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驗算方法總結

驗算方法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3:07:11

從我們小時候開始,老師就強調,數學題做完要驗算。但是很多時候,驗算了也未必能檢查出錯誤,或者說有時候驗算了反而改錯了。如果不驗算呢?一次就對的效率當然是當年的自己或者現在對孩子的期望,但是真正能做到始終一次全對的娃有幾個呢?顯然,驗算是必須的,尤其在低年級階段、計算階段。問題在驗算的方法的理解上。

首先,這裡說的驗算主要指計算。但是有些方法和思路其實我們一直用在概念和應用題上。

驗算方法總結(驗算如何才有效)1

1.殊途同歸

做計算題的時候,你或者你的孩子是怎麼驗算的?是不是在草稿紙上按照原來的方法再算一遍?或者有些打草稿習慣比較好的可以快速找到之前的草稿,對照着再看一遍?這個方法,基本上無效,如果當時的草稿是算錯的,驗算時無非再把錯誤的思路又“走”了一遍。

自己小時候,有位同學寫記叙文,曾經寫到做一道數學題,兩位同學因為解題方法,争得面紅耳赤,最後各自的方法做出來之後答案一緻。

這顯然就是一個驗算的方法:用不同的計算方式再算一次。如今的時代,不但數學基礎教學從一開始就與我們小時候不同,還有各國的方法。我們的九九乘法表、乘法劃線、印度乘法規律、新加坡數學……其實各有千秋,不用掌握這麼多,有興趣多掌握一種方法一個思路,就能在驗算中用上。

沒精力或者認為沒必要多學一種方法(除了九九乘法表的一步步步驟可以在所有多位數乘法中使用,其餘都有特定的條件,不同的書用不同的規律),亦或回到最簡單的加減法,完全不用這麼多方法,當然也能用不同的思路驗算——逆運算。

顧名思義,逆運算就是把等式反過來做一遍看是否正确。原來用的是加法、乘法,驗算的時候就用減法、除法。一個最簡單的計算等式,總有等号前面兩個數和後面一個數,三個數字順序換一換再計算,就是最簡單有效的驗算,不是嗎?其實在應用題驗算時,我們也有這個習慣,把答案帶入到題目中,檢查是否與題目的數字一緻。或者說,這其實就是求未知數的時候的驗算思路。知識在低年級階段的時候,沒用上。9

驗算方法總結(驗算如何才有效)2

圖片來自網絡

插播一個可能和驗算沒有直接關系的思路,沒有見過具體論證,純個人意見:人們總是習慣于加法和乘法,而不善于用減法和出發的思路。

2.擡杠

這其實是大多數人用作概念的判斷題的思路,就是找一個例子來反駁結果。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分且必要條件“反正我中學時,這種類型的判斷題總是掉坑,因為習慣性都用充分且必要條件去”擡杠“。其實在計算和應用題中,很多情況下就是隻有”充分且必要條件“才算嚴謹,驗算也是如此。

有時候,計算題的錯誤會出現在”抄錯“的情況。不要以為這是粗心,數學計算沒有粗心,就是不熟練。哪怕在低年級隻有加減法的情況下,孩子對大小還是有概念的。明顯違背常理的大小數比較,隻要是态度認真,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18X9有時候會在進位的時候搞錯,寫成172。18X9=172,如果僅靠眼睛過一下,可能就疏忽了,但是當遇到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答案是三位數的時候,如今習在”湊十法“啟蒙下學習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想到18X10(這其實也是現在普遍的解題思路),當十倍的時候結果是180,憑什麼少了一個18結果還這麼接近?說這是擡杠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很多時候,有了數感,就會敏感于這種”擡杠“。

驗算方法總結(驗算如何才有效)3

3.數感

上面提到了數感,對于有天賦的孩子,數感是天生的。但是對于資質一般的孩子,數感是可以靠反複練習培養的。最近在看《不焦慮的數學》,開篇中提到了一些驗算的規律,作為本身是普娃的普娃家長,有時候對其中的數字運用還需要停頓反應一下,但是在數字的運算上,讀小學的孩子反而比我反應更快。其中提到了驗算,很多情況下,初步的驗算都是從末尾開始的。比如末尾是單數,那麼乘法計算中不可能兩個因數的末尾有雙數。或者更進一步,先看兩個因數的尾數相乘,個位數和結果的個位數是否相同。很多人覺得這算什麼方法?也就是說除數是2,尾數是偶數;除數是3,被除數各數位上的數字相加之和是3的倍數;除數是4,被除數末兩位能被4整除;除數是5,被除數末尾是0和5……是個人就會。那麼被除數是6、7、8、9甚至11呢?書上列出了規律

驗算方法總結(驗算如何才有效)4

(不要再擡杠是不是每一個數字作為被除數都要背下來。對于小學來說,這些數字作為驗算足夠用了,當這些數字的規律爛熟于心,數感不會差。)

當花時間習慣了驗算,驗算就不再是一個僅僅為了分數的再次計算。而是一種多角度思考的思維,一種願意去接觸更多方式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是印在腦子裡的速算。這不需要天賦,和英語學科一樣,需要的是真正花在上面的時間。

以上内容整理來自于《不焦慮的數學》

驗算方法總結(驗算如何才有效)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