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春燕詩詞六首:雨歇春寒燕子家,燕蹴風絲上柳條
春分節氣前後,是大量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的時候。燕子的歸來,标志着此時的氣候,合适燕子的生存和繁殖。
這種比大雁小很多的候鳥,一年一度,在仲春歸來。上古認為這種黑色的鳥,代表着太陽,而春分是特殊的天文曆法節點,用現在的天文地理學知識,是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之時,象征的太陽運行的無私均衡。
所以古代春分節氣重要的物候,就是春分日,玄鳥至。燕子歸來。
燕子還有和其他鳥類不一樣的特性,喜歡親近人類,在人類的屋檐房梁上安家,它們成雙成對,銜泥做窩,哺育幼鳥,雙飛雙宿,像極了人類的恩愛夫妻。
仲春時節有花朝春分春社這樣的節日節氣,人們歡聚一起,感受自然的鳥語花香,花好月圓,自然燕子往往入詩入畫,寄托着人們家園幸福,生生不息的願望。
隻是納蘭性德的遭際和許多人略微兩樣,因為在他23歲的5月,相處三年的妻子離世,享年二十一歲。
深情的納蘭從此生活在喪失情感依賴的巨大痛苦中。
這春天的雙雙燕子,以另一種方式牽起他的隐痛和悲傷。
”見說齋壇閉,前朝太乙祠。
莺邊花樹樹,燕外柳絲絲。
宮禦人稀到,辭臣例許窺。
今朝陪豹尾,新長萬年枝。“ 清 · 納蘭性德《蕉園》
這首詩之所以錄在最前,是因為這是不同于納蘭性德其它作品的風格,相當明麗。
農曆的仲春的二月十五,春分左右,正是道教老子的生日,所謂太乙真君。清朝的皇帝帶領随從去皇家道觀齋戒,納蘭性德就是其中的一員,且是重要的侍衛随臣。
這是北京郊區的皇家園 芭蕉園 。納蘭性德寫下随駕的感想,也明顯,這是一首應制詩,是接受皇帝的邀請,寫下當日的見聞和感情。
聽說要齋戒,一起前往太乙廟,一路上是莺歌燕舞,那黃鹂在樹樹花間婉轉,那花樹茂密連綿,那燕子在柳絲邊穿梭,那柳樹成行。
皇家園林本來就很少有人前來,有專人護衛,一片原始蓊郁的氣息。
而納蘭性德謙虛的說自己幸參與這樣的祭祀典禮,願這裡花繁葉茂,皇帝萬年,如同這裡的古樹一樣,萬年長青。
這首詩相當明麗大氣,很符合皇家出遊的那種氛圍。
也就是說,納蘭性德在工作場合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陽光,懂得進退禮儀,知道什麼場合寫什麼詩,且作品氣息完足,符合他皇帝近侍的身份,能和皇帝詩詞交流。
比納蘭性德大一歲的康熙,對于納蘭性德是相當信任的。
這首帶着燕子的詩寫在納蘭性德26歲之後的護駕生涯,在官場和工作上,甚至皇家辭賦上無可挑剔,帝國之年輕有為的人才。
但是這并不是納蘭性德真實的心理,在微笑陽光,明麗之外表下,有着深深的抑郁和傷痛。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栖蝶。“蝶戀花 清 · 納蘭性德
這是納蘭性德25歲左右的詩詞,又是一年花好月圓。
23歲時,他的妻子亡故後,停靈在雙榆寺長達一年多,于24歲的秋天安葬在納蘭家族的祖墳裡。但是思念和悲痛從來沒有停止。
花朝和春分是仲春花好月圓的時節,納蘭性德看着天上的圓月,發出了人天兩隔那種悲鳴。
