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鏡檢查都适合哪些患者?
哪些患者又不适合去做?
檢查之前和之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消化系統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内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胃鏡、大腸鏡、小腸鏡、無痛内鏡等。
那麼,這些檢查都适合哪些患者?哪些患者又不适合去做?檢查之前和之後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論一下這個話題!
胃鏡可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并取活體組織做檢查,協助診斷上消化道炎症、潰瘍、腫瘤、息肉、憩室、狹窄、畸形或異物等疾病。
适應症:
1、存在上消化道症狀(如燒心、吞咽困難、上腹痛、嘔吐等),懷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腸病變,臨床需要确診者。
2、已确診的上消化道病變,如消化性潰瘍、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療後需要随訪或觀察療效者。
3、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
4、影像學檢查發現上消化道病變,需要明确性質者。
5、上消化道異物者。
6、需要進行内鏡下治療者,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行套紮或注射硬化劑治療,胃早癌行内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等。
7、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
8、存在幽門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變者,或者需要進行幽門螺杆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試驗以指導治療者。
禁忌症:
絕對禁忌: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處于休克等危重狀态者、不能合作者、内鏡插入途徑有嚴重急性炎症和内髒穿孔者。
相對禁忌: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傾向伴血紅蛋白低于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腸巨大憩室等。
(胃鏡檢查示意圖)
檢查前準備:
1、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的患者,需與相關科室醫生充分溝通,在醫生檢查前需停藥1周,防止發生消化道大出血。
2、檢查前一天晚上10:00起開始禁食、禁水至次日檢查時。
3、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早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壓藥物,防止檢查過程中因血壓過高發生不良反應。
4、糖尿病患者檢查當日早晨應暫停降糖藥或胰島素。
5、吸煙的患者,檢查前1天起還需戒煙,以免檢查時因咳嗽影響操作,同時,禁煙還可以減少胃酸分泌,便于觀察。
6、檢查前需完善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感篩檢查。
7、年紀較大的患者還需要完善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以評估患者能否耐受内鏡檢查。
8、檢查後由于咽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仍需禁食、禁水2小時,2小時後可先試飲水,若無吞咽困難及嗆咳,再逐漸過渡到溫軟食物。
9、檢查後:1-2日應避免刺激性飲食。
10、若出現嚴重的腹痛或黑便等情況,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胃鏡檢查的并發症和風險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咽喉損傷、下颌關節脫臼等,但常規檢查發生幾率都非常低,而且可以通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謹慎操作盡量避免。
結腸(大腸)鏡
結腸鏡可以觀察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至回腸末端的腸道黏膜,主要用于診斷結、直腸炎症,良惡性腫瘤,息肉,憩室等疾病。
适應症: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持續性便潛血陽性。
存在下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腹部包塊、大便習慣改變等可疑結直腸疾病。
