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什麼對梁惠王好?一提到柳下惠,大部分人腦子裡的第一反應就是“坐懷不亂”但曆史上的柳下惠可不僅僅作風正派,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備受孟子推崇,稱其為“和聖”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孟子為什麼對梁惠王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提到柳下惠,大部分人腦子裡的第一反應就是“坐懷不亂”。但曆史上的柳下惠可不僅僅作風正派,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備受孟子推崇,稱其為“和聖”。這又是為什麼呢?
柳下惠,原名叫展獲,魯國人,因為他的封地在柳下,死後谥号為惠,所以後人都尊稱他為“柳下惠”。現在大部分人知道他,都是因為一個成語“坐懷不亂”。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寒冷的夜裡,柳下惠正在趕路,不巧天降大雨,他隻好找一個破廟避雨。這個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女子也來到這裡避雨,這女子可以說是膚白貌美大長腿,顔值很高。兩人不認識,各人找一個地方就這麼坐着休息。
到了半夜,那名女子被凍 得不行了,渾身瑟瑟發抖,于是來到柳下惠身邊,請求坐到柳下惠的懷裡暖和暖和。
這種要求實在是太突兀了,素不相識的,讓誰也得吓一跳啊,放在現在,要麼是女鬼故事的開頭,要麼是碰上“仙人跳”了。
柳下惠趕忙推辭,萬萬使不得,你我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已經不合禮數,你再坐我懷裡,那還了得。
但是,女子卻不以為然,說:“世人皆知大夫你是聖賢之人,即使我坐在您懷中,隻要您不生邪念,又有何妨?但是如果我因為寒冷病倒了,家中老母便沒人管了,所以,如果你救了我,就等于是救我母女二人” 。
柳下惠聽完,好像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反駁,讓她坐到了自己的懷中。
于是,ONE NIGHT in 破廟,這一夜,柳下惠懷抱女子,紋絲不動,沒有任何的逾越行為,直至天明。
這就是“坐懷不亂”的故事。
這個故事,真實性不好考證,但柳下惠堅守自己的品行道德,不但在魯國有口皆碑,其他諸侯國也備受尊敬。
《論語》記載:“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士師”就是掌管刑罰獄訟之事的官,柳下惠這官往大裡說,跟今天最高法院院長差不多吧。
柳下惠當這個法官,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罷免了。
于是有人就勸他,先生你才華卓絕,何必非要留在魯國做事呢,出國去吧,說不定有更好的前途。
柳下惠說,我這樣的人是一定要行直道,走正路的,就算到别的國家去,也免不了要面對同樣的問題。如果我不堅持自己的原則,想走歪路去取得地位和富貴,在魯國也一樣可以,為什麼要去别的國家呢?
你看,這就是柳下惠的人品和格局。
所以,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稱四位大聖人。孟子贊曰:“柳下惠, 聖之和者也。”後世由此稱柳下惠為”和聖“。
可見,柳下惠當時的聲望相當高。
《戰國策》:“昔者秦攻齊,令日:‘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後來,魯國被齊國吞并,秦國在攻打齊國的時候,路過柳下惠的墓地,為了表達對柳下惠的尊重,不破壞他的墓地,特意下令,不準在柳下惠墓地五十步之内的範圍内砍柴,膽敢違反禁令,一律殺無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