如果能夠讓你起死回生,我願意站在冰雪裡,為你降溫,隻為你像月亮一樣留在我身邊。
隻是可恨,月有陰晴圓缺,我想納蘭性德是不願意說那句人有悲歡離合的,因為生離死别是不可以這樣輕描淡寫連貫說出來的,因為那是真實的殘酷。
他隻說,無奈這人世間的緣分,容易斷絕。
和巨大的失去愛人的現實和悲哀相對照,是此時,雙雙燕子,按照季節歸來,它們依舊栖息在舊日的房檐上,一雙燕子踏着窗簾上的挂鈎,正在哪裡你侬我侬,親昵親密。
它們怎麼會知道那從前的女主人早已經香消玉殒,守在房間裡看着燕子的是如同隔世的納蘭性德。
他或者不用回憶,也分明清晰記得妻子在窗前和他的恩愛話語,還有這裡發生過的一切美好和纏綿。
入土為安,那隻是秋天下葬妻子的儀式,但是對于納蘭性德來講,心情和生活從此改變。他一次有一次願望死亡将他也解脫,去和妻子化作雙雙蝴蝶。
那窗簾上的燕子有多輕靈歡快,納蘭性德也就有多麼悲哀吧。
”涼生露氣湘弦潤,暗滴花梢。
簾影誰搖,燕蹴風絲上柳條。
舞鹍鏡匣開頻掩,檀粉慵調。
朝淚如潮,昨夜香衾覺夢遙。“清 · 納蘭性德《采桑子 》
納蘭性德在妻子離世後,做過很多儍事情,比如他許下願望,生生世世做夫妻,比如他做夢,夢見妻子,當做靈魂存在的證據。
于是不管别人相不相信,他自己願意相信,期待在夜晚和妻子夢中相會。
這種習慣也成信仰,貫穿他的不長的餘生,在家中,在大漠,在邊塞,他努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心靈的慰藉。但是明明也知道這不足為信。
比如這首,就是在春分花朝前後,再一次睡在他們的舊卧室裡。
因為仲春的月圓花朝,寄托了他的思念和懇切。
可是當他被春寒驚醒的時候呢,他看見的是窗外春雨滴着花葉,室内是妻子用過的琴。
那窗簾被風搖動,半透明的窗紗之外,是一雙雙燕子,乘着風,飛上搖曳的柳條。
他并沒有夢見妻子。那桌子上還半開着妻子的粉盒,仿佛她還在這裡,隻是去花園了。
但是那沒有動過的粉盒,也讓納蘭性德分明知道,她早已經離開。
巨大的悲哀席卷了他的内心。因為連他可以祈求的夢都沒有,她去了何方?
納蘭性德和妻子,是少年純真的愛情,結為夫妻,正是妻子家世孤苦,父親早逝,他們互相依戀,所以妻子這次忽然的遠行,讓納蘭性德非常震驚和愧疚。
那沒有他的天上皇泉,她如何度過?
同樣,在沒有她的人間,他何以面對漫長的未知的人生?
人生的短暫和幻滅,最是在心最嫩的年輕才感悟最深吧。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
梁燕自隻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清 · 納蘭性德《菩薩蠻 》
這是場意外和悲劇。新婚三年,妻子誕下龍兒,還在月子間,兩個人談着未來,妻子在燈下給她縫制衣裳。但是歡喜和平安沒有多久,妻子高燒,纏綿數日,藥石無效。
納蘭性德這才自己失去了什麼。
他後悔三年中,自己忙于學業,考試,在家的時間不多。他們和普通夫妻一樣,設定了美好的未來,而忍受着年輕時必要的分别。
誰知道相處的日子這麼短暫?妻子屬于那種溫婉隐忍的性格,在家裡等他,卻也不給他為難。
隻有失去後,納蘭性德才知道,他可憐的妻子是怎樣每天盼着他的回家,在每次的小病當中,都自己吞忍。納蘭性德身體素質也不算好,這三年妻子照顧他比他照顧妻子要多,他怎麼能不愧疚?
