早,但看不出什麼發展。直到戰國時任然停留在原始狀态。陶符于漢字不是一個體系。這些符号是制作者或所有者的記号。漢字起源于原始圖畫。”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8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69

可以看到甲骨文、金文中有一脈相承的具體動物形象,符合從畫到連環畫再到字的發展規律。

但是高明先生對于雙墩,柳林溪等陶文中符号組合明顯忽視了,對于良渚文字成句使用,可能沒有掌握這方面的材料。但對于古代陶文不是漢字的結論我是認同的。但對于陶文僅僅是記号我不贊同,從古至今沒有變化,一脈相承,會不會正是某種文字系統穩定的表現?

我認為這些陶文很可能是彜文的祖先,稱它為南方文字吧。良渚之後陶文系統逐漸衰落是因為使用陶文的族群夏-東夷政治地位下降,文字使用的習慣有了重大變化。商人和周人在青銅上使用文字。掌握着禮器和統治權。而處于被統治地位的夏和東夷工匠依然保持着民族習慣。所以我們看到春秋時期的陶文依然是文字,隻不過是工匠使用了本民族文字的刻名而已。

有證據說明,在春秋時期,中原還生活着使用南方文字的人群嗎?

有啊。首先在前文夏文字的突破會不會在彜(二)後裔與夏之本意中,我們列舉了十幾支夏的後裔,這些小國和族群都一直生活在中原。他們的文化和傳統,雖然有了改變,但大體上還保持着。比如孔子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就說明了,杞國還保持着部分夏的禮儀。

《論語》: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也就是春秋末期夏語言還是各國貴族的通用禮儀語言,像中世紀拉丁文。

其次,《公羊傳·禧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華夏不絕若線。”說明南方部落到春秋時仍然不斷的在往北擴張。

第三,文獻記載了真實的南方語言的衆多人名。

《孟子 離婁下》:

鄭國派子濯孺子侵犯衛國,衛國派庾公之斯追擊他。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病發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無疑的了。’問他的駕車人:‘追我的人是誰?’駕車的說:‘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說:‘我能活了!’駕車的說:‘庾公之斯是衛國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說“我能活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子濯孺子說:‘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正派人,他看中的朋友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說:‘先生為什麼不拿弓?’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病發作了,無法拿弓。’庾公之斯說:‘我向尹公之他學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學射箭,我不忍心用您傳授的技術反過來傷害您。雖然這麼說,可是今天這事,是國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辦。’說完便抽出箭來,在車輪上敲,敲掉箭頭,射了四箭之後返身回去了。”

請問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是典型漢族人名嗎,還是夷族人名?請注意射箭,東夷人的長項啊!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0

越王者旨于賜是否典型越國人名?越國自稱大禹後裔。

比較一下,望帝杜宇的彜族名字,阿普笃慕;當代彜族學者:阿餘鐵日。。。遣唐使小野妹子,所以在夏滅亡後,大量夏-東夷居民還生活在中原,否則哪裡來的什麼華夏的說法?

六、曆史拟構

我來還原一下夏以前的中國語言和文字。

a夏文字

我認為良渚是先夏文化,北上後先遇到蚌埠的塗山氏文化,大禹的夏,變為啟的夏。

蚌埠地區最早就是雙墩文化,後來的高郵龍虬莊陶文也在這一區域。而且時代就是龍山後期到夏初!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1

高郵龍虬莊陶文

來咱們看幾張圖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4

請注意比較龍虬莊陶文左側四個字符和這幾件蜀國青銅銘文的相似性。我認為龍虬莊文字就是先夏文字之一。就是塗山氏和良渚混血後産生的夏啟文字,這種文字由夏人-東夷部落帶到四川,成為了古代蜀國文字之一。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5

夏啟之夏再往北進入河南,成為王灣三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成為夏文化。後來東面的尉遲寺文化(龍山晚期)侵入,給王灣三期帶來了東夷文化。這種考古學上的證據,和文獻記載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的曆史故事就特别像。而大汶口-龍山--嶽石文化,綿延相當長時間内,存在一種圖畫般具像的大汶口陶文。BC2500年前的尉遲寺類型文化還依然使用。詳見上文。文夏文字的突破會不會在彜?(一)夏在哪裡。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6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7

大汶口、尉遲寺陶文

後羿“因夏民以代夏政”。此時,龍虬莊夏啟文字與尉遲寺類型圖畫陶文結合,會不會産生圖片符号 抽象符号 連筆的陶文?

