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方言童謠選釋?“動詞中的‘圪’字系列詞” (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漳州方言童謠選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動詞中的‘圪’字系列詞” (一)
“圪”字在懷慶方言中是使用非常廣泛的一個字,但不能單獨使用,無實際意義,隻是起到協調音節的作用。但作為特殊綴詞,和其他字詞組成了龐大的“圪”字詞彙系列。
“圪”字作為前綴可以構成“圪 A”式的名詞、動詞、形容詞。
下列的隻是“圪 A”式的動詞。
圪挨(讀ài):拖延。
如:這事要抓緊辦,千萬不能再圪挨了。
圪扒:用手扒。
如:你再圪扒一會兒就把這棵樹給圪扒折(讀shé)了。
圪擺:1、搖擺。
如:大風吹的樹枝來回圪擺。
2、無所事事,在街上閑逛。如:你不趕緊回家幹點活兒,在這裡瞎圪擺啥哩。
圪絆:絆;有阻礙。
如:我正在路上走着,突然被一塊磚頭圪絆了一下。
圪背(讀bēi):耽誤;耽擱。
如:幹活兒預先若計劃不好,肯定會圪背的。
圪嘣:1、說話不連貫,一次嘣出一個字。
如:你能不能快一點說,半天了就圪嘣出幾個字。
2、拟聲詞。
如:棍子被磚頭砸了一下,圪嘣一聲從中間斷了。
圪繃:面色凝重;繃着。
如:一見主任進辦公室時圪繃着臉,大家都不敢說話了。
圪蹦:跳動。
如:你可不敢再圪蹦了,若再圪蹦一會兒床就要塌了。
圪摽(讀biào):打賭;争鬥。
如:他倆因意見不合,圪摽上了,互不服氣,暗地較勁。
圪憋:1、憋;耐住性不吭聲。
如:在今天的總結會上,大家都發表了意見,你真能圪憋得住,就是一言不發。
2、硬往裡塞。
如:孩子是真餓了,大塊的馍圪憋了一嘴。
圪别(讀biè):1、東西被卡住。
如:木闆不知圪别住哪了,怎麼也取不下來。
2、兩人鬧别扭。
如:他倆圪别好多天了,見面誰也不理誰。
3、撬。
如:你再圪别兩下,棍子可就要斷了。
圪伧:摩擦。
如:小心點,别把桌上的東西圪伧掉了。
圪蹭:蹭;摩擦。
如:我一不小心圪蹭了一身泥。
圪叉(讀chǎ):因傷病而走路搖晃不穩。
如:他腿部受了點傷,硬是圪叉着腿走了回來。
圪吵:吵嚷。
如:都别圪吵了,馬上要開會了。
圪扯:牽扯;牽涉。
如:這件事肯定和他有圪扯。
圪趁:有意識地或趁人不注意向某種東西或地方慢慢靠近。
如:孩子可能太餓了,兩眼一邊盯着我手上拿的馍,一邊向我跟前圪趁。
圪抽:1、低聲抽泣。
如:孩子今天犯錯挨了打,半個小時了還在屋裡圪抽呢。
2、抽搐。如:孩子闖了禍,她氣得手都圪抽了。
圪瞅:瞅。
圪戳:1、用手或其他東西搗、戳。
如:你用棍子再圪戳兩下那堵矮牆就倒了。
2、唆使;慫恿;支使。
如:他太狡猾了,他不出面,卻圪戳着我們兩個人去領導那裡提意見。
圪湊:湊;聚集。
如:他們一夥人今天又圪湊到一起,不知在嘀咕什麼。
圪搓:揉搓。
如:你再圪搓一會兒,這張紙就被你圪搓爛了。
圪搗:1、搗;捅。
如:你再用勁圪搗幾下,那洞口就開了。
2、挑撥離間;捉弄。
如:他這人可不卓,痛能圪搗人哩。
圪蹬:用腳蹬。
如:再圪蹬幾下,被子就要被你圪蹬爛了。
圪颠:1、颠簸。
如:坐着手扶拖拉機行走在農村的土路上,一路上真把我們圪颠壞了。
2、形容詞。走路不穩的樣子。
如:他因有腿疾,所以走起路來有些一圪颠一圪颠的。
圪調(讀diào):周旋;對峙。
如:今天我們和這隻咬人的狗圪調了兩三個小時才捉住了它。
圪跌:多指用簸箕簸麥子、谷物等時雙手用力使所簸物品上下颠簸而将雜物清除出去。
如:你用簸箕再多圪跌幾遍,麥子裡的雜物就都能簸出去了。
圪拱:用頭或嘴向前頂、擠、推。
如:豬把院門給圪拱開了。
圪鼓:鼓起來。
如:孩子今天又給我惹禍了,氣得我肚子圪鼓圪鼓的。
圪拐:1、拐彎。
如:他正走着,一圪拐進了一條小胡同。
2、跛着腳走路。
如:他咬着牙,圪拐着腿堅持走到了終點。
圪逛:閑逛。
如:天快黑了,别再在這兒瞎圪逛了,趕緊回家吧。
圪裹:包;裹。
如:時間來不及了,趕緊用包袱把東西圪裹一下,咱們馬上就走。
圪畫:畫。
如:好好寫作業,不要在紙上瞎圪畫。
圪晃:搖晃。
如:别圪晃了,再圪晃桌子就散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