鋇劑灌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可疑病變不能定性。
炎症性腸病做鑒别診斷或需要确定病變範圍、嚴重程度等以及治療後的複查。
結直腸腫瘤術後或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後的定期随訪。
禁忌症:
除胃鏡檢查的禁忌症外,還包括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對腸道清潔劑成分過敏等情況。
檢查前準備:
同胃鏡檢查相似,但是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早晨降壓藥物照常服用。糖尿病患者檢查日晨暫停降糖藥或胰島素。
檢查前1天應低渣飲食(如稀飯、面條、面包、雞蛋羹等),以提高腸道準備的清潔度,前1天晚餐後禁食(可以飲水)。
腸鏡前需完善的檢查同胃鏡。
腸道準備:
由于過多的腸道殘留物會在檢查時影響醫生的判斷,因此腸道準備的目的在于清除腸道内容物,充分暴露腸道黏膜以便觀察。
腸道清潔劑的種類方面,目前國内多用聚乙二醇電解質散、50%硫酸鎂等清潔腸道。
服藥後需來回走動,否則會影響清腸效果。
如有嚴重腹脹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暫停服用,待症狀消除後再繼續服用,可以觀察大便性狀判斷腸道準備效果,若排出大便為清水樣,說明腸道準備充分。
對于不能獲得充分腸道清潔的患者,可以行清潔灌腸或再次進行加強的腸道準備。
(結腸鏡檢查示意圖)
檢查後:
出現輕度腹痛、腹脹為正常現象,與檢查時注入空氣等操作有關,無需緊張。
若出現嚴重的腹痛、腹脹或便血,需及時就診。
腹痛、腹脹等症狀消失後即可進食、水,盡量食用軟食,如稀飯、魚類等,避免高纖維及辛辣食物。
結腸鏡檢查的并發症和風險主要包括穿孔、出血、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操作不成功及腸道準備過程中出現的水電解質紊亂等,但也都可以通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謹慎規範的操作盡量避免。
超聲内鏡顧名思義,超聲内鏡就是将内鏡和超聲結合起來的消化道檢查技術。超聲内鏡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它通過在内鏡頭端安裝或經操作孔道放入的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在做胃鏡或腸鏡檢查的同時,不僅對食道、胃腸道病變的層次進行觀察,還可以對臨近的肝髒、膽管、胰腺等器官進行超聲掃查。
消化道管壁分為許多層次,普通的胃鏡和腸鏡檢查善于觀察表面黏膜層的病變,但對黏膜層以下的病變以及胃腸道外鄰近髒器的病變就束手無策了。此時應用超聲内鏡,便可一覽無餘,病變再無藏身之地。
适應證:
1、确定消化道粘膜下腫瘤的起源與性質
2、判斷消化系腫瘤的侵犯深度并判斷有無淋巴結轉移
3、判斷外科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4、膽囊及膽總管中下段良惡性病變
5、胰腺良惡性病變
6、十二指腸壺腹部腫瘤的鑒别診斷
7、顯示縱隔病變
8、判斷食管靜脈曲張程度與栓塞治療的效果
禁忌證:
1、患者不合作
2、懷疑有消化道穿孔
3、急性憩室炎
4、暴發性結腸炎
5、心肺功能障礙者
無痛内鏡無痛内鏡就是在常規檢查前,即患者擺好體位,放置口墊後,給予吸氧,由專職麻醉師靜脈注射異丙酚(短效鎮靜劑)30 秒後使患者進入睡眠狀态,然後開始進鏡檢查;退鏡時即停止給藥,操作結束後患者即刻完全清醒,恢複到檢查或治療前的狀态。
适應症、檢查前準備等:
基本同于普通胃鏡和腸鏡檢查。
禁忌症:
檢查前後注意事項:
1. 檢查前一天避免吸煙,以免檢查時因咳嗽影響檢查。
2. 要有成人親友陪伴,術前取下假牙。
3. 檢查前一天晚飯後不應再吃東西,檢查當天早晨不應再喝水。
4. 告知醫生您的既往病史及藥物過敏史。
5. 檢查後3小時内需有人陪護。
6. 檢查後8小時内禁食辛辣食物,不能飲酒。
7. 檢查後8小時内不得駕駛機動車輛、進行機械操作和從事高空作業,以防意外。
8. 鏡下治療的,要留院觀察或遵醫囑。
舒适(經鼻、超細)胃鏡舒适胃鏡又稱經鼻胃鏡、超細胃鏡;因其對咽部刺激較小,基本沒有痛苦,故又稱舒适胃鏡。
(超細胃鏡與普通胃鏡比較)
傳統胃鏡檢查是經口檢查,胃鏡直徑約為10毫米,由于管徑較粗,經口進入咽喉部刺激較大,所以患者做胃鏡檢查時常會有惡心、嘔吐等反應。
經鼻胃鏡檢查技術是近于無痛胃鏡檢查的舒适胃鏡檢查技術,鏡身直徑隻有0.59cm,患者基本沒有痛苦,醫生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更加細緻地對胃内病變進行觀察,提高了對病變的診斷率。
(醫生自己做經鼻胃鏡)
超細胃鏡相比普通胃鏡有以下優點:
1、細:鏡體細。普通胃鏡直徑為10毫米。經鼻超細胃鏡直徑僅有5.9毫米。
2、軟:鏡體柔軟。超細胃鏡遠比普通胃鏡柔軟,像一根粗面條,患者痛苦不明顯。
3、真:圖像清晰逼真。超細胃鏡選用最新數碼成像技術,超級CCD,圖像更清晰,更逼真。
4、少:痛苦少、危險少、并發症少。對兒童、急危重症、年老體弱和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超細胃鏡更具優勢。
5、高:診斷準确率更高,鏡下某些治療效果更好,安全系數更高。