代表夏文化的王灣三期興起後,南方的石家河衰落,石家河文化刻符恰恰包括另外一種圖畫式符号。夏文化南擴到石家河後,會不會接受部分石家河圖畫符号,融入自己的陶文系統?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8

石家河文化刻符

從良渚到王灣三期,文獻記載不足,不可全信,需要依靠考古資料建立時間框架。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7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0

廟底溝彩陶圖案向符号的簡化

經曆少康複國之後建立的後夏,成分複雜,《夏本紀》記載至少包括有鬲氏,後羿部落,寒促部落,有仍氏,夏之遺民。

有鬲氏是居住在夏北方的使用鬲的部落。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仰韶文化背景的部落。這樣夏文化進一步融入山西的符号化圖畫。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1

夏的後裔中有斟戈氏,斟鄩氏。前文已經論證,斟=灌=夏,戈的同音字就是鬲,戈=鬲,斟鬲氏就是夏鬲氏,也就是夏與使用鬲的河南與北部 ,山西南部仰韶後裔土著結合而成為後夏混血民族。這個區域正是二裡頭考古文化基本範圍。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2

後羿寒促和有仍氏都是東夷部落。丁公陶文就是在東夷地區使用的一種文字。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3

丁公陶文

有專家用彜文翻譯了這篇文字。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4

能翻譯不代表肯定是,但不能翻譯,肯定不是。東夷文字不止一種,現在看到的有丁公、尉遲寺、龍虬莊等,說明東夷地區,使用不同語言和文字的族群相對集中,也就是山東龍山-嶽石文化圈值得重視。它是中國文字的起源地。後來的商也是在接觸了嶽石文化後,才有了蔔骨和甲骨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5

商代東夷嶽石文化桓台遺址蔔骨和刻辭 。早于甲骨文200年,可能東夷文字就是這時候與商文化結合形成了甲骨文。

東夷是中國文字起源地。

東夷部落在夏代末年西遷,把丁公陶文的文字帶到了蜀國,後來保存在了彜文中。

後來,重新立國的二裡頭文化,遇到東,北,西南,三面的符号式圖畫以及圖畫式的符号,會不會交融出,圖畫符号 抽象符号的組合方式?這就是夏文字的形式?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夏代的文字就是二裡頭的陶文,依然是抽象刻符的樣子。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6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7

有學者用水書翻譯了二裡頭陶文。24個符号翻譯出13個水書字。研究發現,水書還和甲骨文有關系,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8

說明水書和商代也文字有關系。可能,水書就是夏商時期從中原分離出來的,所以保持了原始狀态。而夏商文字也有一定關系,好像生物進化樹一樣,語言和文字也存在類似的進化樹,停留在某一階段的文字,就為我們追溯夏文字提供了材料。

中原沒有圖畫符号 抽象符号的文字形式。沒有發現這類考古資料。

夏代正是青銅被廣泛使用代替陶器作為禮器的時代,二裡頭時期青銅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是也沒有此類資料。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89

比較合理的推斷是,經過少康複國,民族組成已經大相徑庭,生活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之前南方人在陶禮器上作銘文的方式,不存在了。因而陶器上隻留下了簡單勒名記号。

那文字呢?

1,參考少數民族資料,特别是彜族民族學資料,他們用羊皮、木牍、竹冊等載體不斷傳抄文獻。考古中應該多關注有機質遺存,以找到線索。

2,在青銅器上。這是新的禮器啊。在二裡頭晚期,會不會有些青銅器斷代模糊,沒有從商代青銅器中識别出來?比如隻有一個字的商代早期青銅器會不會是夏的?

3.作為戰略物資,青銅全部被商人掠奪,重新鑄造,沒有保存下來?

