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下,夜幕降臨,是辛苦勞作的人們終于可以放松休息的時候了,但這也是“夜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刻。夜市和大排檔們的生意才剛剛邁入正軌,看似簡易的組裝三輪車旁早已圍上了絡繹不絕的食客。
短短幾百米的巷子裡就有幾十種不同的美食,燒烤,麻辣燙,烤肉,雞翅包飯,鐵闆燒,鴨血粉絲,等等衆多幾百年來深受好評的夜宵大排檔在這裡彙聚一堂。
暖光燈下攤販們忙忙碌碌,這些小吃隻需要低廉的價格和稍等片刻,随着香味飄散進鼻腔,一天的倦怠頃刻煙消雲散,滿嘴都是滿足的快感。
烤面筋是一道全國有名的夜市小吃了,無論是在哪個城市,都不難發現它的身影。
表皮色澤金黃油亮,灑滿芝麻孜然辣椒等極具刺激口感的調味料,不等送到嘴邊一股撲面而來的香氣就已經鑽進鼻孔,每當咬一口,那種麻辣鮮香油滑松軟又Q彈富有嚼勁的觸感讓人久久沉醉其中。
說到面筋的曆史,可謂相當久遠,我國對面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的人們以發明肉類仿制品的初衷創造了面筋,使其成為了素齋界的一朵奇葩,在吃不起肉的年代,一經創造就深受人們的追捧,幾千年來,面筋一直都是家家戶戶脍炙人口的美食,甚至就連《紅樓夢》裡都有對它的描述和贊賞。
烤面筋雖然是一道小吃,但是它的營養價值水平卻不容小觑。
面筋的原材料是小麥粉和食鹽還有水,所以它的營養成分,特别是蛋白質的含量普遍高于雞肉雞蛋和大部分豆制品,所以它屬于一款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的食物。
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烤面筋要想成為彎曲螺旋的形狀,必須經過油炸成型,而經過反複燒烤,其熱量其實相當之高,再加上重口味調味料的添加,極容易引發第二天的水腫,所以正在減肥的人士在食用的時候就需要适量斟酌了。
别看烤冷面和烤面筋隻差一個字,但是兩者的差距還是非常之大的。
較前者來說,烤冷面的食材要更豐富一些,形象價值和口感也就更加有富有層次。
烤冷面的原材料是一種特制冷面,由荞麥粉,小麥粉以及澱粉混合而成,後期經過特殊加工處理成型,烹饪時候利用鐵闆炙烤,再放上雞蛋,香腸,肉松,洋蔥,香菜等輔料,刷上醬料和辣椒以及鹹鹽和芝麻。
制作完成的烤冷面噴香撲鼻,口感松軟,讓人回味無窮。
烤冷面發展曆史較短,1999年在東北省黑龍江西密山市開始流行,後來成為了北方夜市上常見的名小吃,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烤冷面的身影也漸漸出現在了南方各個省市,隻不過和最初的傳統烤冷面相比,其選用的食材和制作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和進步。
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其不同飲食習慣對傳統做法進行了改良,現在已知的烤冷面配料除了原有的東西之外還增添了一些海鮮,丸類,辣白菜,芝士甚至是榴蓮等,而醬料方面也從最初的辣椒醬和蒜蓉醬增加了番茄醬,沙拉醬以及黑胡椒醬等等。
由于所選食材的不同,烤冷面的價格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區間變化,現在的烤冷面增加了許多自主創造性,為廣大食客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要說夜市大排檔的靈魂,離不開鐵闆燒烤,而作為燒烤的壓軸,鐵闆鱿魚必定當之無愧。
無論大江南北,被鐵闆鱿魚征服的食客絡繹不絕,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平凡熱鬧的小街道上還是豪華酒店的大門口,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深受男女老少的熱烈歡迎。可是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鐵闆鱿魚的源頭其實在日本。
作為鐵闆燒文化的發源國,日本的鐵闆燒一直都受到來自全世界的青睐,而由于日本本身臨海,食用海鮮是其習慣所以鐵闆鱿魚在日本也是一道家常名菜。後來有食客将其傳回國,便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漸漸演變成了一道具有中國特色風味的美食。
新鮮的鱿魚經過沸水汆燙高溫滅菌,之後放到鹵水裡腌制,不僅去除了鱿魚原本的腥味,而且使得猶豫入味更加方便烹饪。
再之後将色拉油倒入鐵闆之上,待油溫升高之後将整條鱿魚放置鐵闆,隻聽到“茲啦”一聲,伴随着水汽的蒸騰,隻見鱿魚在鐵闆上翻轉收縮,海鮮原本具有的鮮香美味撲鼻而來。
這時廚師拿着手裡平整鋒利的鐵闆,将鱿魚反複按壓,待鱿魚漸漸變色,拿起鐵闆一頓剁,手起刀落幹淨利索,快速将其切割成為小塊,之後在鱿魚旁邊撒上一把洋蔥碎,充分将其翻炒融合,噴上沙茶醬,海鮮醬,反複翻炒,充分使醬料入味,最後撒上辣椒面,黑胡椒粉,味精等調味料,即可裝盤出鍋大功告成。
烤好的鱿魚滋滋冒油,色澤鮮豔金黃,沙茶醬金黃油亮的外表下隐約可以看見鱿魚的粉紅鮮嫩,咬一口更是勁道爽滑,彈牙可口。
作為大排檔的傳奇企業,麻辣燙必須具有發言權。
寒冷的冬天,夜幕初降一個人坐在街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麻辣燙,是胃和心靈的雙重滿足。炎熱的夏季,親友聚會過後一群人坐在街邊吃幾串麻辣燙談天說地,是人與人感情的交織和慰藉。
數以百種的特色食材,配上噴香麻辣的美味高湯,加上性價比極高的低廉價格,麻辣燙成了許多人夜宵的不二之選。
麻辣燙最初起源于四川樂山,是當地的船工和漁夫發明了這種美味又簡易的吃法。當地人将傳統的麻辣火鍋改良,在工作之餘,就在江邊搭起竈台,舀一些江水,再按照火鍋的底料進行一些簡易版的配置,最後就地取材,将湯湯水水彙聚一鍋,不僅可以果腹還可以取暖避寒。
這種吃法很快流傳開來,當地的商家發現了這樣的商機,也紛紛在鬧市相仿,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深受人們喜愛,久而久之,這種吃法也就漸漸流傳到了五湖四海,慢慢也就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麻辣燙。
沒有豪華的裝潢,也沒有名貴的菜品,甚至連門面和像樣的桌椅闆凳都沒有,但是它卻火了二十多年,紮紮實實,一如既往的生意火爆。這樣的一個環境,人們圍在竈具旁吃的汗流浃背有滋有味,滿滿都是幸福的感覺。
逛大排檔的人們,其實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放下一身的疲憊和僞裝,踩上舒适的鞋子和最親近的人聊天放松,才是一天最為美好的時刻。
大排檔裡沒有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沒有職場的勾心鬥角,這裡可以讓你忘記老闆的壓榨,生活的煩惱,這裡隻有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這裡用平凡的食材締造出了非凡的人間美味。這裡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昏黃的暖光燈下,是一張張不需要掩飾的真誠笑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