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直接用這篇文章作為視頻文案,但最後發現還是一不小心寫多了,這要是當成視頻文案來,估計得講個20多分鐘(現在都是5、6分鐘搞定短視頻)再加上“傳統片頭”,想想還是算了。決定之後的評測視頻會直接“延續”之前開箱上手,直接上耳塞搭配,因此時間不會太長,不過鑒于既然已經決定圖文方向和視頻會有不一樣,那這篇文章就可以稍微“放縱”下自己,和大家仔細聊聊海貝這款“殺進”3千元價位的HiFi播放器。
那它究竟能不能成為喜歡聽音樂的小白“入燒”神器?這裡先說下我的觀點,相比于泛濫的智能手機,便攜式音頻産品的數量堪稱“少得可憐”,尤其是今年大環境,産品更新速度明顯放緩了,不過廠商還是努力把精力集中在3K左右價位的便攜播放器上,因為這個價位可以算是初燒首選,也是衆廠商“厮殺”主戰場。
這不,海貝也更新了自家入門中端産品。
HiBy R5 II
其實看這命名,并沒有新起個系列,說明在R5系上,還是有很多能夠深入挖掘的“亮點”。
大部分消費者對于海貝音樂的認知其實可能還停留在軟件上(這在之前海貝新R6評測中已經詳細說過,故不再撰述),簡單來講,專業聽衆或者對這行稍微了解的用戶都知道,海貝音樂在業内可以說是“人盡皆知”,旗下也曾推出過不少播放器和耳機産品,最近的入門級播放器則要追溯到三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HiBy R5,當時也是備受好評的一代産品,“士别三日”再次更新産品線,也從另外角度說明,在R系産品線中有舉足輕重位置。
HiBy R5 II可以說是了解海貝的一個“突破口”。
這裡先來簡單概述下HiBy R5 II,在售價方面,用戶自然是希望可以便宜一些,HiBy R5 II延續了和前作差不多的價格,不同的是,這次提升還是很有誠意的,不僅帶“A類耳放模式”,還支持雙ES9219C解碼、3.5單端、2.5和4.4平衡接口、全功能Type-c、QC3.0快充等等,總之,這是一款很專業且對于入燒用戶來講,接受起來也毫無負擔的音樂播放設備。
其實不僅是對上代HiBy R5而言,對于3K元擋位這個價位段播放器來講,都面臨一個問題:大差不差的DAC、耳放選料、甚至在對聲音來講沒有那麼大的硬件“參數”上,都快和手機一樣内卷了。
這就非常沒勁兒。
您可以理解為播放器推力不行,也可以理解為......配置過于相似實在是太卷了。
對特别喜歡“整活”的海貝來講,推出更叠版本其實是非常明智的,3K元恰恰是小白入燒、甚至是“退燒”的一個比較極端價位,誰拿捏住了這個價位,那對于品牌形象、口碑都是正向導向。但難就難在,想要做出差異化,又要控制成本,海貝又是如何把握這個“度”?
聽了将近兩個月HiBy R5 II後,我認為這台HiFi播放器是完全可以和市面上同檔位播放器區别開來的,不說别的,就光說内部的DAC和放大部分,就夠聊一期,海貝這款播放器就選用了更高價位中高端才上的ESS ES9219C,這顆DAC優勢在于信噪比達到130dB,除了參數指标好外,更關鍵在于可以讓聲音背景更為幹淨,另外在支持文件格式上,也最高支持DSD256、PCM768kHz/32Bit音頻規格,此外這顆DAC還具有大電流輸出特點,這樣與後方耳放部分就有一個很好的匹配,讓耳放可以得到更充沛釋放,這點我在後邊詳細來聊。當然在這個價位上,我個人認為給用戶留一個“靜谧幹淨”的印象最為關鍵,因此除DAC部分外,在旗艦播放器上的獨立晶振FPGA時鐘再生系統中的兩顆晶振也被“下放”到HiBy R5 II上,在機身内使用了163顆高精度電阻,19顆松下高分子钽電容,以及4枚ENLA音頻電解電容,作用當然是起到“修飾”聲音作用,來進一步讓背景更為安靜靜谧。
我知道很多用戶會把DAC作為有且唯一參考,這沒錯,但其實作為HiFi中重要一環,耳放放大部分同樣是不容小觑。
這也是區别于其他同價位播放器的“殺手锏”。
大家都知道,功率放大器分為、A類、B類、AB類還有D類,A類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甲類,A類是指信号能夠完整通過單個放大器,但是它效率并不高,實際隻有15%-35%,大部分都轉變為了熱量,所以隻普遍用在功率放大器上,那為什麼有這些問題,海貝還會用呢?因為在低電平無交越失真和開關失真,聲音順滑,動态瞬态表現好。
另外A類在結構上有單管和推挽兩種形式,HiBy R5 II采用了推挽A類結構,輸出級使用的是共集電極電流放大模式。為了提升聲壓,HiBy R5 II用了“全平衡分立”輸出架構,用兩聲道共計16顆雙倍的三極管,來進行匹配,這樣高電流輸出以及控制能力,讓它在大功率輸出時候能有非常低的失真。當然A類有個問題,就是發熱量大,那放在這麼小一個播放器中,豈不是真“過高”?這就需要靠内部的溫度補償功能來“降溫”,和手機中的“導熱系統”有異曲同工地方。
相比第一代R5,HiBy R5 II個頭我覺得還算是小巧、重量控制得也在接受範圍内,這可比R6、RS6要輕得多。屏幕方面升級了4.7英寸720P分辨率,看起來更順眼。接口十分齊全,支持3.5/2.5/4.4單端平衡全配齊,三個接口支持LO/PO功能随意切換,搭配耳機或是台式系統都變得無比方便,在使用上非常方便。
除了海貝自有的UAT外,LDAC、apt-X HD等等主流傳輸編碼均支持。
另外,4500mAh電池在續航時間上可以長達35小時,在A類模式下,HiBy R5 II的續航也能達到10小時(實測大概是8、9小時),不過QC3.0能夠很快充滿電,因此也不需要太擔心電量問題。此外對于HiBy R5 II而言,在大容量電池與更短供電路徑的加持下,播放器能提供更加純淨與穩定的電流,從而可以發揮硬件的優勢。
還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HiBy R5 II内置系統方面來到了最新版本的HiBy OS,全局可以繞開SRC(這在之前評測中也有詳細說明,也不再進行撰述),這配合市面上所有的音樂APP都可以提供源碼輸出的好聲音,包括一些熱門的第三方音源軟件。
作為一款音頻播放器,聲音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其他都是次要的,對于這個價位段播放器其實我是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非得通過更好的處理器來讓系統流暢才能顯出更好的“優勢”?最關鍵的不是聲音表現嗎?至于滑屏而言,流暢不久完事兒了,況且425作為播放器CPU完全夠用。
看了某播放器還把跑分當賣點?真把自己當沒通信模塊手機啊?