4.在夏王墓裡,墓或者沒有發現,或者被商人破壞了。

5.在滅國時被掩埋或帶走 。這個有待考古發現,畢竟還有很大面積沒有挖。

雖然中原暫時沒有後夏文字證據,但是在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有。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0

1.巴縣銅戈銘文;2.上海博物館藏銅戈銘文,

巴國文字明顯是線形簡單符号與圖片式符号混合體。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1

請注意圖中圖畫和簡約線形符号交錯出現。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2

簡約規整的線性符号和形像的圖片式符号,以及抽象圖片式的符号混在一起出現。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3

圓潤、曲折的筆迹類似于龍虬莊和丁公的陶文。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4

簡化的圖畫,符号化愈加強烈。

巴蜀文字就是圖畫式符号 簡單抽象符号 連寫。而且巴蜀文字現在發現的不止一種,非常像現在的納西文字也不止一種的情況。說明在文字發展過程中,多種文字一并出現,同時使用,是常見的。而這些文字集中的地區值得重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5

圖12列舉文字形象非常接近龍虬莊文字。圖13彜文翻譯差強人意,但是可以“讀”,說明了蜀國文字與彜族文字之間有關系。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6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7

印章上圖像和線形符号并用。并追求對稱美觀。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8

裝飾性文字采用圖片化符号裝飾,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在帶鈎盉蓋上與簡單符号并用,以準确記錄語言。說明圖片式符号 簡單符号是基本文字結構。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9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0

豐富的符号,既有簡單筆畫式的,也有具象圖畫式的。

也就是巴蜀文字就是我提出的在中原沒有找到的夏文字!它随民族遷徙來到了西南!

看來由于西南方向的國土,距離入侵的商最遠,所以保留了完整文化。在戰争中,夏-東夷聯盟逐漸進入蜀地,把多種東夷文字帶到四川,并和早先來到蜀地的馬家窯文字結合,形成巴蜀圖語,後來又南遷并演化形成現在的彜文。

夏的文字不在彜,在巴蜀!

弄不好蜀是夏-東夷人祭祀集團,巴人是軍隊系統。

從賈湖的龜甲上的目字,陰山到連雲港大眼睛的岩畫,再到甲骨文蜀字的大眼睛,再到三星堆的縱目之人,在聯系到蘇阜屯大眼睛的青銅钺,在到江西新幹大洋洲大眼睛人的面具,都顯示出夏-東夷人對眼睛的崇拜,這是一種信仰。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1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4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5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6

咱們腦洞再開大一點:強調放大眼睛為祥瑞,是東夷的觀念。

“舜帝因為有雙瞳子,所以叫重華;倉颉造字,有四目;項羽也是重瞳子;”雙瞳子是偉人的象征,三星堆縱目之人必為聖賢,是一代蜀王的造像。

巴,蒙古語bar老虎的意思,虎師,虎贲,一直就是軍隊的稱謂。巴蜀就是以虎崇拜而著稱。為什麼用蒙古語來解釋,我後面中國語言變遷中說明。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7

也就是夏文字類同于巴蜀文字,夏語言也類同于巴蜀語言。

b夏語言

夏語言作為标準語在中原流行了很長時間。《論語述而十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骈枝>:“雅言,雅,正也,雅言,正言也。”

這裡所說的雅言就是夏言。

“雅”、“夏”古代互通的佐證很多:

《左傳》“公子雅”,《韓非子》作“公子夏”;

郭店楚簡《孔子詩論》“大雅”、“小雅”作“大夏”、“小夏”;

《墨子》引“大雅”也作“大夏”。

《荀子·榮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作“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

什麼是雅呢?

