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言叔,專注資本市場、财經、樓市、科技等領域,每天為你推薦幹貨知識,全網同名,歡迎大家關注“人言财經”。
如何通過上市财務報表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完全是兩眼一抹黑的事,摸不着北。
事實上,透過财報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因為對絕大多數個人來說,并不需要像某些專業機構投資者一樣對某項指标進行深挖,而隻是想通過财務報表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大緻的判斷。
上市公司的财務報表無非三個欄目:資産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如何理解這三個欄目。
資産負債表反映的是公司的權益和負債,通過該項指标能判斷一個公司的資産結構情況;利潤表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的來源和構成,能夠幫助我們判斷公司利潤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而現金流量表則可以幫我們判斷公司現金變動得到原因和構成。
1、靈活的運營的财務報表,不要隻關注數字。
在很多投資者的眼中,财務報表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學科,但數字是死的,如果隻會一味的分析财務報表上數字的變化,而不會結合行業的特點去做出判斷,那沒有一點用。
比如,銀行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利息和信貸風險管理,因此商業銀行的一個很重要指标,是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計提。就滬深交易所的上市銀行來看,不同銀行間計提的比例是有差異的。
再如,在零售行業中,絕大多數零售行業現金流都很好,如果你拿這些企業去跟房地産企業比現金流,那什麼都比不出來。對零售行業而言,庫存管理是成功的關鍵。
還有農業行業,在分析過程中可以盡可能估低他的資産規模,這是為啥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多生活資産盤算起來相當難,當年資本市場“赫赫有名”的藍田股份就是最簡單的例子,藍田股份說養殖池裡,全都是王八和魚,但注冊審計師在盤算時,也隻能進行預估的方式去判斷。藍田股份當時虛增了3億的淨利潤和固定資産,因為虛增的固定資産在海水下面,不太容易被證實。
2、通過财報,提前規避基本面的“風險”。
财報作為上市公司對大衆披露的一重要工具,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一般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的“美化”财務報表,更有甚者選擇直接作假。
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十分有必要通過财報來規避分析。那麼對于投資者來說,該如何通過财報來“避雷”?在言叔看來,可以重點關注公司的“關聯性指标”。
比如銷售增長時,庫存卻出現了非正常增長。一般來說,應收賬款的非正常增長,意味着公司實行着過度寬松的銷售政策。這使得企業在随後的時間裡,很可能出現顧客違約的情況,即錢有可能收不回來。
如果企業加速向渠道商供貨,那麼企業可能在随後時間裡面臨加速退貨或發貨量下降的風險。就庫存增加而言,若庫存增加是由于産品存貨增加,那麼這可能是企業産品需求下降的信号,表明企業可能被迫削價或集體存貨跌價準備。
除了相關的财務指标外,還有一些比較典型的利空,也可以在财報中看到,當出現這些信号時,投資者應該對這家公司引起注意了。
比如公司的高管頻繁更換,尤其是關鍵崗位的高管人員,比如财務總監,獨立董事等。尤其要關注會計事務所,如果更換了會計事務所,尤其要引起重視,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号。
此外,對于一些頻繁進行資産重組和剝離、股權轉讓的公司,言叔也建議大家還是以觀望或規避為主,因為大部分人對内部情況根本就不清楚。
3、通過财報,可以判斷公司在行業内的競争策略。
在大多數行業中,不管行業的平均盈利能力怎麼樣,總是有一些公司因其有利的競争策略,而獲得比行業平均利潤更高的收益。
事實上,我們通過财報分析,是可以找出他們是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利潤最大化的。
一般來說,企業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産品的成本比業内其他企業更低,使得後生産的企業,根本無法獲利,最典型的例子如可口可樂;
第二,人工費用遠低于業内,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第三,通過技術以及創新,使得别的企業無法模仿,比如英特爾的芯片,海康威視的安防産品和服務等;
第四,規模經濟型成本領先策略,比如格蘭仕。
第五,獨特的品牌效應,比較典型的有貴州茅台,雲南白藥,耐克等。
....