當然,好的用料不過是打造好聲音的關鍵要素之一,那麼HiBy R5 II實際的聲音究竟表現如何,還要聽一聽才知道。
這裡先來個總體概括。
在普通模式下,音質還是比較紮實的,人聲的部分聽起來有一定的溫潤感,起來清晰幹脆。而對于低頻部分的表現則相對沉穩、強而有力,高頻的延展度不錯,在特别寬松的風格下,聽感通透且幹淨。總體來說,它在搭配耳機時所能表現出聲音的特點并沒有明顯的短闆,在入門價位也是穩穩處在第一梯隊的。
開啟A類模式後,聲音變得更加從容,聲底同樣很幹淨,解析力出衆,搭配耳機面對絕大多數流行人聲都有極佳的表現,較為貼耳,而在三頻方面,整體表現比較均衡,不管是在聲音素質、細節表現力,過度平滑順暢,低頻和人聲的分離度較好。而且風格上偏淡雅,這也讓HiBy R5 II擁有了較為廣泛的樂曲适應性,各種類型的音樂都能诠釋得不錯。
接下來就結合手頭幾款塞子來說說,第一條是我特别喜歡的器樂塞子,奧萊爾今年又推出了T版本,好像是低頻“增強”版,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隻搭配liquid平衡線就行,Jasper其實搭配不好就特别亮,打開A類耳放模式後,就能感覺到是加強了“控制力”,但因為播放器本身推力就“足”,确實能夠讓你體驗到“華麗”感,高頻延伸、泛音非常充沛,低頻量感、彈性、凝聚力也保持在一個特别“充沛”的狀态,聲場不算大,但是很規整,人聲要飽滿潤澤很多。
而Lasya則在低頻氛圍、人聲的韻味上,表現比較出色,HiBy R5 II搭配下米西亞聲線明顯厚潤而不失靈動,很好地平衡了密度與韻味感,不至于過于粘膩。
在其他頻段表現上,例如HiBy R5 II搭配下低頻也不像有的動圈耳機特别強調“量感”,低頻不冗餘粘膩,有一種“俊俏”感,彈性以及凝聚力也都出色,速度感上佳,此外在下潛放也有一定提升;高頻方面,在器樂泛音、延伸方面都有一定加強,其實和我之前對一款旗艦動圈的描述“小提琴弓弦淩厲的高瞬态響應、三角鐵敲擊後清晰的延伸以及吹奏銅管時氣流湧動摩擦後優美清麗的回響”。
在大耳方面我也嘗試搭配了HD600羅馬尼亞版本,當然我也是抱着“試一試”,沒想到驅動得還有模有樣,本身HiBy R5 II風格就是偏于中性的,因硬件以及調音取向,略微“偏暖”一點兒,不過因本身是在輸出電流方面占有很強優勢,推動圈耳機其實是綽綽有餘的,可喜可賀的是能把HD600推“開”這裡“開”指的是聲像靠前一些;橫向和縱向聲場層次把握準确,有一定空間感,不至于過于狹窄;而至于HD600引以為傲的“堂音”相比台機來講還是有所“收斂”。在更複雜台式系統上因較多混響産生的這種聲音表現,在HiBy R5 II是細微的,這種低混響顯然更健康一些(也不是一闆一眼那種過于嚴肅風格),如果還是喜歡更為活躍的一些聲音,在機内通過MSEB就能調,但作為忠實的“原聲黨”,還是覺得HD600直接搭配Hiby R5 II正合适。
這裡留個視頻預告,我自己也購買了DROP的HD58X,目前還在運輸中,等七月底到時候再和另外的同品牌播放器一起與大家進行詳細分享。
總之,HiBy R5 II相比于一代在解析力,調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謂是一款體驗比較均衡、無明顯偏科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不失為入門級中的“優等生”。對于許多朋友來說,2000-3000的價位,選擇這樣一款輕巧便攜播放器,實屬明智之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