《說文解字》:【卷四】【隹部】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從隹牙聲。五下切。又,烏加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鴉,非是。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8

良渚神鳥登壇圖像

說白了,夏言,鳥語。這絕對是藏緬式的南方語言。

語言學家原來認為,漢語屬于漢藏語系,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漢語和蒙古語有更強的相關性,二者同源詞彙達到驚人的94%。提出漢蒙語系的理論。根據地名和人名研究,衆多操通古斯語言北方諸族都是由中原出走的。越來越多的人猜測在上古時期,中原地區有一個通古斯語言占優勢的時期,後來才被單音節有語調緬藏式的語言代替,成為現在的樣子。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咱們還得追溯到遠古時期。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09

現代智人分兩次進入中國,第一批是操通古斯語系的族群在北方,第二次進入的族群在南方,被認為是藏緬語族。後來的人群迫使先進入的人群不斷向北擴散,以至于有的人群從西伯利亞白令海峽進入美洲。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0

如果以極簡單的圖示表示生産工具和生産資料大概就是上圖。南方語族發展了稻作農業并建立了中國第一座城市。湖南澧縣城頭山。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1

城頭山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2

中國新石器時期主要城市分布

令人吃驚的是這座城市并不是後來中國城市獨特的方形,而是圓形城市。城頭山就在上圖中間最下方。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稻田和稻作農業的證據。城市裡人群已經有貴賤之别,有了刻畫符号,相當規整抽象,使用在陶器和飾物上。以我的觀點,這種符号應當是超越了圖畫文字階段,已經從圖像變為抽象符号了,理論上具備了水書幼年文字的水平。有了城市,有了階級,有了文字,這裡應當是中國文明的起點。

是農業革命推動了文明的發展。

由于水稻種植産量大,生長周期短,因而南方具有了相對于旱作農業的優勢,所以,稻作農業和文字随着移民,向北推進到賈湖,這裡出現了著名的賈湖刻符。

BC800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3

河南是南北農業交彙區,黍粟與水稻都可以利用山地,水田同時種植,因而在種植面積上可以擴大而不沖突,在産量上較少受氣候影響,因而具備了一定的優勢,所以後來中國文化的中心逐漸集中在了南北農作物的混種區,800毫米降水線,秦嶺-淮河一線,所以淮河流域文明最先發展起來。

随後文化繼續擴散,向東南到安徽雙墩,向西南到大溪柳林溪,再後來向北擴展到仰韶,向東擴展到大汶口,再擴展到良渚。

在這個過程中,說藏緬語族,不斷擴展,通古斯系語族不斷向北退縮,留下來的人群,通過混血,使得語言也出現混合。從來沒有純粹的語言。還記得河南的具茨山嗎?是蒙古語修道之山。黃帝鑄九鼎的傳說也是發生在河南的。猜猜看,中國第一個用鼎的文明,是哪兒個?就是裴李崗,也就是賈湖。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4

裴李崗文化陶鼎

傳說和地名總是可以帶給我們很多遠古信息。在具茨山,我們得到的信息就是:遠古時期,有一群說通古斯語言的人曾經在此居住,給此山命名。他們說的詞彙至今還存在于蒙古語中。

aBC6000-BC500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5

文字發展分布圖(一)賈湖和雙墩

b.BC4000-BC300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6

文字發展分布圖(二)仰韶-大溪-崧澤

但文明發展此消彼長,BC5400年前北方紅山文化異軍突起,并開始向南擴張。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7

從基因圖上可以明顯看出代表紅山文化的C3-S南下,與中原的O系在黃河下遊相遇,也就是桑幹河-大汶口一線。大汶口文化中的玉石文化明顯受到了紅山的影響,大汶口人是O系 C3-S的混血部落,東夷的祖先語言是通古斯系語言和藏緬式語言的混合。那到底以誰為主呢?以藏緬式語言為主。

原因是大溪文化最先進入父系社會在大溪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的晚期、小河沿文化都出現了夫妻合葬墓,标志着小家,即父系社會的确立。空間上由西南向東北,大溪(BC4400-BC3300-東)大汶口(BC4200-BC500)-小河沿(BC3000-BC2500),傳播次序明顯。結婚,成家立業也是南方文化!