或者是因為他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疏忽,導緻了妻子這次意外。
在納蘭性德的詞中,有很多描寫女子等待丈夫的情境,那是他想象的自己的妻子,曾經如何酸心守望。
這是仲春春分前後的春花春雨,春寒料峭。
窗外一場潤花的雨,剛剛停住,隻是春光過半,讓人無語。
那房檐上隻有一隻燕子飛回來,柳樹帶雨低垂。
我心愛的人,你在屏風上的山外水邊,而我無心裝扮。
我站在這春寒的月下,看着月亮,寒露從腳下的鞋升起啊。
這裡沒有明寫月色。但納蘭性德和妻子結婚的三年,也常常不在家,去外地考試,和朋友交際。也錯過了花朝月夕。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納蘭性德是願意用厮守來陪伴的。
因為有人的春寒隻是一個季節的寒冷,而妻子的,卻因此失去了人生和性命。
告訴我,你那夜夜徘徊的腳步,像燕子等待另外一隻燕子,那歲月裡有我多少不知道的憂傷?
”冷香萦遍紅橋夢,夢覺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後誰能鼓,腸斷天涯。
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清 · 納蘭性德《 采桑子》
納蘭性德真正的悲劇,在于此後數年,哪怕他作了皇帝的近衛,等待他的是錦繡前程,也再娶,都沒有從妻子離世的悲傷和抑郁裡走出。
28歲那年春天,他護衛康熙東巡,到達松花江嫩江,夜晚夢見的是家園的紅橋明月桃花。隻是醒來,人在北方天涯,城頭吹起軍營号角。
他半夢半醒之間,魂夢尤戀桃花月,那夢中春雨,燕子飛來,他和妻子在園中相會。
可是是短暫的春夢,來自邊塞空氣稀薄的篝火室内。
等他醒來,這是天涯。用箜篌是《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說夫妻恩愛,妻子就像劉蘭芝會彈奏箜篌,隻是妻子死了,再也沒有美妙和諧的聲音和愛情。
他在邊關,寂寞看着窗外浩瀚寒色,一縷茶煙,如同時光消耗着他的生命。
此時納蘭再娶有年,隻是不知道何故,這位妻子始終沒有占據他完整的身心,心靈漸行漸遠。
而納蘭性德真實的夢裡,依舊是前妻,依舊是代表純真少年年華和家庭的桃花燕子。
但是這隻是夢,現實中,妻子離世,他也無家。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
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清 · 納蘭性德《采桑子》
和妻子的相識應該是結婚前,那是納蘭性德不足二十歲,大約隻是十八九歲,妻子就更小,十六七歲。
他去過妻子的家,這位漢旗少女,父親曾經是高官,然而盛年謝世,留下了這個書香沒落之家。
他和妻子的戀愛,應該是在正常的人際關系之間,他的父親和妻子的父親是官場好友,所以才有了這種交往。
這已經類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感情。
在結婚前妻子的家園裡,他們必然說過些話,是戀情中,最打動人心的開口,還是兩個人心有靈犀?總之這是定情的開始,讓納蘭一生難忘。
這次30歲的納蘭性德故地重遊,是安排妻子娘家的事情吧,隻是站在這裡,看見燕子雙雙在雕梁畫棟之間,而人事全非。
但是納蘭性德始終認定自己和妻子,就是天生的一對愛人和鴛鴦。
隻是人生如夢,十年過去,他都難以釋懷。
或者他預感自己身心疲憊,特地來此告别。
納蘭性德病故于30歲的五月。如果沒有推斷錯,這首詞,僅僅寫在病故前的一兩個月。
可以看到納蘭性德除了應制詩,花柳莺燕有着合乎身份的大氣明麗,在私人的詩詞作品中,燕子代表着家園和失去的妻子和愛情。讀來分外情長。
實際種種迹象表明,納蘭性德可能罹患嚴重的抑郁症。隻是在當時,無藥可醫,而妻子離世的悲劇加重了他的抑郁。他的死因裡,不能排除這種長期的抑郁表現。這是我們作為讀者要客觀了解的一些問題。
當代的詩詞創作,也要避免抑郁化,保持良好的創作熱情,寫出深情但是健康的内容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