6、多:一是插入途徑多。超細胃鏡可以從鼻腔插入,也可以從口腔插入,而且不需特殊處理。二是作用多。經鼻超細胃鏡可用于食道病檢查、胃病檢查、幽門螺杆菌檢查、病理活檢及鏡下介入治療,還可以用于胃癌普查。普通胃鏡因鏡體太粗,檢查時病人很痛苦,不适合胃癌普查。日本學者将經鼻超細胃鏡檢查手段用于體檢以發現早期胃癌。
另外經鼻胃鏡檢查過程中患者可直接與醫生對話,可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況,使檢查過程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
經鼻胃鏡檢查的适應症與一般禁忌症與傳統胃鏡檢查基本相同,但更适用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
禁忌症:
雖然經鼻超細胃鏡檢查的優勢明顯,但是并不适用于有鼻腔狹窄、鼻中隔明顯曲折、急性鼻炎等患者檢查,雖其在某些胃鏡下醫治中有相當大的優勢如上消化道支架置入、空腸養分管的置放等,但不适用于胃息肉的醫治或胃出血的醫治。
精查胃鏡精查胃鏡是最近幾年消化界提出的概念,目的是為了提高早期胃癌的識别率。精查胃鏡是胃癌早期診斷的重大突破,有益于早期胃癌的發現評估及指導治療。
簡單說就是要求胃鏡檢查同時進行染色、電子放大、活檢病理,在肉眼觀察基礎上盡量避免漏檢。
在胃鏡發現疑似早癌病變不好區分,或者是事先評估屬于胃、食管癌高危人群時,應該進行精查胃鏡。
(精查圖片及病理)
檢查前後的準備和注意事項基本同于普通胃鏡或麻醉胃鏡,不同點在于:
首先,對人員要求較高,必須是經過早癌精查培訓且經驗豐富的内鏡醫生進行更加細緻的檢查,這樣才能更好的發現病竈并作出合理的檢查和判斷。
有時需要在胃鏡下對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進行地毯式搜索,一旦發現可疑病竈,再針對性地進行染色、放大、精準活檢等手段,使消化道内的各種組織看得清清楚楚(如微血管網結構、微腺管結構等)。
因為是“精細”檢查的時間會延長些,一般約15-30分鐘。
其次,在設備方面,胃鏡必須具有高清放大功能,可以進行電子染色,有助于提高胃食管、胃早癌檢出率。如發現可疑病變可采用化學及電子染色,并使用放大内鏡精查,從而确定病變的具體部位、範圍及形态,并詳細描述,同時拍照記錄。
必要時還需要結合超聲胃鏡檢查。
小腸鏡腸道準備和檢查前後注意事項,基本同于結腸鏡檢查。
适應證:
1、有腹瀉、腹痛、貧血、腹部包塊、惡心、嘔吐等症狀而原因不明者。
2、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及原因不明的貧血。
3、影像學檢查如鋇劑造影或其它檢查不能确定腸道病變性質者。
4、已确診的腸道病變如炎症性腸病、大腸息肉病、腸結核等需定期随訪複查者。
5、有消化道息肉等家族史,需要進行小腸鏡檢查者。
6、有其它系統疾病或臨床其它發現,需要小腸鏡檢查進行輔助診斷者。
禁忌證:
1、消化道穿孔、嚴重腸炎等有出血、穿孔高度危險性者
2、腸梗阻者不得經口準備和檢查者
3、嚴重心、肺、腎、肝及精神病患者,高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4、其他上消化道内鏡檢查禁忌者
膠囊内鏡
膠囊内鏡檢查是指患者口服智能膠囊,借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内運動、拍攝圖像,從而了解受檢者的消化道情況,對其病情做出診斷。(目前國産磁控膠囊内鏡已經可以人為控制其在消化道内的運動。)
适應症:
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疑似小腸腫瘤、疑似或難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綜合征、檢測非甾體類消炎藥相關性小腸黏膜損傷,及臨床上需要排除小腸疾病者,還可用于監測并指導克羅恩病的治療及小腸息肉病綜合征的發展。
絕對禁忌證:
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一旦膠囊滞留将通過手術取出)。
相對禁忌證:
已知或懷疑胃腸道梗阻、狹窄及痿管;心髒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植入者;吞咽障礙者;孕婦。
術前準備:
檢查前需禁食10-12小時,檢查前晚行腸道清潔準備(同結腸鏡準備),以提高圖像的清晰度;
術前半小時可服用适量祛泡劑,以減少泡沫對視野的影響。
在服用膠囊2小時後可飲清水,4小時後可以進少許清淡食物。在膠囊電池耗盡時或膠囊經回盲瓣進入結腸後結束檢查。
膠囊内鏡檢查的并發症包括膠囊滞留、誤吸入氣道等。
膠囊内鏡檢查後膠囊停留于胃腸道2周以上則定義為膠囊滞留,應及時就診,通過外科手術或氣囊輔助式小腸鏡予以取出。
至于患者是否該做内鏡檢查?是否能做内鏡檢查?做何種檢查?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專科醫生判斷,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檢查的質量,最後祝您胃腸道長治久安!
來源:胃腸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做知識分享,不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隻為讓更多讀者學習到這些寶貴的知識。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