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一年級下冊古詩二首教案?12.古詩二首一、設計說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部編一年級下冊古詩二首教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12.古詩二首
一、設計說明
《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娃“偷采白蓮”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充滿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之情。本課的設計重點是使學生學會古詩并掌握識字方法,通過情境體驗,讓詩中的畫面和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
二、教學目标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首、蹤、迹”等12個字。 2.正确、流利地朗讀《池上》《小池》兩首古詩。
3.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會想象詩歌中包含的畫面。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想象詩歌包含的畫面。
四、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關于本課的多媒體課件。(教師)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師)
3.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學生)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師引言:同學們,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說說為什麼。(學生交流)是啊,老師也非常喜歡夏天,去年夏天,老師還出去遊覽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師把照片給你們帶來了,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分享快樂嗎?請大聲說出你們看到的美景吧!(課件展示)
2.師激趣:看到這麼美的荷塘,你們最想幹什麼或說什麼?(學生交流)看到這麼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欣賞《古詩二首》。
3.識記并書寫生字“首”。
(1)指生當小老師領讀,注意強調“首”是翹舌音。
(2)結合字理圖講解“首”的本義、引申義,并組詞。
(3)指導學生書寫。
①指導學生觀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學生嘗試交流書寫注意點。
③教師歸納:點、撇位于豎中線兩側,首橫長且直,橫畫上下對正。
4.揭題: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寫了一首詩。闆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裡。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介紹詩人。
(2)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有“詩魔”之稱,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課件顯示要求:拼讀生字音節,注意讀準字音;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讀通句子,争取讀出古詩的韻律。)
3.彙報交流。
(二)熟讀古詩。
1.劃節奏讀詩。
師引導:大家已經能把詩讀通了,但我們還應該讀出詩的節奏來。
2.指名彙報,相機大屏顯示詩歌的節奏。
3.指名讀詩。
4.師講解誦讀要領并範讀: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音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5.齊讀古詩。
6.趣味誦讀。
7.小結:同學們,剛才你們手舞足蹈、搖頭晃腦地讀詩,這樣多有趣啊!
8.師引導:同學們,初讀了詩文,你們知道荷花池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嗎?(一個小娃偷采白蓮。)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引導學生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彙報自己是如何“看”出來的。
(2)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聯想:荷塘是什麼樣的?白蓮是什麼樣的?
(3)指導學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這個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風中舞蹈,風中還傳來了蓮蓬的清香,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4)采訪式指導朗讀。
①小娃欣賞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怎麼樣?(高興。)來,讀出你的高興。(被采訪的學生讀)
②小娃采着蓮蓬,吃着蓮子,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怎麼樣?(又高興又激動。)來,讀出你的激動。(被采訪的學生讀)
③小結:小娃欣賞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請大家一起讀出你們此刻的感受。(學生齊讀)
4.朗讀前兩句詩,思考: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個字?
(1)師引導:這麼多的白蓮是小娃瞞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這時候,你會想些什麼呢?
(2)指導讀出緊張、高興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蓮回家的小娃既高興,又緊張。(齊讀)
(4)引導學生讨論:你覺得小娃的這種“偷”可惡嗎?
(5)你有過偷偷地做一些類似的惡作劇的經曆嗎?
(6)小結:對呀,一個“偷”字,形象地表現了小娃的天真調皮,寫出了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齊讀)
(7)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後兩行——景美童心純。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後兩行詩,談理解。
3.學生彙報交流。
(1)小娃忘記了隐藏自己的行蹤,滿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沖開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認識浮萍。
①導學:浮萍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②看,這就是浮萍,它是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畫面讓學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圖片。)
(4)當小船慢慢駛來,浮萍……(做手勢)
(5)可是小娃哪裡知道,小船劃出的波痕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多麼純真質樸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麼想?(替小娃擔心、着急。)
(7)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心情。(自讀、指2—3名學生讀、齊讀。)
4.猜詩人的行為、心理:
(1)詩中不僅藏着一幅幅美麗的、有趣的畫面,還藏着一個人呢?你們猜,他是誰?
(2)你猜白居易此時正在岸邊幹什麼?(窺視、偷笑。)
(3)我來采訪一下:請問白老先生,您為什麼在偷偷地看,偷偷地樂?
(4)指導朗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全詩
1.指導學生想象古詩的内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3.師引導:詩中的小娃多可愛呀,你能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嗎?
4.小結:其實,像這首詩一樣,寫兒童有趣的詩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讀一讀。
五、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以詩引詩,創設情境
1.(出示配樂課件:吟詠春天。)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春曉》《詠柳》。
2.交流:我們剛才背誦的詩有什麼共同點呢?(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詩。)
3.教師引導:大自然的美景總是令人陶醉。從古至今,不知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贊美它。生機盎然的春天過去,姹紫嫣紅的夏天來了,你們看到了什麼?
4.導入新課,揭題。
是呀,大自然是那麼美好,萬物是那麼和諧。南宋詩人楊萬裡被這個美麗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寫下了一首名為“小池”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闆書課文題目:小池。)
5.學生讀課文題目,教師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教師導學: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池塘呢?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地讀讀吧!
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3)自由朗讀古詩,要把詩歌讀得字正腔圓。
2.指名朗讀古詩,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的過程中相機出示“泉”“流”“愛”“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鞏固字音,交流識字方法,聯系詩句或者生活實際理解字義。教師相機指導:
3.指導學生将生字帶入古詩中,再次朗讀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一)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詩中找出來。
(二)理解詩意。
1.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1)相機引導質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麼意思?誰舍不得誰?怎樣理解“愛晴柔”?
(2)指導朗讀:一道細流緩緩地從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綠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将樹蔭投到水面,忽明忽暗。這麼甯靜的景色,我們該怎麼讀呢?(要讀得輕柔、甜美,速度稍慢,飽含不舍之情。)
(3)指導想象:荷葉剛露出什麼?蜻蜓就怎樣了?它們會說些什麼?
(4)“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确、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這兩句詩時眼前仿佛看見了什麼?(學生交流)
(5)引言:多麼細微的畫面,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裡,此時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①指名反複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②配樂讀。
2.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裡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試着背誦。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小荷漸漸長大,大家想知道它們在盛夏時節的美麗姿态嗎?
2.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美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
五、寫字指導
闆書設計
課後反思: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學中,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讨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麼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導學生聯系“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的七言絕句《小池》,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教學中以美麗的自然景色直觀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過程配以直觀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教學媒體運用恰當、适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媒體,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傳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雖然隻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學中作恰當、适度的運用,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這一點在本教案中體現得較為明顯。本教案将錄像、圖片都用上了,既為實現教學目标服務,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媒體運作,變抽象為形象,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