以言叔十分看好的海康威視為例,海康威視就屬于典型的輕資産公司,海康威視通過技術與創新,正不斷強化自身“護城河”。
截止2021年1季度,海康威視的固定資産占總資産比重僅為6.8%。
海康威視的非流動資産清理
此外,從資本結構來看,海康威視也屬于發展較為穩健的上市公司,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一是資産負債率較低,僅為34.11%;二是有息負債占比極低,僅為4.2%,說明海康威視很好的運營了經營過程中的無息負債;三是毛利率和研發費用占比高,海康威視的毛利率超46%,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超10%,這表明海康威視一方面獲利能力強,另一方面正通過不斷研發能力,正在強化自身的技術壁壘。
雲南白藥營收支出情況
靠技術取勝的公司,主要依靠研發投入。而靠品牌取勝的公司,則更看重廣告、銷售渠道等,這類公司往往銷售費用投入極大,占營收的比重相當高。
以雲南白藥為例,雲南白藥的營業成本極高,一年的銷售費用達到了37.95億,營業成本占收入的比重達到了72%,
4、從投資現金流量表,看公司的戰略與未來。
一家公司在确定戰略後,需要通過現金來支撐它的戰略,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華為提出要做“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那麼華為就要不斷地在ICT領域進行投資,包括研發投資、生産投資、服務投資等,這些都是要實打實砸錢的。
萬華化學投資現金流量表
比如上圖是言叔找到萬華化學2020年的投資現金流量表。從圖中不難發現,萬華化學投資活動的重頭在于構建固定資産,說明萬華化學的管理層,在做構建長期資産的決策。
衆所周知,長期資産是一家公司的生産資料,需要長時間才能收回投入的現金,且一旦構建了長期資産,就很難用于其他行業和用途。
從這個意義來看,萬華化學是十分堅定自身在煤化工和锂電池領域的發展的。可以預料,随着萬華化學生産能力的增強,未來的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極有可能大幅增厚。
4、從籌資現金流量表,看公司的資本管理能力。
一家公司通過投資活動去執行和貫徹戰略,就必須解決投資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換句話說,籌資是滿足投資的需求。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獲得資金的渠道無外乎以下幾種,一個是把股東的收益繼續投入,一個是股權融資,一個是找金融機構借款。重點可以關注企業的借款利率,即能不能借到便宜的錢。
在進行财報分析時,可以關注一個重要指标——現金自給率。如果現金自給率高于1,說明公司的投資活動現金可以全部來自公司的經營活動,無需額外去搞錢。換句話說,他的規模擴張是靠自我造血完成的。
萬華化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表
如前面提到的萬華化學就是這樣的,你别看他,一年花大幾百億去造工廠,但是人家壓根就不需要去借錢啊,人家一年光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就達到了857億。
5、從資産結構、資本結構和營運資本看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在判斷一家公司的流動性情況時,我們用到的最多的指标有兩個,一個是流動比率,一個是速動比率。
但是,這兩個指标其實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傳統财務分析的解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高,流動性就越好。比如很多人認為流動比率至少要大于1,最好超過2。
其背後的含義是,必要時公司可以賣掉流動資産抵補流動負債,出于這種考慮,流動資産必須大于流動負債。
但是大家想過沒,這種财務決策,隻是大家站在短期經營決策的角度去思考的,而不是站在公司戰略決策的角度去思考的。
言叔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按照正常的理解,如果想要流動比率提高,那麼公司盡可能的持有存貨、增加應收賬款、讓顧客晚付款等等,這些都可以讓流動比率大增。
但上述做法真的能提高公司的流動性嗎,如果從流動比率的數字來看,确實變大了,但并沒有實際提高公司的流動性,而且違背了管理的常識。所以一味的迷信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在言叔看來,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
正因為通過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判斷公司的流動性存在缺陷,在言叔看來,需要通過資産結構、資本結構和營運效率,來分析上市公司的流動性。
資本結構主要看這家公司的資本需求情況,即是短期資金需求還是長期資金需求。比如,很多公司有流動資金貸款用于營運資本的需求,這些流動資金貸款的名義是短期貸款,但是一般來說都會在貸款到期後辦理續貸,因此實際上構成了持續循環的長期貸款,成為長期資金來源。
隻要公司具備良好的信用,續貸就不會成問題,公司的周轉資金自然就沒事。那麼,一家公司有多少短期資本用于其營運資本需求呢?
在财務會計準中,有一個指标叫“短期融資淨值”,它反映了短期資本超過金融資産和短期波動性運營資本的部分。
短期融資淨值=短期資本-金融資産-短期波動性運營業資本需求
通過這個指标能很大程度的判斷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如果短期融資淨值為負,則說明公司的金融資産超過了短期資本,現金儲備充足,資本結構穩健;如果短期融資淨值為正,則為激進型的資本結構。為零,則為匹配型資本結構。
如果我們繼續分析萬華化學的資本結構情況,就能夠看出,在2015年之前,萬華化學一直采用的是激進型資本結構策略。
也就是說,萬華化學在公司規模擴張中,在運用内源性籌資增加股東權益的同時,更多地采用了債務籌資,并且用短期債務籌資來滿足公司規模擴張過程中的長期資金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短融長投”。
2011-2015年萬華化學資産資本結構情況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5年,萬華化學短融長投的金額越來越大。如果這一趨勢一直延續下去,必然導緻财務成本劇增,所以在2016年,萬華化學增發了股權,以降低流動性風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