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語言與Y染色體有強相關性!也就是孩子說話随父親,這是一個父系社會生活方式的結果。

“人群的遺傳模式常會被其居住習俗和生存方式等社會文化因素所影響。東亞人群的Y染色體可以很好地反映這些文化烙印,例如從父居的群體之間應表現出族群關系與父系的Y染色體較強的關聯性而不是與母系的線粒體。東亞的語言确實與父系的Y染色體和整個基因組多樣性有較強的對應關系,但不與母系線粒體相關。例如,Y染色體單倍群O3-M134與漢藏語系人群相關,O2-M95與南亞語系相關。”(從Y染色體解析東亞人群曆史,王傳超,李輝,複旦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原載于Investigative Genetics, 2013, 4(1):11, 王傳超 譯。)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8

大溪文化夫妻合葬墓

所以大汶口人說彜--蒙混合語言。那時候還沒有漢族,也沒有藏族。當然,也沒有彜族,蒙古族,存在的是這些民族的祖先。這種混合語言,是一種單音節有聲調的語言,夾雜有通古斯語言詞彙的語言。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1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0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紅山與仰韶在桑幹河接觸的地區。同樣仰韶部落在其文化晚期也有了夫妻合葬墓,率先進入父系社會,所以兩支部落相遇時,也是混血出以南方語言為主的族群。中國的語言格局大體就是這麼形成的。

蘇秉琦提出的仰韶語紅山的交彙,誕生華夏。這實際上是先商文化的誕生。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1

除了電子顯微鏡外,有其他證據說明通古斯語系族群曾經南下嗎?

炫個地名例子:山東古國,薄姑。這是什麼意思?同樣 這是一個蒙古語詞彙。

《隋書》稱之為“拔野固”,《新唐書》和《舊唐書》等,稱為“拔野古”和“拔也古”等。《元史》、《蒙古秘史》和《史集》等,稱之為“八兒渾”,清代稱巴爾虎蒙古。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分布在貝加爾湖到呼倫貝爾湖之間的蒙古人。

西周時期稱薄姑,單獨以語音推斷是無力的,但有了C3-S基因南下圖,就足以證明,古代通古斯語系族群南下,還把語言留在了地名中。

c.BC3000-2000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2

文字發展分布圖(三)大汶口-良渚

紅山BC5500以玉器著稱,大汶口文化BC4500出現在紅山之後,也以玉器著稱。再往南就是著名的淩家灘文化,也以玉器文明,時間在大汶口之後,最後是良渚BC3300,也以玉器著稱,時間在最後。

因此,良渚的文化是從北邊大汶口傳過來的。良渚的語言是藏緬系土著和大汶口混合語言的再次混合。因而在南方留下了大量的蒙古語地名。我直接引用魏文成和周晨的研究成果了,在此表示敬意。

烏鎮--碼頭

姑蘇--美麗的水邊

姑蘇(蘇州古稱):姑蘇(西突厥部落名)

木渎(蘇州地名):冒頓(匈奴單于名)鵝真(蘇州湖名):兀者(通古斯系部落名)蕪湖(安徽地名):烏護(高車或鐵勒部落名)鸠茲(蕪湖古稱,一作句慈):古斯(突厥部落名)

姑妹(春秋時越地,一作姑末、姑蔑):庫莫(東胡-鮮卑系族名) 

桐廬(浙江地名):同羅(回纥外九部之一)

義烏(浙江地名):伊吾(西突厥部落名)柏盧(吳王):拔略(東胡-鮮卑系族名)屈羽(吳王):屈說(通古斯部落名)夷吾(吳王):伊吾(西突厥部落名)頗高(吳王):仆骨(一作仆固,回纥外九部之一)餘祭(吳王):烏稽(通古斯系部落名)戴吳(吳王,即餘祭):屠何(東胡-鮮卑系族名)州于(吳王,即僚):昭武(東胡-鮮卑系族名)阖闾(吳王):斛律(高車部落名)夫差(吳王):蒲察(女真部落名)姑蔑(吳王子):庫莫(東胡-鮮卑系族名)無諸(越王):兀者(通古斯系部落名)無任(越王):兀惹(通古斯系部落名)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3

文字發展分布圖(四)赤峰小河沿

很快随着夏人的興起,夏文化開始從南向北推進,在二裡頭時期達到赤峰附近的大甸子。離小河沿文化遺址很近。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4

