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種桑養蠶促增收?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本報訊(特約記者張娅萍 通訊員趙定芝 王建明) 讓蠶寶寶住進“托兒所”集中喂養,養蠶能手成為蠶寶寶的貼心“保姆”,此舉可有效降低蠶農養蠶的風險,蠶農增收有了保障近年來,沾益區在發展蠶桑産業的過程中,加大小蠶共育技術的推廣力度,走出了一條助力蠶農增收的好路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鹿寨種桑養蠶促增收?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本報訊(特約記者張娅萍 通訊員趙定芝 王建明) 讓蠶寶寶住進“托兒所”集中喂養,養蠶能手成為蠶寶寶的貼心“保姆”,此舉可有效降低蠶農養蠶的風險,蠶農增收有了保障。近年來,沾益區在發展蠶桑産業的過程中,加大小蠶共育技術的推廣力度,走出了一條助力蠶農增收的好路子。
又到一年養蠶時,沾益區廣大蠶農迎來了今年第一批春蠶,開始了春蠶飼養。在盤江鎮方城社區的小蠶共育點,整齊擺放着一排排蠶床,幼蠶密密麻麻地匍匐在蠶匾裡啃食着鮮嫩的桑葉。在共育員範慧蓮的細心照料下,小蠶從芝麻般大小的黑點長到了現在的一齡期。
範慧蓮說:“春蠶到了,我幫别人家共育小蠶,有100來張蠶種。我家隻有3張,剩下的都是各農戶家的,育1張收100多塊錢的費用。我家一年養蠶3茬,光共育費就有3萬多塊錢的收入。”
養蠶雖然養殖時間短、見效快,但是養蠶既是技術活,又對勞動力比較依賴。為了節省勞動力,提高養蠶收益,沾益區找準養蠶難點,把握養好小蠶這個“關鍵點”,大力推行小蠶共育技術。讓養蠶經驗豐富的養蠶能手建立小蠶共育點,把周邊養蠶水平相對落後、養蠶條件相對差的蠶農家的小蠶集中起來飼養,為春蠶豐收保駕護航。
“在蠶桑生産的過程中,我們技術部門大力推廣小蠶共育技術,所共育出來的蠶體質較強,分發給老百姓進行飼養,可實現無病高産、豐産豐收。同時,1張蠶共育下來,最少可以節省五六個用工,節約開支260元左右。”沾益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王建明說。
小蠶從蠶卵孵化、收蟻、消毒、桑葉喂食、濕度控制等環節都按照技術規程操作。村民把小蠶交給共育點集中飼養10多天,等到小蠶生長到抗病能力強、存活率高的二眠期時再領回去進行飼養,大大降低了養蠶風險。之後,蠶農隻需15天時間就能銷售蠶繭獲得收入。
沾益區像盤江鎮方城社區的小蠶共育點共有27個,今年春蠶共發蠶種9468張,其中1200張實行小蠶共育,占發種量的12.7%。每張蠶種可以孵化出3萬條幼蠶。
随着小蠶共育技術的推廣,沾益區蠶桑産業得到了健康發展,全區9萬多畝桑園,預計年養蠶9萬多張,發展蠶農7000多戶,年産鮮繭3800噸,年實現蠶繭産值可達1.9億元。
本文來自【曲靖日報-掌上曲靖】,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