請注意M174從東南沿海不知道怎麼到了東北,轉了一個彎,掉頭南下,直到西藏。其實這就是稻作農業/東夷部落推進的路線,在夏代之前,水稻種植就已經傳到了東北,紅山之後的小河沿文化在大溪、仰韶、大汶口之後出現了夫妻合葬墓,代表了父系社會的确立。

請注意仰身屈肢葬和大溪文化很像。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5

小河沿文化夫妻合葬墓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6

小河沿文化成句的紋飾符号頗有良渚陶文的風采,繁缛的紋飾又有仰韶的韻味,完整器型的豆形符号也有大汶口符号的特點。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7

小河沿人說紅山與大汶口再加上仰韶再次混合後的彜-蒙混合語言。随着文化的分化與組合,人們的生産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就是遊牧和農耕分家,蒙漢語言分離。一切以生産方式為轉移。

在遠古時期,沒有畜牧業,大草原上都是旱作農業,要不然中國的大麥小麥怎麼傳過來的?

随氣候變化,出現了半農半牧的生産方式。又随着文化的重組,遷徙,農耕和畜牧,兩種生産生活方式才分離。伴随着人群分離的,也就是語言的分離。漢藏語言分離,學者估計在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正是小河沿文化時期。

看來蒙語和漢語的分離也大緻在這一時期。因為隻有小河沿文化處于東北漁獵區、北方草原,和南方農耕區的交彙點,而且隻有小河沿文化在這個時期确立了父系生活方式,發生了社會的巨大變革。

很遺憾,漢語的基石在中國北方,不在夏文化的中心區河南。商 周才是華夏族的基礎,他們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也不是夏的文字。西周分封導緻衆多部落分散,并且形成少數的周族,統治被分配的商族和分封地的土著,也就是夏人,夏的遺民最終融入了新的民族,“中國”之人最終變成了華夏族。西周才是華夏族誕生的關鍵期。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8

夏的文化和禮儀最遠達到赤峰,但最終西遷和南下,到達中國西南。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29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0

基因圖

七、結論總述

1有夏文字

夏文字分為先夏良渚陶文,夏啟高郵龍虬莊文字,東夷代夏時期尉遲寺--丁公陶文,二裡頭文字,後夏圖畫符号 抽象符号文字。

2後夏文字類似巴蜀沒進入四川之前的形态。

有待鄂西北考古證據。

巴蜀進入四川後,混合了馬家窯陶文最後形成了彜文。所以彜文不是夏文字。

3夏沒有書同文。

正如同夏沒有連續的曆史一樣,夏也沒有統一的夏文字。

夏-東夷的聯盟,沒有後世國家那麼強烈的凝聚力。考古學上的二裡頭分布區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與西部。但繪出夏後代分布圖就會發現,夏的後裔集中在河南與山東,說明夏的支族和王族間的文化聯系不密切,文化上不一緻。夏文字的突破會不會在彜(二)後裔與夏之本意

夏王國更像是部落聯盟。夏沒有書同文。

其實這是早期國家的常态。從出土的文字資料也可以看出大汶口-嶽石文化也有多種文字刻符出土,說明了東夷文化圈内部,文化也不統一。隻有國家發展到成熟時,才能做到文化統一吧。哪個國家算成熟呢?秦吧。

4中國文明的起點在湖南澧縣城頭山。

5華夏

周貢獻了宗法制度,商貢獻了文字,夏-東夷貢獻了禮樂,南方族群貢獻了家庭生活方式和稻作農業;好比火車,周提供了火車,商提供了鐵軌,夏提供了枕木,南方民族提供了基礎。這就是華夏。

附三星堆

2010年涼山彜文研究所組織專家教授畢摩前往三星堆考察。三星堆字符146個,金沙鳥文59個,總共205個,全部能用彜文識讀。,而且讀音準确。這些絕大多數在現代彜文中使用。語句完整,第一次拼讀出了金沙鳥文中的9句古彜文,它是彜族英雄史詩語和畢摩祭祀語,這些句子多數是現在使用語句!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1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2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3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4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5

夏朝有金文嗎(夏文字會不會在彜)13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